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14张ppt)+教案+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5 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14张ppt)+教案+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19 14:16:11

内容文字预览

(共14张PPT)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作者简介
竺zh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字词积累
物候
hòu
萌发
méng
翩然
piān
孕育
yùn
簌簌

连翘
qiáo
差异
chāyì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shuāi
风雪载途
zài
整体感知
1.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合作探究
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拓展延伸
别以为人才会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你看那水里的蝌蚪,
多么像游动的逗号。
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你如果钓到大鱼,
鱼鳞上有一个个圈圈。
一圈就是一岁,
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古老的三叶虫化石,
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
这是在告诉人们,
那里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的语言哪,
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
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大自然的语言
拓展延伸
根据诗中例句,试着仿写。
例:你看那(水里的蝌蚪),多么像(游动的逗号)。这是大自然的语言,(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你看那(
),多么像(
)。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已经来到人间。
尊重大自然,倾听大自然的语言,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学以致用
1.收集几则包含物候知识的农谚或诗歌。
2.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说明一种自然现象。【评测练习】
大自然的语言_语文_初中
预习检测
给加点字注音
物候
萌发
翩然
孕育
簌簌
连翘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2.词语解释:
⑴翩然:
⑵销声匿迹:
3.本文的作者是(
),(
)家、(
)家。
二、文本探究
1.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3.影响物候现象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观测的意思是什么?
三、找出本文用到说明方法,并指出其作用。举两例即可。
四、品析本文生动想象的语言。(以一二段为例)
五、写出你所知道的两句包含物候知识的农谚。【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_语文_初中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2017教育部审定《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写的一篇说明文,文中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课文告诉读者,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作者把迷人的大自然景物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和基础,并用既生动又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物候及物候学知识,不但能丰富读者的科学知识而且能激发读者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并积累了一些有关说明文的基础知识,初一我们已经学过几篇说明文,因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文本,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3、揣摩语言,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
2、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
3、研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概括要点和学习语言。
2、积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顺序,了解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无论是生机盎然的春天,还是热情似火的夏天;无论是明净高远的秋天,还是洁白无瑕的冬天,在我们看来都是一年四季如诗如画的风景,各具神韵。但是,在农民看来,鸟语花香,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我国著名的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一起去读读那妙不可言的自然之语,一起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
小游戏:看图片猜季节,并说出一句和图片相关的诗句。(分别是夏天、春天、秋天、冬天)
二、预习检测
1.了解作者。(ppt展示)
2.积累字词。(ppt展示)
三、整体感知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
四、学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归纳总结:
描述物候现象
做出科学解释
追究因果关系
阐述研究意义
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
逻辑顺序
五、说明方法
找出文中用到说明方法,并指出其作用。
六、拓展延伸
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你看那水里的蝌蚪,多么像游动的逗号。这是大自然的语言,春天已经来到人间。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有一个个圈圈。一圈就是一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是在告诉人们,那里曾是汪洋一片。大自然的语言哪,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根据诗中例句,试着仿写。
例:你看那(水里的蝌蚪),多么像(游动的逗号)。这是大自然的语言,(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你看那(
),多么像(
)。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已经来到人间。
七、课堂总结
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而想要探索它,就要有科学的精神,要有科学知识的储备,要掌握科学的方法。今后我们要多学科学知识,多亲近大自然,多倾听大自然的语言,就一定能探索更多的自然奥秘!
八、作业布置
1.收集几则包含物候知识的农谚或诗歌。
2.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说明一种自然现象。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由现象到本质
逻辑顺序
语言
准确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