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18 17:1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
1、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
重用人才。
经济上:
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2、官渡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特点:
意义: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统一北方,结束了北方长期以来割据战乱的局面。
二、赤壁之战
历史背景:
曹操统一北方,孙刘势力有所发展。
孙权
曹操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特点:
意义: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曹操失败退回北方
以少胜多
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三国鼎立
历史背景:
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北方的统一;
刘备得两湖大部分地区,又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湖南、湖北。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国名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220年
洛阳
曹丕
蜀汉
221年
成都
刘备

229年
建业
孙权
1.曹魏重视农耕
翻车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2.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蜀锦
3.孙吴开发江南
吴国船只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同时也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合作探究
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分裂是不是历史的常态?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较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而且三国都注重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是历史的进步,而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和发展常态。
1、曹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虽寿》一诗中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结合史实你认为他的壮志是( )
A.消灭袁绍的势力 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C.南下统一全国 D.废掉汉献帝
随堂练习
C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