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试卷共24小题,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轻飏(yáng) 一稔(rěn)
夭阏(yù) 睇眄(miǎn)
B.拔擢(zhuó) 祚薄(zhà)
多舛(chuǎn) 船棹(zhào)
C.潦水(liáo) 捧袂(mèi)
棨戟(qǐ) 奄奄(yǎn)
D.抟弄(tuán) 逋慢(bū)
遄飞(chuán) 茕茕(qiónɡ)
解析:选D。A.“阏”应读è; B.“祚”应读zuò;C.“潦”应读lǎ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遐想 孤鹜 暇日 天高地迥
B.盘桓 眷然 北冥 云销雨济
C.志怪 窈窕 荟翠 德合一君
D.绣闼 侥幸 扶摇 鱼舟唱晚
解析:选A。B项,济—霁;C项,翠—萃;D项,鱼—渔。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昨天中午,被称为钓鱼岛归属铁证的清代文学家沈复自转体作品《浮生六记》佚文“海国记”钱泳抄本原件,在北京以1325万元被拍卖。
B.据俄媒透露,《和平使命-2011》俄中联合军演俄方的演习计划已制作完毕,此次演习双方可能会出动陆海空三军精锐部队。
C.陈云林致辞时表示,两会继签署全面“三通”相关协议后,还在金融、司法互助等方面签署协议,今年上半年又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
D.备受期待的南方科技大学终于公布了招生方案。主要对象确定为在读的高三理科学生,报名可由学校推荐或自荐,自主招生考试将在寒假期间进行。
解析:选D。A.“海国记”是一篇文章,应该加书名号;B.句中书名号应该为引号;C.括号及其里面内容应该移到句末句号前面。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姚明今天接受MRI检查结果显示,左脚踝应力性骨折。提前回归的乐天知命梦想破灭了,甚至,有可能,他的赛季再次提前报销。
B.春节前后,属于案发高峰期。济南市历下区刑警二中队的民警巡逻时,发现了几个小贼。这四个人为了一个盗窃的共同目标,萍水相逢走到了一起,这可真是臭味相投。
C.棉花涨价近期又备受关注。最近一段时间,一系列农产品涨价现象与通胀预期,像两股旋风一般,互相扶摇直上。
D.朝鲜和韩国在延坪岛炮击事件发生后,近一段时期以来,朝鲜半岛阴云密布,局势异常紧张。在战争的概念里,人道、人性不复存在,人的生命如草芥,朝不虑夕。
解析:选A。乐天知命: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二审的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对“危险驾驶犯罪”条款进行了再次修改,进一步加大了对醉驾、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的惩罚。
B.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近日以9.89亿美元接管运营并收购巴西7家输电特许权公司,这是该公司继去年初收购菲律宾国家电网后的又一项重大海外投资。
C.姜文作品《让子弹飞》上映后好评如潮,但央视《新闻联播》主播郭志坚却痛批影片内容不适合孩子观看。昨日网络疯传姜文做出回击。
D.在保持了原先标识的三原色基础上,伊利新标增添了阳光和圆融的天地弧线,似乎在传递着伊利带领中国乳业真正走出低谷。
解析:选C。A.搭配不当,应该在“惩罚”后面加“力度”。B.语序不当,“收购并接管运营”。 D.成分残缺,在“低谷”后加“的自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我们说陶渊明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还是一位思想家、哲学家,甚至在世界诗化哲学中也应占据一席之地,这倒不是说他撰写了多少哲学著作,而是因为他的诗文中饱含着深刻的哲理。梁启超认定陶渊明的哲学思想可以拿两个字概括,即“自然”。他在民国十二年出版的《陶渊明》一书中,曾在一段话中接连用了七个“自然”,表达他对陶渊明“自然精神”不容置疑的肯定。国学大师陈寅恪在仔细研读了陶渊明的《形影神》、《归去来辞》、《五柳先生传》等诗文后指出,陶渊明的核心思想旨在“委运任化”、“随顺自然”,“惟求融合精神于运化之中,即与大自然为一体”。由此认定陶渊明不仅是一个“品节居古今第一流”的文学家,而且也是“吾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一位与其前辈阮籍、刘伶皆不相同的“新自然主义”哲学家。
