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因素
2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3
了解固体溶解度和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4掌握控制变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5培养从定量角度研究化学知识的科学态度
【走进生活】
联系生活:1.
面粉和蔗糖放入水中,蔗糖可溶,而面粉几乎不溶
2.
衣服上沾了油污,用水洗不干净,但汽油却能洗去油污,油污不溶于水,却易溶于汽油
3.冲糖水的时候用热水不用冷水,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又快又多
猜想: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探究实验一】
探究溶质性质、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药品:水、酒精、碘、硝酸钾
;
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
设计实验
探究一:溶质的性质
探究二:溶剂的种类
探究三:温度
实验用品:实验盘中有1.2.3号小试管,1.2盛有1g碘,3盛有1g硝酸钾,未标号的小试管中盛放的皆为5ml水。
步骤1:取1号,3号试管,分别加入5ml水;取2号小试管,量取5ml酒精加入
步骤2:充分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要求:小组合作,分工明确
操作准确,记录现象
交流展示:实验结论:
。
【探究实验二】
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问题:硝酸钾的质量_____(取多少合适?)
温馨提示:⑴
遵循药品少量原则。量取水的体积为5ml
⑵常温下,5ml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1.58g
⑶安全使用酒精灯,加热时管口不要朝自己或他人;
加热时试管倾斜45°角,先预热后均匀受热
完成下列实验并记录现象:
取4号小试管(盛有3g硝酸钾),加入5mL水,充分振荡,观察硝酸钾是否能完全溶解;如不能完全溶解,将试管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展示:实验结论:在
______________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硝酸钾晶体在水中的最大溶解量会_______
;当降低温度时,其最大溶解量会_______
。
【获得结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走向化学]
任务:比较食盐与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
提示:需要控制哪些变量?
【定量比较】
四要素:
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判断正误】
(1)向100g水里加入36gNaCl刚好达到饱和状态,所以NaCl的溶解度是36g。
(2)20℃时,50g水中最多溶18gNaCl,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是18g.
(3)20℃时,100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NaCl26.5g,则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6.5g。
(4)20℃时,30gNaCl完全溶解于100g水里,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0g。
(5)20℃时,100g水里最多溶解36gNaCl,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
【我会表达】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克,其含义是什么?
【多识一点】溶解度对溶解性的粗略划分:
化学上一般根据物质20℃时的溶解度,将物质
分为“难溶”、“微溶”、“可溶”、“易溶”。
【走向生活】观看视频,寻找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气体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一定
、一定
下1体积水中最多溶解气体的
数。
在一定压强下,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
。
【思维导图】
【作业设计】
知识性作业:课后作业
实践性作业:调查了解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课后作业】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20克
A
物质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
A的溶解度是20克
(2)20℃时,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3)20℃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4)0℃时,
100克水最多可溶解36克氯化钠,
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5)20℃时,
NaCl的溶解度为36g.在20℃时,将40gNaCl固体,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动,只溶解了36g
气体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1)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泡。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小,为增大CO2的溶解度,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2)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如图所示,
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
)
2(共32张PPT)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一课时
烟台五中
范淑云
共学新知
溶解性是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
是溶质溶解在溶剂里的能力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溶解性
走进生活
联系生活:
1.
面粉和蔗糖放入水中,蔗糖可溶,而面粉几乎不溶
2.
衣服上沾了油污,用水洗不干净,但汽油却能洗去油污,
油污不溶于水,却易溶于汽油
3.冲糖水的时候用热水不用冷水,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又快又多
猜想: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猜想一: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猜想二: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猜想三: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发现问题
二
走向化学
小组合作
设计实验
溶质
溶剂
温度
实验设计
探究一:
溶质的性质
探究二:
溶剂的种类
探究三:
温度
控制变量法
不同
相同
相同
相同
不同
不同
相同
相同
相同
5ml水
1g硝酸钾
1g碘
5ml水
一定质量硝酸钾
5ml水
加热
药品:水、酒精、碘、硝酸钾
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
5ml水
1g碘
1g碘
5ml酒精
一定质量硝酸钾
5ml水
常温
走向化学
1、探究溶质性质、溶剂种类
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实验验证
实验用品:
实验盘中有1.2.3号小试管,1.2盛有1g碘,3盛有1g硝酸钾,未标号的小试管中盛放的皆为5ml水
步骤1:取1号,3号试管,分别加入5ml水;取2号小试管,量取5ml酒精加入
步骤2:充分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要求:小组合作,分工明确
操作准确,记录现象
走向化学
1、探究溶质性质、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温度
加入5mL水并振荡
加入5mL酒精并振荡
硝酸钾
室温
碘
室温
比较硝酸钾、碘在5mL水中的溶解情况,可以发现:
相同条件下,溶质的性质影响物质溶解性
硝酸钾易溶于水中
碘不易溶于水中
碘易溶于酒精
比较碘在5mL水中和5mL酒精溶解情况,可以发现:
相同条件下,溶剂的种类影响物质溶解性
实验验证
内因
走向化学
2、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问题:
硝酸钾的质量_____(取多少合适?)
