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19 16:2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长、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强化对长方体面和棱特征的认识。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侧面展开形状的观察。
【教学难点】:
认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180÷60= 0÷90= 2.5×7.6×4= 75÷2.5=
25×6×4= 75÷2.5= 16.7+84.5-16.7= 0.9÷0.01=
二、先学探究:
课前,布置学生根据“先学提纲”,自行探究。
先学提纲:
1.找一个正方体和长方体盒子,沿着棱剪一剪,注意6个面怎样剪才不会和其它面分开?
2.在展开图中找一找3组相对的面分别在哪里?观察相对的位置有什么发现?
3.将书上第117、119页的图形剪下来,折一折、看一看哪些能围成正方体(或长方体)?哪些不能?想一想为什么?能否找到一些规律?
4.判断:下列图形哪些不能拼成正方体?
三、交流共享:
1.情境创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指名说说,全班交流补充。
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进行学习。
2.(出示漂亮的大礼品盒,引发学生研究兴趣)想做漂亮的礼品盒么?打算怎样研究?
引发猜想,唤起思考: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后会得到什么形状的图形?
3.交流“先学提纲”1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1)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师提出“展开”要求:①沿棱剪开,不能剪散②边剪边想,相对的面跑哪里去了?③把相对的面用相同的符号标出来。
(2)初步感知“展开”与“折叠”的关系。四人小组交流,教师相机(展开活动)提问:为什么把展开图形又折叠回去呢?
(3)请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各种不同的形状的展开图展示在黑板上。
4.揭示概念,探究特征:
(1)揭示展开图的概念:
像这样由立体图形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就叫做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2)探究长方体、正方体展开的特征:
观察黑板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感悟:
①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各小图形的特点。
②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的不唯一的特点。
③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中相对面的位置特点等。
5.回归例题,想象归纳。(交流“先学提纲”2)
这个长方体纸盒你也能够沿着棱把它剪开吗?学生独立操作。看看长方体的展开图,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追问:你能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吗?
6.完成“练一练”第1题。
标注完后引导学生具体说说思考的过程。
7.完成“练一练”第2题。(交流“先学提纲”3)
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再动手操作进行验证。(鼓励学生想象折叠的过程)
相机点拨1:你是怎样围成正方体的?引出其中一个小图形不动,就是把它作为正方体的底面,其它的小图形围起来就得到一个正方体。同时体会折叠方法的不唯一。
相机点拨2:观察正方体的展开图寻找正方体的相对面。
四、反馈完善:
1.完成“练习一”第6题,学生小组交流,独立操作验证。
2.完成“练习一”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完成“练习一”第8、9题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4.完成动手操作题。启发学生思考:要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需要几张硬纸片,这几张硬纸片的形状的大小有什么联系?让学生学会通过操作逐步掌握其中的规律。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长、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完全相同
相对的面
完全隔开(一定不相邻)

正方体展开图:1-4-1型 2-2-2型
3-3型 2-3-1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