中国本土自然哲学的代表就是先秦的老庄哲学。在中国,从古代的苏轼、朱熹,到现代的梁启超、朱自清、陈寅恪全都将陶渊明的精神归为这种自然哲学。陈寅恪说陶渊明的哲学是“新自然主义”,仅是为了区别秦汉以来渐渐宗教化的道家思想,陶渊明的自然哲学反而是更切近“原教旨”的老庄哲学。
在西方当代,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最具东方气息,海德格尔(1898~1976)本人也曾与中国老庄哲学有过亲密接触。台湾辅仁大学教授萧师毅(1911~1986)年轻时曾与海德格尔合作共同翻译过老子的《道德经》,还不时给这位正交华盖运的老师带去战后德国极其缺乏的面包、黄油、咖啡、香烟。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张世英先生曾在其《天人之际》一书中指出:陶渊明的诗颇富哲理,西方哲学家中,似乎只有海德格尔的哲学与陶诗中的哲理相近;海德格尔的哲学颇富诗意,中国诗中较能表达海德格尔哲学的似乎只有陶诗。
晚年的海德格尔面对西方技术社会日益暴露的种种危机,渴望为迷失方向的现代人寻找一条再生之路,“自然的观念”与“诗意的栖居”再度成了他哲学思考的重大课题。海德格尔首先要做的,是将自然从现代工业社会的强大思维定势中解救出来。在这条救赎之路上,他选择了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1770~1843)作为自己的“盟友”。他说,这是因为荷尔德林是一位本真的、为自然柔情拥抱的诗人,因而又是一位“诗人中的诗人”。
海德格尔称颂荷尔德林的这些赞词,同样可以赋予我们的诗人陶渊明。或许可以说,陶渊明就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荷尔德林。
(节选自鲁枢元《从陶渊明看当代人的生存困境》
2010年-09月-18日《文汇报》)
6.关于“陶渊明精神哲学”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方哲学家中,与陶诗中的哲理相近的大有人在,海德格尔的哲学是典型代表;海德格尔的哲学颇富诗意,中国诗中较能表达海德格尔哲学的似乎只有陶渊明的诗。
B.梁启超在他的《陶渊明》一书中,认定陶渊明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自然”。并表达了他对陶渊明“自然精神”不容置疑的否定。
C.国学大师陈寅恪说陶渊明的自然哲学是更切近“原教旨”的老庄哲学。其核心思想旨在“委运任化”、“随顺自然”,“惟求融合精神于运化之中,即与大自然为一体”。
D.陶渊明是一位与其前辈阮籍、刘伶皆不相同的“新自然主义”哲学家。继承了秦汉以来渐渐宗教化的道家思想,切近中国本土自然哲学老庄哲学。
解析:选C。A 项,错在“大有人在”,原文是“似乎只有海德格尔的哲学与陶诗中的哲理相近”。B项,“不容置疑的否定”应该是“不容置疑的肯定”。D项,“继承了秦汉以来渐渐宗教化的道家思想”错误,原文“陈寅恪说陶渊明的哲学是‘新自然主义’,仅是为了区别秦汉以来渐渐宗教化的道家思想”。
7.下列各项,不属于分析“‘自然的观念’与‘诗意的栖居’再度成了”海德格尔“哲学思考的重大课题”原因的一项是( )
A.西方技术社会日益暴露的种种危机,是促使晚年的海德格尔再度将“自然的观念”与“诗意的栖居”作为自己哲学思考的重大课题的重要原因。
B.西方技术社会日益暴露的种种危机,使一批现代人迷失了方向。为迷失方向的现代人寻找一条再生之路,促使海德格尔再度将“自然的观念”与“诗意的栖居”作为自己哲学思考的重大课题。
C.海德格尔认为,要想完成“再生之路”的救赎,首先要做的,是将“自然”从现代工业社会的强大思维定势中解救出来。
D.海德格尔选择了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作为自己的“盟友”。他说,这是因为荷尔德林是一位本真的、为自然柔情拥抱的诗人,因而又是一位“诗人中的诗人”。
解析:选D。D项不属于原因,而是进行哲学思考过程中的行动以及对“盟友”的赞誉。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陶渊明撰写了大量的哲学著作,在加上他的诗文中饱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还是一位思想家、哲学家,甚至在世界诗化哲学中也应占据一席之地。
B.国学大师陈寅恪在仔细研读了陶渊明的《形影神》、《归去来辞》、《五柳先生传》等哲学著作后,认定陶渊明是一个“品节居古今第一流”的文学家,“吾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
C.在西方当代,海德格尔曾与台湾辅仁大学教授萧师毅合作共同翻译过老子的《道德经》,因而他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最具东方气息。