要求: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准确操作,记录现象
控制变量
温馨提示:⑴
遵循药品少量原则。量取水的体积为5ml
⑵常温下,5ml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1.58g
⑶安全使用酒精灯,加热时管口不要朝自己或他人
加热时试管倾斜45°角
先预热后均匀受热
3g
2、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取4号小试管(盛有3g硝酸钾),加入5mL水,充分振荡,观察硝酸钾是否能完全溶解;如不能完全溶解,将试管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进行中
走向化学
实验验证
5ml水
3g硝酸钾
常温
3g硝酸钾
5ml水
加热
3g硝酸钾
5ml水
冷却
部分溶解
全部溶解
重新析出
2、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比较3g硝酸钾室温、
加热情况下,冷却后在5mL水中的溶解现象,可以发现:
相同条件下,温度影响物质溶解性
实验进行中
走向化学
外因
实验验证
实验结论:在
____________________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硝酸钾晶体在水中的最大溶解量会__________
;当降低温度时,其最大溶解量会__________
。
溶质性质、溶剂种类及量
增大
减小
二
归纳总结
走向化学
内因
外因
温度
溶质的性质
溶剂的种类
物质溶解性
的影响因素
走向化学
定量比较
溶解度
定量表示某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任务:比较食盐与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
提示:需要控制哪些变量?
一定温度
一定量水
达到饱和状态
所溶解的固体质量多少
100g水
固体溶解度
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
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四要素
条件:
一定温度
温
标准:
100g溶剂
百
状态:
饱和状态
饱
单位:
克
g
克
固体溶解度
走向化学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克,其含义是什么?
①60?C时,硝酸钾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为110克。
②60?C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110克。
我会表达
走向化学
火眼金睛
走向化学
判断正误:
1、向100g水里加入36gNaCl刚好达到饱和状态,所以NaCl的溶解度是36g。
2、20℃时,50g水中最多溶18gNaCl,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是18g.
3、20℃时,100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NaCl26.5g,
则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6.5g。
4、20℃时,30gNaCl完全溶解于100g水里,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0g。
5、20℃时,100g水里最多溶解36gNaCl,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
温
百
百
饱
克
化学上一般根据物质20℃时的溶解度,
将物质分为“难溶”、“微溶”、“可溶”、“易溶”。
溶解性
20℃的溶解度范围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不溶)
大于10g
1~10g
0.01~1g
小于0.01g
走向化学
多识一点
二
气体溶解度
生活中的化学
走向化学
观看视频,寻找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温度与压强
二
气体溶解度
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反之,变大
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反之,变大
生活中的化学
走向化学
思维导图
溶解性
内因——溶质的性质(种类)
溶剂的性质(种类)
外因——温度
溶解度
定量表示
四要素
一定温度
100g溶剂(水)
饱和状态
溶质的质量
固体
影响因素:
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外因——温度
气体
影响因素:
温度
压强
影响因素
控制变量法
四
课后作业
知识性作业:小测卷
实践性作业:调查了解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爱护地球,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二
师生互动,共学新知
例4.
①不溶物就是绝对不溶的物质。这句话是否正确?
②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克,所以碳酸钙是___物质。
③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所以食盐属于__物质。
×
通常所说的不溶物即难溶物,溶解度<0.01g。实际上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
难溶
易溶
二
师生互动,共学新知
(五)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溶解度(克)
温度(oc)
0
10
20
30
40
50
6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KNO3
(2)图像法--溶解度曲线
二
师生互动,共学新知
横坐标表示温度.
纵坐标表示溶解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05
0.10
0.15
0.20
90
70
40
0
10
20
50
60
80
100
30
溶解度/
g
0.05
0.10
0.15
0.20
90
70
40
0
10
20
50
60
80
100
30
温度/℃
100
?
?
?
?
?
?
?
硼酸
硝酸铵
硝酸钠
硝酸钾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20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溶解度/
g
温度/℃
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讨论: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
硝酸钾等
②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例如食盐
④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例如熟石灰
(3)分析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趋势
⑤
曲线越陡,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
100
?
?
?
?
?
?
?
