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准备著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旦唱)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旦红下)(末云)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下)
1.【叨叨令】一曲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儿化”、口语入曲,更贴近人的情感;运用了排比,气势贯通,使所抒悲情更加强烈;运用了叠词,增加了节奏感,产生一唱三叹的抒情效果。(找出曲中的表达技巧,结合思想内容分析表达作用。)
2.请简要分析【四煞】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对偶、夸张。写离别之情,达到愁恨极绝、无以复加的地步。
3.请简要分析【一煞】写景的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支曲子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等景物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图。
4.【收尾】最后一句化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有何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用夸张的手法实体化,表现了痛苦的深重。
二、语言运用
5.将下列一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即可)
①《西厢记》和《西厢记诸宫调》相比
②《西厢记》是王实甫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
③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
④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
⑤在思想上更趋深刻
⑥它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张
⑦《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①⑤⑥③⑦④
6.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对粤剧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90字。(含标点符号)
粤剧起源于明代,深受昆曲、南戏的影响,清朝顺治之后,以梆子、皮黄为基础,融合弋阳腔、昆曲之长,吸收了南音等广东民间曲调,逐渐发展成为南方的一大剧种。它的唱腔丰富,以梆子、二黄为主,兼用民间说唱音乐。唱有大喉、平喉、子喉之分,调有正线、反线和乙反线之别。伴奏乐器原只有二弦、高胡等民族乐器,后来加进了小提琴等西洋乐器,对增强戏剧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粤剧的行当,原只有生、旦、末、净、丑等十个,后来生角又演变为文武生、武生、小武等。粤剧是最能体现广东特色的剧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粤剧是吸收梆子、南戏等元素而形成的最具广东特色的剧种。唱腔以梆子、二黄为主,唱、调还有细分,伴奏用二弦等乐器;行当分生、旦、末、净、丑等十余种。
一、基础考查
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筵(yán)席 笑靥(miǎn) 拾芥(jiè) 挣揣(chuài)
B.蹙(qì)眉 谂(shěn)知 玉醅(péi) 忏(chàn)悔
C.白泠泠(línɡ) 赓(ɡēnɡ)续 栖(qī)迟 揾(wèn)泪
D.青鸾(lián) 玉骢(cōnɡ) 迍迍(chǎn) 张珙(ɡǒnɡ)
解析:选C。A项,“靥”读yè;B项,“蹙”读cù,“醅”读“pēi”;D项,“鸾”读luán。
2.下列各项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斜晖 笑靥 谂知 北雁南飞
B.玉醅 赓续 青鸾 蜗角虚名
C.扶持 狼藉 栖迟 栖栖惶惶
D.蹙眉 须臾 草芥 举案齐眉
解析:选C。恓恓惶惶。
3.没有运用典故的句子是( )
A.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
B.若不是酒席间子母每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
C.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D.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
解析:选A。B项中“举案齐眉”,C项中“司马青衫”,D项中“鱼雁”“青鸾”。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项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绝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B.在灿若群星的世界童话作家中,丹麦作家安徒生之所以卓尔不群、久享盛誉,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一个新时代。
C.“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连续发射与顺利返回,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必将彪炳千古。
D.盗挖天山雪莲日益猖獗的主要原因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又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解析:选A。A.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不符合语境。B.卓尔不群:形容超出常人,与众不同。卓尔,高高直立的样子。C.彪炳千古: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形容功绩、成就、名誉等永存。D.捉襟见肘:形容衣服褴褛、生活贫困。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B、C、D三项均符合语境。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天津市为大部分农民工办理了银行卡,建立工资“月支付,季结算”,维护了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B.来这里聚会的老老少少,都被他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
C.不少学生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钙、锌、铁等营养元素明显不足,营养状况不容令人乐观。
D.节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节约钱财,更在于节约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有限资源,以保护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
解析:选D。A.成分残缺,“建立”一词缺少宾语。B.搭配不当,“清晰的思路”与“感染”不搭配。C.词语赘余,可去掉“令人”一词。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长亭送别》有关曲子,完成6~9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6.“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抓住了怎样的景色特点?意在表现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抓住深秋季节空阔萧索的景色特点,意在烘托痛苦的心情。
7.究竟“谁”“染霜林醉”?文中是否作了回答?意在表现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了回答,意思是惜别的血泪染红了霜林,意在表现哀怨的凝重。
8.欧阳修《踏莎行》中“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诗句,与【一煞】中“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的唱词有什么相通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都写出了离人的惆怅。送者怅然痴立,极目远送,征人渐逝而依依难离,眷恋之情因人去而变得更深更重。
9.简析“无人语”与“听马嘶”所创设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语”与“马嘶”相映衬,烘托出环境的寂寥与人物的落寞。“无人语”既写出夕阳古道杳无人声,又写出崔莺莺欲语无人相对的凄凉;而此时的马嘶声打破了沉寂,也撕裂了崔莺莺破碎的心。
(二)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0~12题。
山坡羊
薛昂夫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厌舟夫,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①,心待足时名便足。高,高处苦;低,低处苦。
【注】 ①瓜田暮:东陵侯邵平汉在长安东门种瓜。
10.怎样理解前三句“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三句写作者一生宦海奔波劳累。“大江东去,长安西去”,即是指东西南北四处奔波;“走遍天涯路”,更道出奔波劳累之苦。
11.结尾三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结尾三句说只要心满足也就得到满足,又说在高处做官苦,在低处隐居也有低处的苦,道出了心中想留下又不愿留,相退隐又犹豫的矛盾心理,这样就相当真实地表现了作者心中的苦闷。
12.试分析这首元曲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曲中采用对比手法,一个“东去”,一个“西去”;一个“高”,一个“低”;一个“厌”,一个“喜”;一个“早”,一个“暮”,形成鲜明反差,既表现了宦海沉浮之苦,也表现了归隐之苦。
三、语言表达
13.下面是有关“诸宫调”解释的信息,请把这些信息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即可)
①宋、金、元的一种说唱文学
②叙述一个故事
③如金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④韵文部分用不同宫调的多组套曲连成很长的篇幅
⑤夹杂散文说白
⑥以韵文为主要组成部分
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⑥⑤②④③
14.揣摩下面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以“山行”为话题,扩写前两句,表达出一种趣味。不少于30个字。
雨过山村
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先要整体理解诗的内容和意境,然后借助联想和想象,对景物进行描述,突出其情趣。
答案:(示例)在霏霏的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水声,不觉来到与竹溪村路自然和谐的板桥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