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18 23:1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在中国,以孙中山命名的地名有数千处之多。如:广东的中山市、南京的逸仙桥……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被尊称为“国父”。这里所说的“国”,究竟指什么呢?
中华民国
清帝退位诏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大总统孙中山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背景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武昌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形势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1911年12月29日,十七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在南京召开,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时间
地点
总统
副总统
国旗
机构
纪元
性质
意义
1912年1月1日
南京
孙中山
黎元洪
临时参议院
公历,中华民国纪元(1912)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五色旗
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





外交、教育、法制等部、局的总长、局长均为同盟会的会员。其它六部的实际工作也都掌握在革命党人手中。在拥有立法权的参议院,共有43名议员,其中同盟会会员就占了33人。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2、概况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的临时中央政府,又称南京临时政府。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国的诞生,存在时间约3个月。
中华民国
1912—1949年中国的国家名称。分为三个时期,依次为: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概念区分
民国纪年法
中华民国成立于___________年,这一年就被称为民国元年。练一练:民国五年指的是公元多少年?
公元纪年 = 民国纪年 + 1911
5+1911=1916年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民国年份
民国元年
民国二年
民国三年
民国四年
民国五年
小提醒:民国纪年只适用于公元1912年至新中国成立前这段时间。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
——《时报》1912年3月
剪辫运动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山装
旗袍
平等、自由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教育方面
社会生活方面
1.保障人权,不准刑讯、体罚
2.禁止买卖人口、贩卖童工
3.保护华侨,保护人民财产
1.奖励工商业发展
2.鼓励兴办实业
提倡男女同校,废止小学读经
提倡平等观念,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剪除男子发辫,劝禁女子缠足,严禁鸦片,禁止赌博等
知识拓展:南京临时政府的对内改革措施
体现了临时政府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愿望,转变了社会观念,促进了平等自由思想的普及,在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方面向西方学习,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思考:如何看待南京临时政府的对内改革措施?
发展资本主义
民主、平等、自由
保障人权
向西方学习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尽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告各友邦书》中,重申承认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国家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承担过去的外债和赔款,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各种特权和利益。
材料研读:你怎样看待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
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主张积极发展对外和平友好交往,以维护国家利益,提高国际地位。
承认清政府同列强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承认与支持,暴露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对帝国主义的严重妥协性。
武昌起义后清廷重新启用袁世凯。任命他为湖广总督,内阁总理大臣 ,交出指挥海陆军的全部军政大权,命其“统兵平乱”。1911年10月30日,袁世凯督率北洋军一举攻下汉口,汉阳。通过英国驻汉口领事的斡旋,武汉革命军与清军达成停战协议。同年12月,双方代表正式和谈。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袁世凯是怎样一步步窃取革命果实的?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袁世凯就职
孙中山辞职,推荐袁世凯继任
逼清帝退位
1912.2.12
说一说
1912.2.13
通电声明拥护共和
1912.2.15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912.3
1912.4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合作探究
孙中山该不该让位于袁世凯?
材料四:“利用袁可以事半功倍”,正是南方革命党人的普遍心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之初的南京城 “库藏如洗”。
材料一:在武昌起义胜利后,北方半壁江山还在袁世凯领导的北洋军的手中。北洋军是当时全国最精锐的部队;南方的革命军,大多缺乏训练、纪律涣散、装备落后。
材料二:清末,袁世凯被认为是“治世之能臣”,随着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凡一切拥护清廷和反对革命的人们都寄厚望于他。当清帝被迫让位后,其个人声望更是达到极点。
材料三:帝国主义不断在军事、经济、外交上向革命党人施加压力,压迫革命党人妥协。日、俄两国直接干涉中国革命。美、德、法等国则维持在华的既得利益,扶植袁世凯作为新的代理人。
思考: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做了哪些努力?
材料 民国建设肇始,百凡待治。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蕲达国家于安全强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乐利。
---袁世凯北京临时大总统就职仪式宣誓词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
③制定《临时约法》
1、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现场?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发现场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④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宣判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死刑,而且以根本大法形式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有利于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有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
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主权在民
平等
自由
三权分立
三权分立
行政权(总统、国务员)
立法权(国会)
司法权(法院)
制衡
有效地防止专制独裁
三权分立是西方民主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主张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相互制约制衡。
知识链接
三权分立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用法律形式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思想观念,按照“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精神。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3、意义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历史意义)
失败的一面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①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②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③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②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教训: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①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创立了中华民国 ;
③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
清帝退位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中华民国的创建
时间:
中华民国的建立
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
意义
意义:
课后小结
辛亥革命重要成果
1912年2月12日
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1912年1月1日
1912年4月
1、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道圣旨是《宣统帝退位诏书》,是大清帝国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颁布的退位诏书,从此清朝统治中国结束。这道圣旨发布于 ( )
A、1911年 B、1912年 C、1915年 D、1917年
2、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
A、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
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3、 八路军的臂章上的“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应是公元纪年( )
A.1936年 B.1937年 C.1938年 D.1939年
4、袁世凯成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不包括( )
A. 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孙中山的南京政府
B. 袁世凯对南京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C. 南京政府中的立宪派、旧官僚倾向袁世凯
D. 南京革命政权内外交困处境艰难
B
A
C
A
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