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完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拼一拼,写一写。(10分)
1.如果不能解决chóu láo( )的问题,项目就得chí yán( ),
大家会更加jiāo jí( )。
2.妈妈总是dīng zhǔ( )我不能shuō huǎng( ),不能做让自己hòu huǐ( )的事。
3.diē niáng( )死了,又遭受gē sǎo( )的虐待,niú láng
( )如同生活在dì yù( )里。
二、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25分)
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执拗(ào) 筛选(shāi) B.依偎(wiē) 誓言(shì)
C.衰败(shuāi) 梭子(shuō) D.恳求(kěn) 崩塌(tā)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罕见 结婚 B.拖举 长辈 C.沙衣 发誓 D.珍保 好歹
3.“落”是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入括号中。
(1)树叶从空中降落下来。( )
(2)同学们努力学习,谁也不愿意落在后面。( )
(3)睡醒后,我发现自己落枕了,脖子酸痛无比。( )
李明大大落落地走上台,微笑着。( )
A.là B.lào C.luō D.luò?
4.下列哪个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在句中运用错误的是( )
A.我说的话千真万确,没有欺骗你们!
B.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后,大山崩塌了。
C.哥哥嫂子把牛郎看成眼中钉。
D.贫民窟里富丽堂皇,人们生活非常艰难。
5.跟下面句子的意思一样的是( )
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父母呢?
A.不好好学习,对得起父母。 B.好好学习,对得起父母。
C.不好好学习,对不起父母。 D.不好好学习,不是对不起父母。
6.下列句子中,标点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她喜欢人间的生活: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都这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溜出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B.客人笑着说,“我怎么能为了这个而来呢?”
C.七月初七俗称《乞巧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D.她把小羊身上的毛梳理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儿草叶,土粒。
7.对下列句子的描写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她常常想,为什么妈妈总是不理解我呢?为什么不听听我的想法呢?(心理描写)
B.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环境描写)
C.妈妈推了一辆购物车,在货架上挑挑拣拣,把挑中的物品装进购物袋。(动作描写)
D.老牛眉开眼笑地朝他看,仿佛在说着什么。(语言描写)
8.与“鼻子都气歪了”意思相同的词语是(? )
A.?垂头丧气?? B.?气急败坏??? C.?饮水思源?? D.?鼻青脸肿
9.下列词语中,表示“胆小怕事,顾虑太多”的是( )
A.畏首畏尾 B.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C.前怕狼后怕虎 D.怒气冲冲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力布》是一则神话故事,《牛郎织女》是一则民间故事。
B.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的原因是大家一点儿也听不懂他说的话。
C.《牛郎织女》赞扬了牛郎和织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
D.织女不愿意回到天上,主要是因为在天上干活太累。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1分,每空1分;默写古诗6分)
1.吃水不忘挖井人—— 。
2.打开天窗说亮话—— 。
3.他们走在路上,忽然 , ,接着就是 。
4.竖向默写古诗《乞巧》,落款要写朝代及诗人。
四、阅读与欣赏(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简答题每题3分。共40分)
阅读(一)(11分)
《牛郎织女》节选
他就牵着老牛,拉着破车,头也不回,一直往前走,( )村子,( )树林,( )山里。从那以后,他白天上山打柴,柴装满一车,就让老牛拉着,到集市上去换粮食;夜晚就让老牛在车旁边休息,自己睡在车上。过了些日子,他在山前边盖了一间草房,又在草房旁边开辟了一块地,种些庄稼,这就算安了家。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3分)
走到 走出 走过
2.“头也不回”表明( )(2分)
A哥嫂气走了牛郎 B牛郎太可怜了,被赶出了家 C牛郎对这个家很失望,没有留恋
3.对划线句子中的几个“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通过动作描写,说明牛郎在行动
