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jī)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惟昭质其犹未亏。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謇朝谇而夕替 谇:进言
B.既替余以蕙兮 替:贬黜
C.竞周容以为度 度:法度,准则
D.怨灵修之浩荡兮 浩荡:广阔,壮大
解析:选D。“浩荡”是古今异义,恣情,放纵。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选A。A.都表并列。B.①连词,因为;②介词,把;C.①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我;D.①副词,只是②连词,即使。
3.以下六句诗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突出屈原外部形象特征的一组是( )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
③制芰荷以为衣兮
④集芙蓉以为裳
⑤高余冠之岌岌兮
⑥长余佩之陆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
解析:选C。①②是表现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九死其犹未悔”,表达自己面对遭贬黜的巨大打击,决不放弃崇高理想的坚定信念。
B.第二段以一个“怨”字领起,揭示了遭贬黜的诸多原因,由此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激愤,也可以看出诗人在逆境中的清醒与冷静。
C.第三段表达了自己在失意与困窘中,宁死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而要发扬圣贤所推重的“伏清白以死直”的献身精神。
D.作者想象丰富,善用比喻,他以“蕙”“揽茝”比喻高尚美德,以“鸷鸟”比喻自己如同搏击长空的雄鹰一般的斗争精神,以“方圜”比喻自己不会与不同道者相安。
解析:选D。作者以“鸷鸟”比喻自己不会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
二、语言运用
5.(原创)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对于端午节的来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因为纪念屈原的缘故
②解放后曾一度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③端午节被赋予了诗意
④唐代褚朝阳有“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的句子
⑤道出了端午时节人们对屈原的怀念
⑥最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答: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⑥④⑤①③②
6.仿照横线前的画波浪线句子的句式,在横线上另写两个句子。
现代社会,古典心情不可或缺。常常希望煮茶饮酒,箫与鹿品,琴送鹤行,在古典文化的海洋中徜徉。读《离骚》,我懂得了屈原“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自己借助于那些线装书、黄纸页、毛笔字去感受古代文学的大浪漫大婉约,去体会古代人物的大悲伤大喜悦……
答案:(示例)读《登高》 我懂得了杜甫“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 读《江城子·密州出猎》 我懂得了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 读《雨霖铃》 我懂得了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的无奈(任选其二)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修姱(kuā) 蕙(xiānɡ)
揽茝(chǎi) 谣诼(zuó)
B.溘死(kè) 鸷鸟(zhí)
延伫(zhù) 兰皋(ɡāo)
C.侘傺(chà) 攘诟(hòu)
忳郁(tún) 方枘(ruì)
D.羁(jī) 芰荷(jì)
岌岌(jí) 杂糅(róu)
解析:选D。A.“诼”读zhuó;B.“鸷”读zhì;C.“诟”读ɡòu。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謇朝谇而夕替 替:替换
B.谣诼谓余以善淫 谣诼:造谣诽谤
C.忍尤而攘诟 尤:厉害
D.岂余心之可惩 惩:惩罚
解析:选B。A.“替”,废弃,贬斥;C.“尤”,罪过;D.“惩”,受创而戒止。
3.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长余佩之陆离”中的“长”相同的一句是( )
A.哀民生之多艰 B.悔相道之不察兮
C.步余马于兰皋兮 D.长太息以掩涕兮
解析:选C。C项与例句中的“长”字,均是使动用法。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选B。均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①把,②目的连词“来”;C.①在②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D.①即使②虽然。
5.从文言句式的角度,选出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高余冠之岌岌兮 B.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C.不吾知其亦已兮 D.蚓无爪牙之利
解析:选C。C项是宾语前置句,A、B、D都是定语后置句。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6~8题。
离 骚(节选)
屈 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jī)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惟昭质其犹未亏。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謇朝谇而夕替 谇:进言
B.长太息以掩涕兮 涕:涕,鼻涕
C.竞周容以为度 度:法度,准则
D.忍尤而攘诟 诟:耻辱
解析:选B。涕,流泪。
