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19 10:3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01思维导图
02知识梳理
一、东晋的灭亡
1.建立:316年,内迁的________灭掉西晋。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________为都城,史称________
2.统治: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________的部分地区。
3.灭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________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的政治
4.概况:420—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________
定都,历史上统称为“________”。
5.繁荣:________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6.原因:
(1)________条件优越。
(2)________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________和________
(3)江南地区不像北方那样战乱不休,社会比较________
7.表现:
(1)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________。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实行农业________
(2)手工业也有了________的进步。
(3)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________,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易错易混
1.西晋的建立者是司马炎,东晋的建立者是司马睿。
2.西晋的都城在洛阳,东晋的都城在建康。
3.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社会比较安定是北方人南迁的原因。
4.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虽然得到开发,但总体上还是落后于北方经济。
拓展延伸
1.山西地方史
刘渊,匈奴族。在八王之乱时,刘渊在今山西离石起兵反晋。后刘渊之子刘聪率领匈奴军队攻占了西晋都城洛阳。然西晋在长安拥立愍帝,延续西晋政权。五年后,刘渊养子刘曜又率领匈奴军攻
破长安,西晋统治结束。
2.王与马,共天下。
【解读】“王”指的是以王导、王敦为首的王氏家族,“马”指的是以司马睿为首的司马家族。史料充分说明东晋时期王氏家族与当时的皇室力量势均力敌,士族门阀势力十分强大。
3.东晋南朝的统治与江南地区的开发之间的联系东晋南朝时期赋轻役稀,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时,政府注重保境安民,战乱比较少,社会安定,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4.认识经济重心南移
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是经济重心,主要着眼于该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水平的高低以及该地区赋税收入在国家财政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三国以前,我国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黄河流域,从三国时期开始,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03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如图是中国历史朝代顺序示意图的一部分,其中,①处的政权名称是(
)
2.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东晋王朝。司马睿能够在江南建立东晋,是因为(
)
A.司马睿雄才大略,能征善战
B.得到南北大贵族的拥护
C.江南地区相对安定
D.与北方少数民族达成协议,使之暂不南侵
3.“王与马,共天下”的民间传言,反映了当时(
)
A.外戚与宦官专权
B.大贵族与皇室力量势均力敌
C.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的并立
D.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矛盾
4.如图中的祖逖胸怀大志、忧国忧民,为收复失地大胆进言、身体力行的胆识,受到后人的尊敬。下列与祖逖相关的成语典故是(
)
A.草木皆兵
B.风声鹤唳
C.闻鸡起舞
D.破釜沉舟
5.《三字经》是中国儿童的启蒙读物之一。如图截取的是叙史部分,“________”处应该填(
)
A.南宋
B.吴国
C.北朝
D.南朝
6.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王朝,下列有关南朝统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宋、齐、梁、陈四朝的都城都在洛阳
B.四个朝代中梁的疆域最大,武帝在位时江南民殷国富
C.南朝到齐后期,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D.南朝时,政权更迭频繁,镇守地方的将领势力强大
7.(2020·阳泉郊区模拟)(唯物史观)据南朝《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8.战国至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原本落后的江南地区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
B.江南地区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
C.商鞅变法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二、材料解析题
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宋书》里描述的江南与《史记》里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这个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影响。
(4)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对于我们今天发展经济有什么借鉴意义?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北的游牧民族陆续内迁。在内迁各族中灭掉西晋的是(
)
A.羯族
B.匈奴族
C.氏族
D.羌族
2.东晋初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其中“马”和“王”分别指的是(
)
A.司马昭和王莽
B.司马炎和王猛
C.司马睿和王导
D.司马睿和王敦
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句中的“南朝”包括四个朝代,其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
A.齐、宋、梁、陈
B.陈、齐、梁、宋
C.梁、宋、陈、齐
D.宋、齐、梁、陈
4.江南地区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是在(
)
A.东晋
B.西晋
C.东吴
D.南朝
5.南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客观上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B.南朝四个王朝都在建康定都
C.镇守地方的贵族势力很大
D.宋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
6.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衣冠南渡”直接推动了(
)
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B.黄河流域的民族大交融
C.江南地区的大开发
D.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7.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说明(
)
A.南方轻徭薄赋,社会相对安定
B.南方农业发达,经济重心南移
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D.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8.某博物馆要求选出最能体现东晋、南朝时期江南青瓷烧制技术的文物,你认为应该入选的是(
)
9.南朝时,如果北方的商人要去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采购丝绸和瓷器,他们最应该去的城市是(
)
A.广州
B.建康
C.扬州
D.荆州
10.(柳林县期末)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主要的阶段性特征是(
)
①大变革的时代
②国家统一
③政权分立
④民族交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译自《史记》
(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什么状况?(2分)
材料二:江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民辛苦劳作,一年的丰收可以解决很多地方的粮食问题…江
南生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译自《宋书》
(2)材料二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
(3)材料三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北方民众的南下对江南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分)
(4)结合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谈一谈你对经济发展的认识。(2分)
答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识梳理
1.匈奴人;建康;东晋
2.黄河以南
3.武将
4.建康;南朝
5.宋
6.(1)自然;(2)北方人;生产工具;生产技术;(3)安定
7.(1)水利工程;多种经营;(2)快速;(3)建康
课后作业
1.c
2.b
3.b
4.c
5.d
6.d
7.b
8.B
9.(1)《史记》记载的内容反映了江南地区当时开发不充分,生产力水平低下;而《宋书》里则反映出江南地区已得到充分开发,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繁华的地区。
(2)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统治者的重视。
(3)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4)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经济发展的
同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B
2.C
3.D
4.A
5.D
6.C
7.C
8.C
9.B
10.B
二、材料解析题
11.(1)答案: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2分)
(2)答案:反映了江南经济有了巨大发展,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纺织业发达。(2分)
(3)答案:原因:北方战乱频繁。(2分)积极影响: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等,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2分)
(4)答案:维护社会稳定,重视人力资源和技术革新等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