D.陶渊明就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荷尔德林,这是因为他是一位本真的、为自然柔情拥抱的诗人,因而又是一位“诗人中的诗人”。
解析:选D。A项,错在“陶渊明撰写了大量的哲学著作”。 B项,错在“《形影神》、《归去来辞》、《五柳先生传》等哲学著作”。C项,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重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曰,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曰,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茫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谋:为……谋划
B.请治剑服 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 趋:小步快走
D.王乃校剑士七日 校:使……较量
解析:选A。谋:图谋。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选C。C.均为连词,表修饰。A.于:在/到。B.之:代词,代指“让这些人日夜不停地在自己面前击剑”/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与:和,后面省略“之”(庄子)/结交、亲附。
11.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
①“庄子当能。” 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 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⑥“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解析:选D。①项“庄子当能”是“左右”的话,不是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②项“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是间接表现庄子的机智。
1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解析:选B。 A.“庄子剑术高超”于文无据;C.与“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矛盾;D.“清静无为”文中没有表现。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3分)
泽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谁能够说服赵王让他停止招募剑客比试剑术的做法,我将给他千金的赏赐。
(2)先生暂回馆舍休息等待通知,我将安排好击剑比武的盛会再请先生出面比武。
(3)如今大王拥有夺取天下的地位却喜好百姓之剑,我私下认为大王应当鄙薄这种做法。
参考译文:
当年赵文王喜好剑术,击剑的人蜂拥而至,门下食客三千余人,在赵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试剑术,死伤的剑客每年都有百余人,而赵文王喜好击剑从来就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像这样过了三年,国力日益衰退,各国诸侯都在谋算怎样攻打赵国。太子悝十分担忧,征求左右近侍说:“谁能够说服赵王让他停止比试剑术的做法,我将给他千金的赏赐。”左右近侍说:“只有庄子能够担当此任。”
太子于是派人携带千金厚礼赠送给庄子。庄子不接受。跟随使者一道,前往见太子说:“听说太子想要用我,目的是想断绝赵王对剑术的爱好。假如我对上游说赵王却违拗了赵王的心意,对下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愿。那也就一定会遭受刑戮而死去,我还哪里用得着这些赠礼呢?假如我对上能说服赵王,对下能合于太子的心愿,在赵国这片天地上我希望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太子说:“是这样的。父王的心目中,只有击剑的人。”庄子说:“好的,我也善于运用剑术。”太子说:“如今先生一定是穿儒服去会见赵王,事情一定会弄糟。”庄子说:“请让我准备剑士的服装。”三天以后剑士的服装裁制完毕,于是面见太子。太子就跟庄子一道拜见赵王。