B 有意重复,突出了牛郎远离了原来住的地方
C说明牛郎肯吃苦,不怕路途遥远
4.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本段故事的内容: 。从中,你体会到牛郎是一个 的人。(4分)
阅读(二)(16分)
献桃祝寿
传说战国时期,有一个名叫孙膑的军事家,酷爱兵法。小时候,他便辞别母亲,远离家乡,孤身一人来到青溪山水帘洞拜鬼谷子先生为师,学习领兵作战的谋略。
转眼12年过去了,孙膑已长成一个健壮的大小伙子。
有一天,孙膑在山中游览,看见树枝上有一只小乌鸦从远处叼来虫子,细心地喂窝中的老乌鸦。小乌鸦一次又一次地飞来飞去,直到把老乌鸦喂饱。这一幕触动了孙膑的心事:乌鸦尚知反哺报恩,我这个做儿子的,报过母亲的养育之恩了吗?想到这里,他再也按捺不住对母亲的思念,决定回家探望老母。
孙膑找到鬼谷子先生时,鬼谷子听了他告假的缘由,便摘了了一个鲜桃递给孙膑,说:“你有孝心,十分可贵,应该回去看看。我就送上一个鲜桃作为礼物吧。”
孙膑带上这个桃子,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乡。一进家门,只见彩灯高挂、宾客满座。原来,大家欢聚一堂,正在清河孙膑母亲的六十大寿。
相别十二年,孙膑眼前见到的母亲已不是自己记忆中的模样。她头发已经花白了,牙齿也掉光了,满脸皱纹,苍老衰弱,蜷缩在床榻上。孙膑上前给母亲叩了三个响头。便将那个鲜桃献上说:“母亲,这是我的老师送给您的贺礼,请母亲尝尝。”
母亲见儿子回来,欢喜异常,接过桃子,连说:“好,好,娘一定尝!”说着,就咬了一口。
那桃子十分香软,母亲虽然没有了牙齿,但吃起来一点儿也不费力,而且那桃香溢满全屋,令人陶醉。
就在这时,一件奇异的事情发生了。母亲还没吃完桃,白发就变成了黑发,皱纹也渐渐消失了,牙齿也重新长了出来,眼睛也变得有神了。祝寿的人异口同声道:“这是仙桃呀,可令人返老还童!”
从此,当老人过生日的时候,晚辈都会送上一个用面粉做的寿桃作为贺礼,祝愿老人健康,长寿,重获青春。后来,送寿桃渐渐成为了一种习俗。
1.用“ ”画出孙膑回家看到母亲的样子。(2分)
2.孙膑告假回家的缘由是( )。(2分)
A看见乌鸦 B学成归来 C母亲六十大寿 D思念母亲
3.本文引用的典故是( )(2分)
A 乌鸦反哺 B乌鸦喝水 C 投桃报李 D桃李满天下
4.民间故事往往包含超越自然、异想天开的成分,文中哪个地方体现了民间故事的“超越自然、异想天开”?( )(2分)
A 孙膑看见树枝上有一只小乌鸦从远处叼来虫子,细心地喂窝中的老乌鸦。
B孙膑一进家门,只见彩灯高挂、宾客满座。
C孙膑孤身一人来到青溪山水帘洞拜鬼谷子先生为师。
D孙膑的母亲还没吃完桃,白发就变成了黑发,皱纹也渐渐消失了,牙齿也重新长了出来,眼睛也变得有神了。
5.当老人过生日时,晚辈送上面粉做的寿桃作为贺礼的寓意是什么?( )(2分)
A前程似锦 B健康长寿 C学业有成 D一帆风顺
6.文中哪一个故事情节的描写让你感兴趣?说说这个情节为什么吸引你?(3分)
7.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孙膑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以后会怎样对待爸爸妈妈?(3分)
31.大作文(30分)
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请你选择自己的心爱之物,围绕“心爱”,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要求:①想想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写写它是什么 样子的,你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②把你和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事写具体,并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字数在400以上。
答案
拼一拼,写一写。
1.酬劳 迟延 焦急 2.叮嘱 说谎 后悔
3.爹娘 哥嫂 牛郎 地狱
二、 选择题。
1.D 2. A 3. D A B C 4. D 5. C 6. A 7. D 8.B 9. C 10. C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饮水思源 2.直言不讳 3.乌云密布 狂风怒号 倾盆大雨 4.略
四、阅读
阅读(一)
1. 走出 走过 走到 2. C 3. B
4. 牛郎离家图 勤劳、善良、自立
阅读(二)
1. 她头发已经花白了,牙齿也掉光了,满脸皱纹,苍老衰弱,蜷缩在床榻上。
2. D 3. C 4. D 5.B
6.文章母亲返老还童的情节感动了我,因为故事情节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孙膑对母亲的爱。
7.我觉得孙膑是一个有孝心的心,我以后要多回家陪陪父母。
三、大作文评分标准:
A等(28—30):切题,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层次清楚,语句通顺,标点使用比较正确,错别字少,卷面清洁。
B等(25—27):切题,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比较具体,层次较清楚,语句通顺,标点使用比较正确,错别字少,卷面整洁。
C等(20—24):基本切题,思想健康,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欠具体,层次不够清楚,语句基本通顺,标点使用大体正确,错别字多。
D等(19分以下):不合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很不具体,层次不清,语句不通,标点错误和错别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