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慢火适当烹饪
其反映的思想是
A.民贵君轻B
克己复礼C.无为而治D.格物致知
33.有人把春秋战国某些学派描述为:“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体现中央集权的法制派”
“提倡节俭兼爱的反战派”“主张关爱他人为政以德的礼仪派”。下列正确对应描述
的是
A
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
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34.荀子认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在调整社会关系和规范人的行为时,
需要对“礼”赋予“法”的刚性。由此可见,荀子主张
A.礼法并重B.兼爱尚贤C.以法治国D.以民为本
35.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各家学派中代表下层平民
利益和受到统治者推崇的分别是()
A.墨家儒家B.墨家法家C.儒家道家D.儒家法家
36.战国时期,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流派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37.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为诸子学说提供了实践舞台,各家学派为中国文明的发展
提供了新思路、新观点,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据此可知,百家争鸣()
A.否定了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B.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C.推动了新型社会的理论构建
D.开启了思想自由的全新时代
38.许倬云讲“周人诸侯的上层有了共同的文化。春秋战国时代,因社会上层文化的下
达,浸润于社会下层,使周文化成为华夏文化。”根据材料,对春秋战国时代文化
理解准确的是()
①继承了周人的文化
②受社会变革的影响
③各国文化完全相同
④社会上层垄断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①
D.②③
39.荀子曾亲历秦国并记载说,秦国百姓质朴,“甚畏有司”,“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
敦敬,忠信而不楛(奸邪)”,士大夫“不比周,不朋党”,朝廷“听决百事不留,
恬然如无治者”。荀子的记述表明当时的秦国(
A.倡导以仁义礼制治天下
B.吸收了道家治国思想
C.重视运用法律治理国家
D.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40.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赢政采用了“始
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
的中央集权型的帝国。作者认为赢政最大的贡献在于()
A.废除分封制度
B.建立皇帝制度
C.统一文字货币
D.开创统一格局
41.秦代以前,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都可以称“玺”。秦代时,只有皇帝的印章才
可以称“玺”。这说明当时
A.诸侯权力上升
B.文字得到统
C.疆域范围扩大
D.皇帝地位独尊
42.《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
高一历史第6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