庄子不急不忙地进入殿内,见到赵王也不行跪拜之礼。赵王说:“你想用什么话来开导我?”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好剑术,特地用剑术来参见大王。”赵王说:“你的剑术怎样能遏阻剑手、战胜对方呢?”庄子说:“我的剑术,十步之内可杀一人,行走千里也不会受人阻留。”赵王听了大喜,说:“天下没有谁是你的对手了!”庄子说:“击剑的要领是,有意把弱点显露给对方,再用有机可乘之处引诱对方,后于对手发起攻击,同时要抢先击中对手。希望有机会能试试我的剑法。”赵王说:“先生暂回馆舍休息,等待通知,我将安排好击剑比武的盛会再请先生出面比武。”
赵王于是用七天时间让剑士们比武较量,死伤六十多人,从中挑选出五六人,让他们拿着剑在殿堂下等候,这才召见庄子。赵王说:“今天可让剑士们跟先生比试剑术了。”庄子说:“我已经盼望很久了。”赵王说:“先生所习惯使用的宝剑,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的剑术长短都适应。不过我有三种剑,任凭大王选用,请让我先作些说明然后再进行比试。”
赵王说:“愿意听听你介绍三种剑。”庄子说:“有天子之剑,有诸接之剑,有百姓之剑。”赵王说:“天子之剑怎么样?”庄子说:“天子之剑,拿燕豁的石城山做剑尖,拿齐国的泰山做剑刃;用中原以外的四境来包扎,用四季来围裹;靠五行来统驭,靠刑律和德教来论断;这种剑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斩断地纪。这种剑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诸侯,使天下人全都归服。”赵文王听了茫然若有所失,说:“诸侯之剑怎么样?”庄子说:“诸侯之剑,拿智勇之士做剑尖,拿清廉之士做剑刃;这种剑,对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对下取法于地而顺应四时序列,居中则顺和民意而安定四方。这种剑一旦使用,就好像雷霆震撼四境之内,没有不归服而听从国君号令的。这就是诸侯之剑。”赵王说:“百姓之剑又怎么样呢?”庄子说:“百姓之剑,全都头发蓬乱、鬓毛突出、帽子低垂,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相互在人前争斗刺杀,上能斩断脖颈,下能剖裂肝肺,跟斗鸡没有什么不同,一旦命尽气绝,对于国事就什么用处也没有。如今大王拥有夺取天下的地位却喜好百姓之剑,我私下认为大王应当鄙薄这种做法。”
赵文王于是牵着庄子来到殿上。厨师献上食物,赵王绕着坐席惭愧地绕了三圈。庄子说:“大王安坐下来定定心气,有关剑术之事我已启奏完毕。”于是赵文王三月不出宫门,剑士们都在自己的住处自刎而死。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读后回答问题。(8分)
咏 风
王 勃
(1)此诗是怎样写风的活动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写风的活动,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她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
从此诗的整体上看,采用了什么写法?此诗寄托着什么样的思想情感?(4分)
(2)此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风咏怀,抒写了诗人普济天下苍生的情怀。
15.(2010年高考山东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2)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______________________,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销雨霁,________________。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庄周《逍遥游》)
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答案:(1)渚清沙白鸟飞回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2)悟已往之不谏 实迷途其未远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4)大漠孤烟直
五、(12分)
16.面对下面的事件,老太太应该怎么说?请结合具体的语境,为她设计一句得体的话。(3分)
一位老太太在楼上晾衣服,不小心把衣架掉到楼下去了,正好砸在一位过路人的头上。
过路人很生气,捂着头上被砸起的大包,拿着衣架跑上楼要与肇事者讲理。他到楼上,正好撞见这位老太太。老太太笑容可掬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路人愣了半天也没想出句合适的话来回答。
答案:真是的,让我自己下楼拣就是了,还劳您费心给送上来,多谢了!