硼酸
硝酸铵
硝酸钠
硝酸钾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20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溶解度/
g
温度/℃
例5、比较NaNO3与KNO3溶解度的大小
①在700C时,
NaNO3与KNO3的溶解度相等
②温度大于700C时,
NaNO3的溶解度小于KNO3
③温度低于700C时,
NaNO3的溶解度大于KNO3
50
0
10
20
30
40
60
70
80
90
100
10
60
90
100
160
150
130
20
30
40
50
80
70
170
180
200
140
120
110
190
硝酸钾
氯化钠
温度(t)
溶解度(克)
从溶解度曲线分析结晶方法
(1)
降温结晶法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大的物质。如:KNO3
(又叫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2)
蒸发溶剂结晶法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如:NaCl
熟石灰
(3)
升温结晶法
(六)选择结晶的方法: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如:
氢氧化钙(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图
二
师生互动,共学新知
饱和石灰水
降温
加溶剂
升温
蒸发溶剂
加溶质
不饱和石灰水
二
师生互动,共学新知
【思考】1.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2.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
3.用什么方法确定汽水中溶解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压强:压强减小,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温度:温度升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收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石灰水是否会变浑浊
二
师生互动,共学新知
(六)气体溶解度
1、概念:
通常讲的气体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气体溶解度的意义
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
意义:在0℃,氮气压强为101kPa时,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
024体积氮气
3、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溶质
溶剂
温度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降低而增大。
压强
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压强减小而减小。
三
课堂小结
物质的溶解度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不)溶
定量描述
①一定温度
②100克溶剂
③溶液饱和
④单位是克
不同的溶质在同种
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同种溶质在不同的
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固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
表示方法
溶质种类
溶剂种类
温度
影响因素
表示方法
溶质种类
溶剂种类
温度
压强物质的溶解性(第一课时)
烟台五中
范淑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2)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3)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4)了解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5)认识气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控制变量实验方法的使用,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
(2)通过对实验数据和信息收集、分析、处理,进一步学会比较和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控制变量法在化学研究、学习中的意义;认识物质的溶解性在生活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2.使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素材;托盘天平、量筒、小烧杯、试管、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试管夹;蒸馏水、酒精、氯化钠、碘、硝酸钾。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合作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导入新课观看烟台大海视频:沙滩、海水……引出物质溶解性不同联系生活:1.
面粉和蔗糖放入水中,蔗糖可溶,而面粉几乎不溶2.
衣服上沾了油污,用水洗不干净,但汽油却能洗去油污,油污不溶于水,却易溶于汽油3.冲糖水的时候用热水不用冷水,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又快又多猜想: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探究溶质、溶剂的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完成下列实验并记录现象:实验用品:实验盘中有1.2.3号小试管,1.2盛有1g碘,3盛有1g硝酸钾,未标号的小试管中盛放的皆为5ml水步骤1:取1号,3号试管,分别加入5ml水;取2号小试管,量取5ml酒精加入步骤2:充分振荡,观察实验现象。要求:小组合作,分工明确
操作准确,记录现象
交流展示:实验结论:
。2.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问题:硝酸钾的质量_____(取多少合适?)温馨提示:⑴
遵循药品少量原则。量取水的体积为5ml
⑵常温下,5ml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1.58g
⑶安全使用酒精灯,加热时管口不要朝自己或他人;
加热时试管倾斜45°角,先预热后均匀受热完成下列实验并记录现象:取4号小试管(盛有3g硝酸钾),加入5mL水,充分振荡,观察硝酸钾是否能完全溶解;如不能完全溶解,将试管加热,观察实验现象交流展示:实验结论:在
______________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硝酸钾晶体在水中的最大溶解量会_______
;当降低温度时,其最大溶解量会_______
。
投影探究要求,进行实验指导,组织填写[归纳板书]1.影响固体物质的影响因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因:温度[走向化学]任务:比较食盐与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提示:需要控制哪些变量?[投影并板书]2.溶解度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学会表达]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克,其含义是什么?指导学生理解概念,并在2分钟内记住概念。[判断正误](1)向100g水里加入36gNaCl刚好达到饱和状态,所以NaCl的溶解度是36g。(2)20℃时,50g水中最多溶18gNaCl,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是18g.(3)20℃时,100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NaCl26.5g,则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6.5g。(4)20℃时,30gNaCl完全溶解于100g水里,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0g。(5)20℃时,100g水里最多溶解36gNaCl,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指导学生讨论、辨析、纠正错误,认识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完整意义。[多识一点]化学上一般根据物质20℃时的溶解度,将物质分为“难溶”、“微溶”、“可溶”、“易溶”。[总结板书]3.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20℃时(用S表示溶解度)易溶:S>10g可溶:1g<S<10g微溶:0.01g<S<1g难溶:S<0.01g[走向生活]观看视频,寻找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板书]5.气体溶解度(1)气体溶解度:一定
、一定
下1体积水中最多溶解气体的
数。在一定压强下,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
。[课堂小结][作业设置]知识性作业:小测卷实践性作业:调查了解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思考并回答问题。思考,理解。思考、讨论、做实验,观察,得出结论。汇报实验结果。并推理得出结论思考、归纳。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填写空格。分组设计、完成实验,并填写学案。思考。自学。明确溶解度的概念。思考、回答。读概念。思考、回答。思考,归纳,回答理解记忆学生思考、讨论、解答自学、回答。思考、总结
设置情景问题,引起思考,引入课题。明晰目的,使学生在下面的学习过程中有明确思考方向。进一步巩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学会设计实验的方法,意识到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在此过程中学生分辨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物质的溶解能力,那些会影响溶解速度。学会设计实验的方法,感受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试验中得到的硝酸钾溶液(试管底部有固体剩余)为引出饱和溶液做铺垫。统一实验结论,为下面的归纳做铺垫。感知研究物质溶解性的实践意义。使学生建立的概念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知。便于学生直观获得概念,强调“4要素”的必要性。培养自学能力。在已有的经验、实验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探究气体的溶解度。归纳提升:加深学生对溶解性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进一步感知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在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