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学科 数学 班级
执教者
课型 新授 级别 校级
课 题 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描绘等活动初步认识并掌握周长的含义,能说出“围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
2、能通过数方格、连加和测量的方法来计算一些图形的周长,能合理使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3、结合情境,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 学 重、难点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
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对周长的理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听课者记录区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迪士尼乐园吗?
在看了这么多迪士尼的景点后,同学们是不是对迪士尼产生了很大兴趣?那么这其中也有许多的数学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知识——周长(板书:周长)
【设计说明:通过创设有趣的情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习氛围。】
探究新知、揭示概念
1.感知一周
这是迪士尼的平面地图,米老鼠想围绕着迪斯尼平面地图完整走一周,拿出学习单,我们来帮它描出来。
展示学生作业
交流:你第一步做了什么?(先找到一个起点)怎样走的?(围绕着边)最后回到了那里?(回到起点)
小结:围绕迪士尼平面地图一周就是从起点出发围绕着边再回到起点。(同桌互相说)
跟进练习:判断题
米老鼠学会了这个知识,它也描了一些平面图形的一周。请同学们帮它看看描的对不对。
描一描
米老鼠找了几个平面图形考考同学们。
学习单任务1
①选择一个平面图形,描出它的一周。
交流反馈:你是怎么描的?
媒体演示树叶的周长。
揭示概念:围绕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出示迪士尼平面地图、泳池平面、三角形。
小结:围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指一指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平面图形,比如数学书封面,你能一边指一边说出它的周长吗?还有别的平面吗?找一找身边的一个平面,同桌之间互相说。
【设计说明:为了加强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创设了描一描,指一指
,这两环节让学生于观察、操作、探究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理解周长。这里的周长概念既包含规则图形的周长,也包含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操作活动,计算周长
打开米老鼠送你们的信封,拿出里面的图形,它们的周长到底各是多少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在你们开始测量前,米老鼠还有一些建议给大家。
1. 量一量
(1)小组讨论。
(2)学习建议:①选择手中适当的工具。
②得到的数据标在图上(取整厘米)。
③在学习单上列式,算一算它的周长。
④遇到困难可以寻求帮忙。
(3)学生小组活动。
(4)集体汇报交流。
学习小能手测量表
三角形
长方形
多边形
周长(cm)
三角形:用直尺一一量出各条边的长度,然后加起来。或者是用边长×边数。
长方形:同上或只要量出一组长和宽。
多边形:有顺序的相加每条边的长。
小结:
要计算图形的周长,就必须算出所有边长的总和,要有顺序的相加,这样才不重复不遗漏;当有边长相等时,用它的边长乘以这样的边数。
【说明:让同学们对图形进行周长的测量。设计这样一个开放性的测量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对不同图形的周长的测量应该灵活地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并使学生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整个活动中,我完全放手,使每个测量活动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动脑的全新的探索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大的探索空间。 】
计算基本图形的周长:
完成学习单。
交流反馈。
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米老鼠和唐老鸭在争论一个问题。这两个图形谁的周长长?
(1)同桌讨论
(2)学生反馈
(3)小结: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用平移的方法更方便。
练一练
书本P60页,计算菜园、荷花池和花园的周长。
【说明: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对于每个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也是不同的。但我们不仅关注不同的算法,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能够根据图形边的特征找到计算各种图形周长的合理方法。学生在自己对图形进行分类,总结归纳每一类图形周长计算的方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
五、知识回顾,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 周长
从起点出发围绕着边再回到起点。
围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教案说明:
教材通过呈现贴近孩子实际生活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一般含义。教材通过呈现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
周长的概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我根据三年级学生感性思维强于逻辑思维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加工和处理,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感悟周长的意义,研究周长的策略上。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体,以实践为宗旨”的原则,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素材,在具体的情境中借助生动而开放的活动,组织学生自主发现,合作交流,主动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了他们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我们主要设计了认识周长、理解周长、计算周长长三个环节。
第一部分是感知周长,学习的内容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以“迪斯尼乐园”的谈话导入很快地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学生初步感知了“一周”后,让学生找一找这个图形的一周。学生通过上台指一指等形式,进一步明确了图形“一周”怎么指,从哪里开始,指一圈后就到哪里结束。帮助学生理解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平面图形的周长。
第二部分是认识周长,通过描一描、辨一辨,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周长。
第三部分内化周长,首先再次对之前自己剪的那个图形进行周长的测量。设计这样一个开放性的测量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对不同图形的周长的测量应该灵活地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并使学生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整个活动中,我完全放手,使每个测量活动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动脑的全新的探索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大的探索空间。
有了边的长度,就可以计算图形的周长了。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对于每个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也是不同的。但我们不仅关注不同的算法,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能够根据图形边的特征找到计算各种图形周长的合理方法。学生在自己对图形进行分类,总结归纳每一类图形周长计算的方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