17.阅读下面表格,回答问题。
词语 辞书甲 辞书乙
鲳 肉细腻鲜美。 一些体薄而高且略呈卵圆形的银白色鱼类的统称。
蛏 肉味鲜美。 海产贝类,常见于潮间带的泥沙中。
鲨 鳍可制成鱼翅,是珍贵的食品;肝可制鱼肝油;皮可制革。 属于软骨鱼类,身上没有鱼鳔,调节浮沉主要靠它很大的肝脏。
(1)甲、乙两本辞书对同一词条的释义各有侧重:
辞书甲重在说明____________。(6字以内)(1分)
辞书乙重在说明____________。(6字以内)(1分)
(2)比较两种辞书的释义,可以断言辞书甲的编撰者的思想中缺点什么。请对辞书甲的编撰者提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解析:从两本辞书对三种动物的解释内容上,不难看出甲侧重于对人类的作用,乙侧重于物体本身的特点。明确了两本辞书的不同,可以针对辞书甲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注重人文精神。
参考答案:(1)实用价值 生态特征 (2)要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动物)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动物)的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18.(2010年高考四川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100字内)(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几个要求:描写景物,生动,表达悠然之情,100字内。
答案:抬眼望去,没有红叶谷的缤纷,没有盘龙山的造化,也没有巫山的迷幻,朴素简单。墨绿中交织着枯黄,黑灰里透露着淡彩。暮色渐临,南山只是隐隐地把轮廓显现,南山泰然叹出古朴,描摹出这脉悠然,毫无做作之态,违心之感。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重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滕王阁风景
高 昌
①到了南昌,有千万个理由登滕王阁。
②滕王阁矗立在赣江边上,临观之美,心旷神怡。那一望无际的蓬勃风景,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赣菜的“辣”。
③赣菜辣得很直接,很斩钉截铁。而滕王阁的风景,恰便也似这爽快的个性,不用什么曲径过渡,不用什么花树遮掩,只要一抬眼,就干脆是辽阔的水,悠远的山,出岫的云。
④朋友们似乎很替我遗憾,说是来早了。如果晚来些时,再赶上个晴朗的傍晚,就可以欣赏到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景色了。可是,能够看到这些靓丽的波浪在苍茫的江面上热烈地舞蹈,能够看到那一片片朴素的渔舟在迤逦的遐思中织出的明亮含蓄的波纹,不也是一种难得的诗意吗?远望是烟波浩淼,近观是碧水荡漾。水远山长,刚柔相济。清人撰联“目极湖山千里而外,人在水天一色之中”,道的也正是眼前景色。浩荡江河行大地,依然风雨共名山。一登上高阁,视野就开阔起来,胸中满蕴的激情就狂奔起来。
⑤太阳照在滕王阁上,慷慨地铺开灿烂的热情。下面的江水就绚丽起来,丰富起来。波光粼粼,美丽潇洒。留下一溜儿一溜儿浪漫的浪花。朵朵白帆,慵懒地躺在江面上,展现出各种各样的美好姿态。远处慢慢散步的白云,悠然地在大江上踩出一行行彩虹般的足印。隐隐约约地,偶尔会从那云缝里看见一两只飞鸟,于烟水苍茫处优雅地飞翔着起舞,而那舞台之大,背景之远,还有那翅膀之轻盈,就都留在我的左心房后面的一个小格子里,被小心收藏起来了。
⑥素负盛名的碧水与长天,映照着暖暖的阳光,一江耀眼的亮丽色彩,一片被阳光照耀的波浪,让人无比眷恋……
⑦我喜欢滕王阁,虽是初次造访,却仿佛早已是旧时相识。那山水胜迹,渔歌帆影,落霞孤鹜,令我陶然心醉。一步步接近天上的蔚蓝,便也一步步接近绚烂。伴随着攀登的脚步,天似乎都有欲坠的感觉了。远处八一大桥的吊索,酷似扇动着的飞鱼翅翼,在那划破时空的飞翔里,我的心灵已经不知不觉地感悟了千百年的沧桑。
⑧屈指算来,滕王阁前,走过了多少光阴。物换星移,留下了几多感叹。王勃来过,白居易来过,杜牧来过,王安石来过,朱熹也来过。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经历了各自的风景,留下了各自的歌吟,然后下楼去,走向了历史的烟尘。今天登上滕王阁,不会踏到先人的脚印上了。因为这里几经兴废,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古人眼里的风景了。滕王阁,修而又毁,毁而又建,达二十几次之多。留下来没有改变的,仅仅是这个富贵的旧名字而已。阁中序播千秋,江上帆收万里。从感情上来讲,我也希望保留下那旧日亭阁。毕竟记录着沧桑,见证着历史。可是,经过今人的智慧和劳动,而今的滕王阁带给我们的,仍然是这么美好的风景和这么美好的心情,这不也很好吗?
