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用“√”给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竖立(shù
sù)
即刻(jí
j)
屏幕(bǐng
píng)
蝙蝠(biān
biǎn)
潜伏(qián
qiǎn)
门框(kuāng
kuàng)
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
wān
doù
shū
shì
jiāng
yìng
nài
xīn
(
)
(
)
(
)
(
)
hēi
àn
xū
ruò
nuǎn
huo
yán
jiū
(
)
(
)
(
)
(
)
三、辨字组词。(4分)
愉(
)
蚊(
)
绳(
)
技(
)
榆(
)
纹(
)
蝇(
)
枝(
)
四、多音字组词。(6分)
céng(
)
héng(
)
biàn(
)
曾
横
便
zēng(
)
hèng(
)
pián(
)
五、给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6分)
溢:①过分
;②充满而流出来。
1.夏季汛期来临,真是河水四溢。
(
)
2.当你表现优秀时,你会得到很多的溢美之词。
(
)
深:①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反);②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③(颜色)
浓;④(感情)厚;(关系)密切;⑤深奥;⑥深入,深刻;⑦很,十分。
3.这条河的水很深。
(
)
4.这本书很深,初学的人不易看懂。
(
)
5.夜深了,老师还在灯下批改作业。
(
)
6.在患难中,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
)
六、选词填空。(4分)
改变
改观
改善
改进
1.在新的世纪里,现在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
)我们的生活。
2.蝙蝠收到超声波的信息后,就立刻(
)飞行的方向。
3.他(
)了学习方法,效果立竿见影。
4.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家乡的面貌得到了很大的(
)。
七、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5分)
1.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
)
2.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
3.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
4.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
5.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做下去吗?(
)
八、根据要求改写句子。(8分)
1.飞机在夜里飞行。(扩句,扩写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走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左右才到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粒豌豆说:“我胖的够美了,我胖的要爆裂开来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太阳把豆荚晒得暖洋洋的。(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
1.《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____(国籍)作家____(人名)写的一篇____(体裁)故事。
2.荣景同学学习很勤奋,但不爱提问题,你会用积累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她。
十、阅读理解(23分)
(一)课内阅读(11分)
《蝙蝠和雷达》(节选)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在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的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并写下来。(3分)
奥秘——(
)
重复——(
)
阻碍——(
)
2.蝙蝠在夜里是怎么飞行的?用“___”在选文中画出来。(2分)
3.根据选文内容填空。(3分)
⑴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选文中加线的词“终于”理解正确的是(
)(3分)
A.说明了科学家为研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研究成果来之不易。
B.说明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很容易发现。
C.体现了科学家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课外阅读。(12分)
猪嘴防毒面具
①细心的人会注意到防毒面具的外形和猪嘴极为相似,这是为什么呢?莫非防毒面具的发明和猪嘴有关?为什么叫猪嘴防毒面具?
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曾与英法联军为争夺某地区展开激战,双方对峙半年之久。1915年,德军为了打破欧洲战场长期僵持的局面,第一次使用了化学毒剂。他们在阵地前沿设置了几千个盛有氯气的钢瓶,朝着英法联军阵地的顺风方向打开瓶盖,把约180吨的氯气释放出去。顿时,一片黄绿色烟雾弥漫,并快速向联军的阵地漂移,一直扩散到联军阵地纵深几千米处,致使几千名英法联军士兵中毒,战场周围的大量野生动物也相继中毒丧命。
③可是奇怪的是,这一带的野猪竟意外的活了下来。这件事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经过考察和研究后,科学家们终于发现是野猪喜欢用嘴拱地的习惯,使他们免于一死。当野猪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后,就用嘴拱地以躲避气味的刺激。而泥土被野猪拱动后,其颗粒变得较为松软,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野猪巧妙的利用了大自然赐予他们的防毒面具,因此它们能在这场氯气的浩劫中幸免于难。
④揭开了这个秘密之后,两国科学家深受启发,他们很快就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批像猪嘴巴一样的防毒面具,但这种防毒面具没有直接采用泥土作为吸附剂,而是使用木炭颗粒做过滤层,内装有可以过滤毒气的材料,猪嘴的形状能装入较多的木炭颗粒。后来经过多次改进,防毒面具采用的过滤材料更为先进可靠,吸附化学毒剂的本领更大,但它酷似猪嘴的基本样式却一直没有改变。
⑤皇都面具可以说是一件模仿猪嘴的杰作。(有删改)
1.对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引出说明对象野猪防毒面具。
B.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
C.特意点出防毒面具外形和野猪相似,提问“为什么”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D.总结全文,突出说明对象野猪防毒面具的特点。
2.第④段的加波浪线的“这个秘密”指的是什么?用“___”画出来。(2分)
3.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B.第②段的故事既引出了制造防毒面具的原因,又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野猪用嘴拱地是为了过滤有毒气体。
D.第一批防毒面具采用木炭颗粒做过滤层,内装有可以过滤毒气的材料。
4.“猪嘴的形状能装入较多的木炭颗粒”一句中“较多的”能删去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能提出什么对理解文章有帮助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习作园地。(25分)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有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残月也美丽;也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失败也美丽……
请你以“____也美丽”一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一、shù√
jí
√
píng
√
biān√
qián
√
kuàng√
二、豌豆
舒适
僵硬
耐心
黑暗
虚弱
暖和
研究
三、愉(
愉快
)
蚊(
蚊香
)
绳(
绳索
)
技(
技术
)
榆(
榆树
)
纹(
波纹
)
蝇(
苍蝇
)
枝(
树枝
)
四、
céng(
曾经
)
héng(
横笛
)
biàn(
方便
)
曾
横
便
zēng(
曾祖
)
hèng(
蛮横
)
pián(
便宜
)
五、1.②
2.①
3.①
4.⑤
5.②
6.④
六、1.改善
2.改变
3.改进
4.改观
七、1.拟人
2.比喻
3.设问
4.排比
5.反问
八、1.示例:飞机在漆黑的夜里缓慢地飞行。
2.删去“差不多”或者“左右”。
3.这粒豌豆说,她胖的够美了,她胖得要爆裂开来了!
4.豆荚被太阳晒的暖洋洋的。
九、1.丹麦
安徒生
童话
2.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十、(一)1.秘密
反复
障碍
3.⑴嘴巴
⑵发出的声音
⑶耳朵
4.A
(二)1.D
2.当野猪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体后,就用嘴拱地以避免气味的刺激。而泥土被野猪
拱动后,其颗粒变得较为松软,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
3.C
4.不能。“较多的”准确地说明了用猪嘴的形状能装入更多的木炭颗粒,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性。
5.示例:防毒面具为什么不直接使用泥土做吸附剂?
十一、(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