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1.下列句中加点词和现代汉语差别较大的一项是( )
A.徘徊庭树下 B.叶叶相交通
C.寡妇起彷徨 D.奄奄黄昏后
解析:选B。B项,交通,古义为交错相通,今指运输业。
2.下面各项对刘兰芝、焦仲卿婚姻悲剧的意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它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B.它鞭挞了“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对女性的严重摧残。
C.它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
D.它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
解析:选B。B项中“‘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对女性的严重摧残”只偏重了刘兰芝一方,且并非本文重点。
3.对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焦仲卿“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二人不能忍受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迫害,以死来解脱夫妻被拆散的痛苦。
B.由于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二人相信人死后灵魂可以见面,因此以死来求得团聚。
C.在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统治下,他们不敢以斗争去争取幸福,却以死来逃避现实。
D.二人的殉情,既表现了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是对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控诉和反抗。
解析:选D。A项,“不能忍受”“以死来解脱……痛苦”太消极;B项,“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不当;C项,“以死来逃避现实”抹杀了二人的反抗精神。
4.结尾的描写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结尾处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渲染悲剧气氛,前六句运用了顶真、对偶、互文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人们对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人们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回答)
二、语言运用
5.根据《孔雀东南飞》的内容,为下列对联配上下联。
上联:纫如蒲苇,勇兰芝抗婚赴清池。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坚似磐石,情仲卿殉情挂南枝。
(示例二)坚若磐石,痴府吏违母缢庭树。
6.比兴手法是《诗经》开创的,它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种非常好的表现手法。在后来的民歌中以及现在歌词中,这种手法得到了继承、发扬。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用比兴手法写两句或几句歌词,内容不限。
示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
(陕北民歌《泪蛋蛋》)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孔雀东南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火红的旗帜哗啦啦飘,我们的青春在燃烧。
(2)山清水秀天蓝蓝,我们的世博超历年。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伶俜(pīnɡ) 驰骋(chěnɡ)
否泰(pǐ) 臧否人物(fǒu)
B.哽咽(yè) 咽喉(yàn)
赍钱(jī) 亟待解决(jí)
C.晻晻(yǎn) 阉党(yān)
白鹄(hú) 怙恶不悛(ɡǔ)
D.自缢(yì) 谥号(shì)
磐石(pán) 罄竹难书(qìnɡ)
解析:选D。A.“臧否人物”的“否”读pǐ;B.“咽喉”的“咽”读yān;C.“怙”读hù。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
A.留待作遗施(赠送) 供养卒大恩(终,尽)
B.堂上启阿母(禀告) 行人驻足听(停下)
C.窈窕艳城郭(外城) 何乃太区区(小小的)
D.多谢后世人(告诉) 妾不堪驱使(承受得住)
解析:选C。区区:愚拙,凡庸。
3.下列各组加点词语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选B。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A.①休,②派;C.①还是,②所以;D.①辞别,②告诉。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终老不复取 ②伏惟启阿母 ③箱帘六七十 ④摧藏马悲哀 ⑤幸复得此妇 ⑥泪落便如泻
A.②④⑥ B.①③④
C.①⑤⑥ D.②⑤⑥
解析:选D。①“取”通“娶”,③“帘”通“奁”,④“藏”通“脏”。
5.下列各 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可怜体无比 交语速装束
B.叶叶相交通 汝岂得自由
C.五里一徘徊 进退无颜仪
D.既欲结大义 寡妇起彷徨
解析:选C。A.可爱/准备。B.交错在一起/自作主张。D.婚姻/不安。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事四五通 通:明白
B.不堪母驱使 堪:忍受
C.兼愧贵家子 兼:又
D.却与小姑别 却:退出
解析:选A。通:遍。
7.下列诗歌内容及形式的理解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刘兰芝在离开焦家之前,没有乞求,没有吵闹,而是有礼有节,维护了自己的人格,保全了个人的自尊。
B.焦母的铁石心肠没有丝毫的改变,哪怕是在刘兰芝即将离去与她谦恭道别时,此人的冷酷无情由此可见一斑。
C.刘兰芝在焦家并未因悲痛难堪而泪流满面,直到“出门登车去”,才让悲痛的泪水放纵奔流,这足以说明刘兰芝的坚韧与刚强。
D.该部分从修辞上来看,主要使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等手法。
解析:选C。刘兰芝在离开焦家之前,在与“小姑”别时,已是“泪落连珠子”,故此处的说法错误。
8.画线部分主要写了刘兰芝的________和________,这是诗歌表现手法中的________,以求得描摹人或物,淋漓尽致,尽善尽美。
答案:装束 姿态 铺陈(或“赋”)
9.从深化主题来看,该部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突出被摧残对象的美好,增强悲剧性及批判力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上 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1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上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无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雨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苍天 山峰 落下(应读yù)
11.《上邪》是一首民间情歌,从口吻上来推测,诗中的“我”应是________。从“上邪”一词来看,主人公在指天发誓,誓言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不同于一般诗歌中表达爱情的委婉和含蓄。
答案:女子 热烈而率真
12.诗中列举了几种怎样的现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这样写有何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五种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表达了永不变心的忠贞爱情;增强震撼力,富有浪漫气息。
三、语用创新
13.仿照下面的句式,以“爱情”为话题写两段话,组成一首小诗。
爱情如火
可以温暖孤独的心
也可以烧焦缤纷的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爱情如风/可以直送高扬的帆/也可以搁浅漂流的舟
(示例二)爱情如水/可以滋润干涸的田/也可以淹没嫩绿的苗
14.请描述下列漫画的内容,并说出它的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爷爷和孙子正在用餐,桌子上的饮食有木材、石油、矿产、煤、水。爷爷说:“真丰盛。”孙子指着爷爷说:“爷爷把我们的也吃了?”
寓意:讽刺了一些人只顾眼前利益,大肆开发,而不顾长远发展的短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