⑨“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1000多年过去了,王勃站在滕王阁的那次抒情,永远让人怀念着。站在阳光灿烂的滕王阁上,想象着王勃的锦心绣口,忍不住也会有握笔为文的冲动。美丽的景色不仅给人美的享受,也包含了无穷的灵思。尽管有王勃恢弘地立在昨天的滕王阁上,今日登临,我仍然有万千的感触想要表达出来。写属于当代的文采风流。
⑩历史的车轮,碾碎了多少玉砌雕栏,珠帘旧梦,沧桑是不断变幻的,而物华天宝和地灵人杰却是永恒的。古人已远,山水依然,被光阴消磨了千余年的风景,愈发生动和醇香。
在王勃曾经眺望过的地方,我把目光从邈远的历史中收回来,投向未来……
19.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赣菜的“辣”?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作者产生的一种联想,一方面由南昌美景联想到赣菜美味,有其相关性;另一方面因为赣菜辣得直接爽快,而滕王阁的美景也是毫无遮掩,让人一览无遗,又有其相似性。所以,这样写一是为了总体表达登临滕王阁的独特感受,赞美滕王阁视野开阔,景致优美;二是自然引出下文对滕王阁美景的具体描述。(意思对即可)
20.与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壮丽景色相比,作者眼前的滕王阁景色,有哪些独特之处,结合④⑤两段文字,作简要回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靓丽的波浪在苍茫的江面上热烈地舞蹈,朴素的渔舟在迤逦的遐思中织出明亮含蓄的波纹;②水远山长,刚柔相济,视野开阔,令人激情狂奔;③太阳慷慨灿烂的热情使江水丰富绚丽;美丽潇洒;④慵懒的白帆展现各种美好的姿态,白云悠然,飞鸟轻盈。
21.开篇作者便写道:“到了南昌,有千万个理由登滕王阁。”读完全文,请你列出至少三条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滕王阁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不能不前往一游;②滕王阁就矗立在赣江边上,游玩方便,而且其临观之美,令人心旷神怡;③登上高阁,视野会开阔起来,胸中满蕴的激情就狂奔起来;④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为滕王阁留下震古烁今的名篇——《滕王阁序》;⑤滕王阁几经兴废,记录着沧桑,见证着历史,登临它,可以读历史烟尘,可以写当代风采,可以抒未来憧憬。(任意三条理由均可得满分)
22.第⑨段中,作者说,“尽管有王勃恢弘地立在昨天的滕王阁上,今日登临,我仍然有万千的感触想要表达出来”,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因为美丽的景色不仅给人美的享受,也包含了无究的灵思。作者观赏了滕王阁的胜景之后,觉得不吐不快,他要写属于当代的文采风流。②作者觉得,虽然滕王阁经历了沧桑巨变,但物华天宝和地灵人杰却是永恒的。他要把这种独到的感悟表达出来,与读者分享登临的收获。(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苏东坡传(节选)
林语堂
徐州不仅是个大城市,地控鲁南,一向为军事要冲。在过去各朝代,徐州四面皆有战事,今日仍位于津浦陇海两铁路交会之处。徐州离一个地区近在咫尺,此地区即在此后数十年内因为一个盗匪巢穴受《水游传》的渲染而出名。徐州位于河畔,南部高山耸立,下有深水急流,在城边流过。当地出产上等花岗岩、煤、铁,苏东坡时已开始开采。因此徐州也以产刀剑著称。苏东坡喜爱此地的自然风光,鱼与螃蟹也种类繁多,因称之为“小住胜地”。
在八月二十一日,苏东坡到任三个月之后,洪水到了徐州。王安石以前曾设法疏浚过黄河水道,但是空花了五百万两,工程竟归失败,负责工程的人畏罪自尽。黄河现在是在徐州以北约五十里处向东方决口,水势开始蔓延,淹没了几百方里。水到徐州城边时,被城南的高山所阻,于是继续高涨,到了九月,水深达到两丈九尺。水高一度超过徐州城内的街道。苏东坡奋不顾身,抢救城池。有几十天不回家过夜,住在城墙上的棚子里,监督加强外圈的城墙。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苏东坡在城门口劝阻他们,以免引起人心惊惶。他说:“我不走,你们最好也不要走。”这样把大家劝回去。此处不是细谈苏东坡建筑工程天才之所,不过也得说他是亲自参与了防堵工程的数字计算。在盘旋滚转的洪水势将越过东南外城墙时,他正在忙于加强城基和增加城高。防水工程长九千八百四十尺,十尺高,二十尺厚。完成这项工程,需要数千人之众。苏轼亲自趟水到武水营,唤来了卒长,向他寻求帮助。因为禁卫军只接受皇帝命令,苏东坡恳求他们协助。指挥官欣然应允,他说:“大人都亲自监工,我们自然应当尽力。”同时在徐州北方也正在准备把洪水引入以前的黄河旧水道,黄河在中国历史上曾改道多次。洪水威胁徐州城四十五天。在十月初五,黄河又回到旧水道,往东在靠近海州处入海,洪水才开始撤退。
