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语言环境的学习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
3.情感与态度目标:
?
①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
②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中华的腾飞而发愤读书志向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说起黄河大家都不陌生。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有人说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长城是静脉,黄河就是动脉。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他唱着颂歌。1939年春,诗人光未然随军至黄河边,面对壮丽的景象,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这一篇《黄河颂》。
一、字词积累
磅礴(
)(
)
澎湃(
)(
)
气魄(
)
高山之巅(
)
狂澜(
)
哺育(
)
浊流(
)
屏障(
)
二、作家作品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华县。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三、时代背景
1938年末,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颂》。冼星海在除夕晚会上听了该诗的朗诵异常兴奋,连续写作六天,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史诗性杰作。这部大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其中尤以《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为人们所传唱。
四、走进黄河
欣赏图片,用一句话来谈一谈你的感受.
五.听录音思考你认为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
激昂、雄健、悲壮!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9_9VfdQbBc4?)
学生齐读,单人读,并指点
六、小组讨论
1、
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
2、第一节朗诵词(也可以叫做序曲)中,直接点明的主题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伟大而坚强,即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及其所表现的我们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
3.歌词是诗的主体,找出诗中直接歌颂黄河的部分。
从第一个“啊!黄河!”到“发扬滋长”!
4.直接歌颂的前面和后面又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前:描绘黄河;
后:抒学习黄河的壮志(尾声)
5.描绘黄河的诗句由哪个词总领?
“望”字总领到“劈成南北两岸”
6.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黄河的?
描绘出黄河的什么特点?
滚滚、惊涛澎湃、万丈狂澜:
表现了黄河气势汹涌;
掀起、结、奔向、劈成:
表现了黄河的力量之大;
宛转、九曲连环:
表现了黄河外形特点。
7.歌颂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从哪几方面歌颂黄河的?从此诗抒情特点看,它是风格豪放的还是委婉含蓄的?
8.结合时代背景看,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9.描绘黄河、歌颂黄河、学习黄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这几个层次不能调换。因为,描绘黄河歌颂的是黄河的外表,歌颂黄河歌颂的是它的历史作用,最后,我们学习黄河,学习的是它的精神。
感情上是逐步加深的,所以不能调换。
六、复读重点段落
七、欣
赏
音
乐
作
品《
黄
河
颂
》
八、课后作业
积累有关黄河
(?http:?/??/?www.56.com?/?u90?/?v_Mzc5NTEwNDc.html?)的著名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第11课《黄河颂》同步练习
一、自主实践
1.给下列的注音写上汉字。
山diān______
péng
pài____
狂lán______
屏zhàng______
bǔ______育
体pò______
zī______长
2.用线条将下列词语与正确的义项搭配起来。
澎湃
生产;产生(多用于抽象的事物)。
狂澜
喂养,也比喻培养。
屏障
像屏风那样遮挡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育
巨大的波浪,猛烈的潮流。
滋长
波浪相互撞击。
3.《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______作品,由______作词,______谱曲。作品由______等八个乐章组成,它以______、______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4.对课文内容的分析错误的是(
)
A.《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三乐章的歌词,也是二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B.诗歌着眼于“歌颂”,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站在高山之上,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气势恢宏的颂歌。
C.诗人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向它学习,像它一样伟大坚强。
D.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5.“啊!黄河!”这句诗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反复出现是为了对所歌颂的对象加以强调。
B.这是作者在“望”黄河的基础上,情不自禁地歌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C.反复出现,从不同角度赞颂黄河,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D.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二、能力提高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1.这节歌词的内容可以分为两层,请在原文上用“||”划出层次,并写出层意。
2.歌词中三次出现的“啊!黄河!”,作者是从三个角度来抒写的,请根据作者的思路把它表达出来。
3.作者为什么称黄河为“摇篮”,是“屏障”?
4.你是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5.这段歌词在押韵上有_______的特点,在风格上有_______的特点。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_______的图画,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带有_______的情感。
三、写作攻略
如果你就站在黄河岸边,望着浊浪滚滚的波涛,内心是否难以平静?请借借鉴本文语言上的某些特点,试着写一首小诗,表达对黄河的热爱。
【参考答案】
一、自主实践
1.巅
澎湃
澜
障
哺
魄
滋
2.略
3.合唱音乐
光未然
冼星海
《黄河船夫曲》、《黄河颂》
丰富的艺术形象
壮阔的历史场景
4.A
5.A
二、能力提高
1.第二层:望黄河
第二层:颂黄河
2.一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二是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三是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精神源远流长。
3.比作“摇篮”,是因为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的炎黄子孙,它又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把它比作屏障是因为黄河天险在地理位置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制胜法宝,突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
4.作者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黄河的主流比作巨人的躯干,把支流比作臂膀,以写出黄河的伟大力量.
5.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美联社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刻划出黄河的豪迈形象
波澜雄伟宏大工业豪迈雄健,壮怀激越(共33张PPT)
磅礴(
)(
)
澎湃(
)(
)
气魄(
)
高山之巅(
)
狂澜(
)
哺育(
)
浊流(
)
屏障(
)
páng
bó
péng
pài
pò
diān
lán
b?
zhuó
zhàng
读准字音
作家作品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华县。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1938年末,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颂》。冼星海在除夕晚会上听了该诗的朗诵异常兴奋,连续写作六天,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史诗性杰作。这部大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其中尤以《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为人们所传唱。
时代背景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对口曲》
《黄水谣》
《黄河怨》
《保卫黄河》
《怒吼吧!黄河》
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
欣赏图片
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的感受吗?
黄河上游景观
!
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的感受吗?
听录音思考你认为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
激昂、雄健、悲壮!
颂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伟大而坚强,即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及其所表现的我们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
讨论:
1、
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
2、第一节朗诵词(也可以叫做序曲)中,直接点明的主题是什么?
3.歌词是诗的主体,找出诗中直接歌颂黄河的部分。
从第一个“啊!黄河!”到“发扬滋长”!
4.直接歌颂的前面和后面又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前:描绘黄河;
后:抒学习黄河的壮志(尾声)
5.描绘黄河的诗句由哪个词总领?
“望”字总领到“劈成南北两岸”
6.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黄河的?
描绘出黄河的什么特点?
滚滚、惊涛澎湃、万丈狂澜:
表现了黄河气势汹涌;
掀起、结、奔向、劈成:
表现了黄河的力量之大;
宛转、九曲连环:
表现了黄河外形特点。
7.歌颂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从哪几方面歌颂黄河的?从此诗抒情特点看,它是风格豪放的还是委婉含蓄的?
颂
中华民族的摇篮
(养育了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屏障
(保卫着中华民族)
千万条铁的臂膀
(激励着中华民族)
豪放
8.结合时代背景看,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9.描绘黄河、歌颂黄河、学习黄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这几个层次不能调换。因为,描绘黄河歌颂的是黄河的外表,歌颂黄河歌颂的是它的历史作用,最后,我们学习黄河,学习的是它的精神。
感情上是逐步加深的,所以不能调换。
颂
序曲
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
望黄河
颂黄河
尾声
学习黄河精神
民族精神:伟大坚强
欣
赏
音
乐
作
品
《
黄
河
颂
》
有关黄河的著名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浪淘沙》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