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19 14:4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01思维导图
02知识梳理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地位:北朝__________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内容:《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____________
3.影响:这部农书对后世____________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科学家祖冲之
4.简介:____________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5.成就: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_____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____________》。设计制造出了________、水碓磨、千里船等。
三、书法、绘画与雕塑
6.书法:
(1)汉代________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2)________和________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
(3)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________。其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他被后人誉为“________”。
7.绘画:顾恺之是东晋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其代表作有《________》和《________》。
8.雕塑: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________和河南洛阳的________。
易错易混
1.《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而不是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而非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锺繇独创楷书书法,王羲之以行书著称。
3.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动荡,导致佛教盛行,石窟艺术由此发展起来。
拓展延伸
1.《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解读】史料的意思是:顺应天时和地利,根据客观规律办事,那么用力少而成功的机会多。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即使劳动也不会有收获。这说明农业生产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
2.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开凿与北魏孝文帝迁都之间的联系
云冈石窟在山西大同,龙门石窟在河南洛阳,北魏在孝文帝迁都以前,定都在平城(今山西大同),石窟主要在平城开凿。后孝文帝迁都洛阳,石窟则开始在洛阳开凿。两大石窟的开凿反映了北魏都城的变化。
03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2020·苏州中考)我国古代有一部集周秦至北魏农业生产知识之大成的总结性著作。作者贾思勰搜集了丰富的文献和农谚,访问老农,并经过实地观察和亲身实践之后写成此书。这部书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2.《齐民要术》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还记载了很多农谚如“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求”。这反映了农业生产(
)
A.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B.要重视选育良种
C.要因时因地制宜
D.要改进生产技术
3.表格归纳法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如表是小明阅读了《科学家祖冲之》后进行的内容归纳。表格中数学方面的贡献是(
)
A.《九章算术》
B.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
C.最早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D.发明算筹
4.中国的汉字构型独特,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富于个性化的书法艺术创造了条件。根据下面图片提示的相关信息,书法成为一门艺术的原因有(
)
①汉字的演变与成熟
②历代统治者的推崇
③造纸术的发明
④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太原期末)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独特的组成部分。如果举办古代书法作品的展览,按出现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①③②
6.“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洛神赋》这两句传世千年的名句,为后人构造了一位可望而不可即的“丰姿秀美、含情脉脉、飘飘若仙”的洛神。谁的作品形象再现了以上情景(
)
A.司马迁
B.顾恺之
C.屈原
D.王羲之
7.从汉代开始,我国的文化出现了中外交汇的特点。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各项成就中,能够体现中外文化交汇特点的是(
)
二、简答题
8.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1、图2是与敦煌莫高窟并列称为“中国三大石窟”的两个石窟。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各自位于什么地方?
(2)图3的作者是谁?该作品被誉为什么?
(3)图4的作者是谁?他的作品具有哪些特色?
(4)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综合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成
就,你有何感想?
04巩固训练
1.我国古代某书籍记载了古代蔬菜、果树的栽培方法,被称为“惠民之政,训农裕国之术”。这部著作是(
)
A.《论语》
B.《齐民要术》
C.《道德经》
D.《伤寒杂病论》
2.“以六觚之一面乘一弧半径,三之,得十二觚之幂…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以此为基础,取得领先世界近千年成果的是(
)
A.祖冲之
B.贾思勰
C.墨子
D.司马迁
3.外国人称中国的书法艺术是“翰墨飘香传神韵”。书法逐渐成为一门艺术是在(
)
A.战国以后
B.东汉以后
C.魏晋以后
D.南北朝以后
4.“他生活在曹魏时期,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这位著名的书法家是(
)
A.锺繇
B.胡昭
C.王羲之
D.顾恺之
5.当时的人们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是(
)
A.贾思勰
B.祖冲之
C.王羲之
D.顾恺之
6.(襄汾县期末)“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洛神赋》这两句传世千年的名句,为后人构造了一位可望而不可即的“丰姿秀美,含情脉脉,飘飘若仙”的洛神。谁的作品形象再现了以上情景(
)
A.司马迁
B.顾恺之
C.屈原
D.王羲之
7.历史上中外文化的相互渗透,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放性、主体性以及以我为主、善于消化的强劲生命力。下列能够体现中外文化交汇特点的是(
)
A.甲骨文
B.龙门石窟
C.医圣祠
D.兵马俑
答案:第20
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知识梳理
1.贾思勰
2.自然规律
3.农学
4.祖冲之
5.七;大明历;指南车
6.(1)造纸术;(2)锺繇;胡昭;(3)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书圣7.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8.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课后作业
1.a
2.c
3.c
4.b
5.a
6.b
7.d
8(1)图1是龙门石窟,图2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
(2)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
(3)顾恺之。他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4)我国古代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科技文化成就。作为一名中学生,要学习他们勤奋好学、善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言之有理即可)
巩固训练
1.B
2.A
3.B
4.A
5.C
6.B
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