百姓欢天喜地,感谢全城得救。但是苏东坡对临时的堤防感到不满,附以详细数字说明 ,修表呈奏朝廷,请求拨款,重建石头城墙,以防患于将来。空等好久之后,苏东坡修改了原定的计划,建议改用坚强的木材加强提防,不再用石头。皇帝对他的成就特颁圣旨嘉许,在次年二月,朝廷拨予苏东坡三万贯,一千八百石米粮,七千二百个员工,在城东南建筑了一条木坝。在外围城墙上,由于苏东坡喜爱建筑,他兴工建筑了一座楼,一百尺高,名之为黄楼。后来黄楼一词成了苏东坡在徐州所作诗歌总集的名称,正如他在密州建筑的超然台,成了他在密州所写诗集的名称一样。
黄楼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对古老中国的宇宙论的信念而起。根据中国的宇宙论,宇宙中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所构成 。五行中每一行都代表一种性质,如同坚硬、生长、流动、热、重等等,这些性质都具有一种宇宙的意义,不但用以指物质的宇宙,也用以指生命的功能与人的个性行为,也可以用于男女的婚配。生命离不开五行的交互作用,比如相生相克。每一行皆有其颜色,正好象征那种元素的性质。说也奇怪,黄代表土,黑代表水,黄土因具有吸水力量,所以可以克服水。黄楼之命名即含有防水之意。
(摘自林语堂《苏东坡传》第十三章“黄楼”)
19.选文第一段交代了徐州哪些方面的特点?交待这些特点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选文第一段交代了徐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具体环境、丰富的物产和自然风光。交代这些特点为下文写苏东坡苦心治水和创作大量作品埋下了伏笔。
20.文本语言具备了传记文学应有的若干特点,请列举出三个方面。(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平实;②准确;③概括;④大量使用数字,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任选三点)
21.文章在刻画人物方面多处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请找出相关内容并分别说明具体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王安石曾设法疏浚黄河水道,付出昂贵代价,工程竟归失败 。用以反衬苏东坡治水方面的突出才能。②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被他劝回。用以说明苏东坡有一定的影响力。③禁卫军在他的恳求下欣然相助。说明他的行为富有感召力。④皇帝对他的成就特颁布圣旨嘉奖,表明他的治水卓有成就。
22.苏东坡为了治水有哪些突出表现?这种表现的思想根源是什么?对这种思想根源你是怎样认识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现:奋不顾身,不顾个人安危;有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有超人的智慧与才能。思想根源:关注民生疾苦,为国家分忧解难。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穷二代与富二代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首先看漫画内容:这是一幅名为《穷二代与富二代》的漫画。带学士帽瘦弱的“穷二代”与穿时尚吊带裤的“富二代”同处于跑道的起跑线上,等待西装革履的裁判发令枪响。“穷二代”拉着板车,上面坐的是同样瘦弱、衣服破旧神情沮丧的爹娘;“富二代”是在爸妈的豪华轿车头上,和同样富态悠闲的爸妈鄙夷的看着“穷二代”一家。其次分析漫画寓意:“穷二代”与“富二代”贫富差距造成矛盾引发很多的社会问题,穷人和富人在同一个社会里能否长期地和谐相处令人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