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01思维导图
02知识梳理
一、官渡之战
1.背景:___________末期,占据河南一带的____________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曹操和袁绍都想并对手,称雄北方。
2.时间和地点:200年,双方在____________进行决战。
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迅速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____________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
4.背景:曹操想要统一全国。
5.时间:____________年。
6.交战双方:曹操的军队和孙刘联军。
7.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胜曹军。
8.影响:为____________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
9.背景: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完成了____________的统一。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________、________一边又抢夺了刘备在________的势力范围。
10.形成:220年,曹操的儿子________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221年,刘备在________称帝,国号,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________。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11.三国经济的发展:
(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________
(2)孙吴开发江东,________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________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________的联系。
(3)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________的开发。
易错易混
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发生在东汉末年。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军阀,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在他死后,他的儿子曹丕于220年建立魏国,
东汉结束。此后历史进入三国时期。
拓展延伸
1.三国鼎立局面的积极作用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统一的过渡阶段,是天下大乱后的局部统一。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在推动三个相对独立地区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2.《三国演义》与真实历史的联系
《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由于创作需要、作者喜好以及人物性格需要等原因,小说内容多少会改变历史的真实性。但这部小说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某些史实。但是小说不等于真实历史。
3.《三国演义》中的山西名人
王允(今山西祁县),成功策划了对董卓的刺杀;关羽(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
张辽(今山西朔州市),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徐晃(今山西洪洞县东南),曹魏“五子良将”之一。
03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B.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势力不断增强
C.奖励农耕得到劳动人民的支持
D.官渡之战,打败强敌袁绍
2.(2019秋·运城芮城县期末)“经过一年多的对峙,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上述材料评述的是(
)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在官渡之战中,袁绍拥兵十万,战马万匹,曹操集结到的兵力不过三四万人,但曹操却能够大获全胜,你认为曹操获胜的原因主要在于(
)
A.采取了正确的战术
B.军事力量强大
C.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D.袁绍刚愎自用
4.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如表中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牧野之战
5.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在赤壁之战中兵力雄厚却惨遭失败,相比之下,你认为曹操应吸取的主要教训是(
)
A.多鼓舞士气
B.切勿骄傲轻敌
C.稳定后方
D.士兵疲惫,不宜作战
6.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B.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
7.读图,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名称正确的是(
)
A.蜀、吴、魏
B.魏、蜀、吴
C.魏、吴、蜀
D.吴、魏、蜀
8.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似之处有(
)
①以少胜多
②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③两次战役胜利的一方都和使用“火”有关
④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⑤这两大战役都有曹操的参与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⑤
9.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三国时期,祖国大陆就与台湾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
促进祖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政权是(
)
A.魏国
B.西汉
C.吴国
D.蜀汉
10.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后,三国采取了休养生息的各项举措。下列不属于三国采取的措施是(
)
A.曹操采用屯田,组织军民从事农业生产
B.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C.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D.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11.经过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如表中不完全符合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时历史实际情况的一项是(
)
12.之所以说三国鼎立是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其依据是(
)
A.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B.局部统一,为新王朝的建立创立了条件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二、材料解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1)材料一中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与材料二中的“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是
否为同一时期的社会现象?假如是,那么揭示的是什么社会现象?
材料二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
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2)材料二中“然操遂能克绍”所指事件发生在何时?有什么影响?
(3)材料二中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中的“天子”是谁?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取得了哪方面的优势?
(4)从材料二看,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一建议在哪次战役中得以实施?
1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
材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2)两则材料中的“三国”指的是哪三国?请用图示法表示出三国的地理位置。
(3)材料二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战役有关?说出这次战役发生的时间和影响。
(4)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
答案:第16课
三国鼎立
知识梳理
1.东汉;曹操
2.官渡
3.统一北方
5.208
8.三国鼎立
9.北方;四川;云贵;福建;广东;湖北;湖南
10.曹丕;魏;成都;汉;建业
11.(1)兴修水利;(2)造船业;卫温;台湾;(3)西南地区
课后作业
1.a
2.a
3.a
4.c
5.b
6.b
7.b
8.c
9.c
10.a
11.a
12.b
13.(1)是同一时期的社会现象。揭示的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尸骨遍地的悲惨社会现象。
(2)时间:公元20年。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3)汉献帝。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4)联吴抗曹。赤壁之战。
14.(1)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心怀天下,对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言之有理即可)
(2)魏、蜀、吴。
(3)赤壁之战。208年。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曹操骄傲轻敌自满自大;孙刘联军采用正确的战术;全国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