7.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偭规矩而改错 B.夙遭闵凶
C.伏清白以死直兮 D.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解析:选C。A.错,通“措”;B.闵,通“悯”;D.说,通“脱”。
8.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所给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方正之不容也
A.父母者,人之本也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不拘于时 D.謇朝谇而夕替
解析:选A。A项是判断句,B项、C项、D项都是被动句。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9~12题。
渔 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被发行吟泽畔:披散头发。(“被”通“披”)
B.新沐者必弹冠:(洗澡)
C.安能以身之察察:(洁净的样子)
D.可以濯吾缨:(洗)
解析:选B。沐,洗头发。
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解析:选C。第一个“见”表被动,相当于“被”,第二个“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两个“遂”都是连词,“于是,就”。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颜色憔悴 B.形容枯槁
C.何故深思高举 D.而能与世推移
解析:选D。A.古义:脸色;今义:色彩。B.古义:形体容貌;今义: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C.古义:行为高出世俗;今义:指高高举起。D.古今义均为“时间、形势、风气等”移动或发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写的是屈原愤而自沉汨罗江的经过,其中着重叙述了他“行吟泽畔”时与渔父的两次对话。
B.屈原与渔父的第一次对话形象地揭示出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举世浑浊”“众人皆醉”,而“清”者、“醒”者必然遭到厄运。
C.屈原与渔父的第二次对话形象地突出了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宁愿以死来报效祖国,也不同流合污,苟且偷生。
D.文中两问两答是一段精彩的人生哲理的议论,形象地展现了屈原的精神世界。
解析:选C。屈原与渔父的第二次对话并没有反映出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屈原投江只是为了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心志。
参考译文:
屈原被放逐后,在湘江一带流浪,在湖边一路吟唱。脸色憔悴,身体瘦削,(湖上的)渔父见了,问道:“你不就是那位三闾大夫么?怎么竟成了这般模样?”屈原道:“普天下都混浊,只有我还清白;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被君王流放啊。”
渔父道:“真正贤明的圣人不会拘泥于一事一物,而能随世情流转而相应地改变。世上的人都混浊,你何不也一起扬泥荡波?所有人都醉了,你何不也跟着吃糟喝酒?为什么要想得那么深远,凌驾于平庸的世人之上,使得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道:“我听说,刚洗头的人一定会弹去帽子上的浮尘,刚洗澡的人一定会抖去衣服上的尘土。怎么能让自己的清白之身,受到外界的龌龊污染?我宁愿将此身投入湘水,葬身于江中的鱼腹之内,却怎能让洁净光明的纯白之质,蒙上世俗的尘埃?”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桨离去,口中唱道:“(湖上的)碧波清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湖上的)碧波混浊,可以洗我的双足。”就这样唱着歌远去,不再与屈原说什么了。
三、语用创新
13.(原创)一年一度的“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评选已经走进了广大观众的内心。颁奖词,虽只寥寥数语,却以升华的激情和斐然的文采深深打动了我们。请为屈原写一段“事迹简介”,并以“感动历史”为主题,为他写一段“感动历史”人物颁奖词。
要求:语言简洁流畅,有激情、有文采,体现主人公人格魅力,8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事迹简介]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颁奖词一]他用他的一腔热血,谱写了一曲长久流传的赞歌。一介书生的他,虽然没有回天之力,可他以他的精神感染了无数中国人。在世人眼中,屈原就是“坚持真理,热爱祖国”的代名词。
[颁奖词二]当黎明还黝黑时,他就触着光亮而长吟。上下求索,踽踽独行。他使一条不屈的生命得到了高度的提升,他使一个站立的灵魂,得到了不朽的诠释。
14.阅读下列材料,将材料所蕴含的道理补充在题后。
美国著名短跑运动员乔伊娜,每次参加比赛时,都是披散着飘逸的长发,穿着自己设计的色彩斑斓的运动服。她仿佛是站在T型台上的模特,耀眼得连她的对手都止不住多看她几眼。退役之后她才透露:“其实我这样做只是想吸引对手的注意而已,因为对于短跑运动员来说,每秒钟都弥足珍贵,只要对手分我一个0.1秒的眼神,我就有可能领先0.1秒,获得最后胜利。”
在第28届奥运会上,刘翔在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以12秒91的成绩夺得了金牌,但可惜的是,他这一成绩刚好平了世界纪录。也就是说,刘翔只要快0.01秒,就可以打破世界纪录,但是他与这一荣耀擦肩而过。后来专家的分析却让人惊讶——其实刘翔完全可以打破世界纪录,只不过他在冲刺的最后阶段,侧头瞄了对手一眼。这一眼也许只是一个下意识的行为,却令他错失了0.01秒的先机。
乔伊娜的胜利和刘翔的遗憾,这一切,其实都只发生在一个眼神之间。
人生也是如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则材料讲了两则事例,一是乔伊娜分散别人的注意力战胜对手,二是刘翔因自己注意力分散而错失了打破世界纪录的机会。可见,专注是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法宝。
答案:只有专注(心无旁骛)的人,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