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练习】鲁人版语文必修五 第二单元中外诗歌四首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练习】鲁人版语文必修五 第二单元中外诗歌四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04 18:0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语段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致 橡 树
舒 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诗中有两个主体意象,试分析它们的象征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橡树”象征着刚强的男性之美,“木棉”象征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
2.那么真正的爱情其伟大坚贞之处又在哪里呢?诗人用“土地”来寄寓自己的情感,请结合上文理解“土地”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这里,“土地”是个不定的意象,当把它与外在的身躯相比时,“土地”象征着内在的品质,是“根”,是心灵、灵魂能够相握的地方,它可以理解为一切内在精神领域的东西,有对祖国、故乡、母亲、事业的爱,更有对人生追求的爱,如坚定的信念、执著的追求和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当 你 老 了
叶 芝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您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3.请简要分析第一节突出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想象。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使爱情在流动的时间中带上了一层淡淡的哀伤与甜甜的温馨。
4.最后一节对表现主题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最后一节将情感升华到纯净的崇高境界,完成了人性对神性的亲近,把短暂的人生升华成了永恒的艺术。
二、语言运用
5.欣赏下面的漫画,说说其中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讽刺某些单位招聘人才只注重外表形象,不注重实际能力。
6.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
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
采 莲 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镜头三: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朝少年抛去,正打在他身上,少年会心一笑。
镜头四:姑娘的举动被邻舟女伴看到,引起一阵嬉笑声。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半天都不好意思。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慰藉(jiè)    朦胧(lónɡ)
责难(nàn) 脸庞(pánɡ)
B.威仪(yí) 打盹(dǔn)
瞬间(shùn) 荒僻(pì)
C.炫耀(xuàn) 踱步(duó)
栖身(xī) 凄然(qī)
D.雾霭(ǎi) 遐想(xiá)
枯萎(wěi) 城垣(yuán)
解析:选C。“栖”读q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永恒 欢畅 遐想 情意绵绵
B.爱慕 星晨 洗礼 应接不遐
C.瞬间 衰老 倾慕 持之以恒
D.朦胧 缘由 栖身 朝令夕改
解析:选B。星辰,应接不暇。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不但学到了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得到了更宝贵的财富,那就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它将是我的________财富。
(2)像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电影《永不________的电波》中所写的原型李白同志,为了党的利益,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些同志是永远值得我们怀念的。
(3)不知过了多久,一阵“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我,睡眼________地看看表,下午两点半了。
A.终身 消失 朦胧
B.终生 消逝 蒙眬
C.终生 消失 蒙眬
D.终身 消逝 朦胧
解析:选B。“终身”指一生,一辈子,多就切身之事来说;“终生”指一生,多就事业来说。“消失”指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表示事物从存在到不存在;“消逝”指消失,含有一个事物随时间的过去而不复存在之意。“朦胧”既可指“月光不明”,也可指事物的模糊,不清楚;“蒙眬”指因睡眠未清醒而看不清楚。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审计署1日首次公开披露部分中共中央直属机构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对这次审计发现的问题,中央外宣办、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直管理局高度重视,均义无反顾及时部署进行了整改。
B.日前,蔡琴作客《艺术人生》,坦然地告诉大家,“我曾真的以为我会死掉,我的遗书写了四大张。”令所有的在场观众怦然心动。
C.“34年来最耻辱的失败”“一战输出四项难堪纪录”,这是中国男篮负于伊朗,丢掉亚洲冠军后诸多媒体的万炮齐轰。一向在亚洲称王称霸,视夺亚洲冠军如拾草芥的中国男篮倒在了现场上万名以及电视前数以亿计球迷的众目睽睽之下。
D.刘德华除了因隐瞒婚事被“狂骂”以外,20多年前的旧爱喻可欣也出来插一刀。喻可欣昨天对台湾媒体透露,两人曾签下婚书,最后刘德华悔婚是因为长得冰清玉洁第三者朱丽倩的介入。
解析:选C。A.“义无反顾”指从道义上只能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B.“怦然心动”指由于受某种事物的吸引,思想情感起了波动,心怦怦地跳动。D.“冰清玉洁”比喻人的操行清白(多用于女子)、人品高尚。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杭州市西湖区卫生局门口,雷闯兴奋地做出了“V”字手势——昨天上午,作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拿到全省乃至全国第一张从事食品行业的健康证。
B.《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今日起在全国公开发行。全书收录了朱镕基同志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总理期间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和在境外发表的部分演讲。
C.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川藏铁路成都西至朝阳湖段预计将于今年9月动工开建。但是,铁道部相关人士否认并未得到任何有关动工开建的消息。
D.铁矿石谈判尴尬收场之后,中国钢铁企业正在试图加快与澳大利亚矿山企业进行股权合作,寻求解决资源供应的新途径。
解析:选B。A.成分残缺,应在“拿到”前加“的他”。C.不合逻辑,应将“否认”改为“表示”。D.成分残缺,缺少“加快”的宾语应在“加快”后加“进度”。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诗句,完成6~8题。
我发现书里有一朵小花,
它枯萎,失去芬芳,被遗忘,
于是我的心中不由得
充满了种种离奇的遐想:
6.“小花”代表着________________。
答案:能引起对往事回忆的事物
7.“枯萎,失去芬芳,被遗忘”表明______________。
答案:往事已经过去很长时间,甚至有的已被淡忘
8.作者说“种种离奇的遐想”,这“遐想”真的离奇吗?下列选项对此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离奇,因为小花确实让人产生不合现实的遐想。
B.离奇,小花很普通,而作者面对它充满遐想,说明想象力离奇。
C.离奇,一朵“小花”会有什么可遐想的。
D.不离奇,“小花”虽已“枯萎,失去芬芳,被遗忘”,但它代表着对往事的回忆触发点,让人思考。
解析:选D。应充分理解“离奇”的含义。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2题。
一朵小花
普希金写过一首题为“一朵小花”的短诗,十分耐读。面对几片夹在书页中已经枯干的花瓣,诗人浮想联翩:它是什么时候、被陌生的还是熟悉的手摘下来的?它被夹在书中,是纪念一次温存的聚会,一场难堪的别离,还是仅仅为了记住森林中一次孤独的漫步?采摘它的人如今在哪里?或许,他或她已经不在人世,就像枯萎的小花一样?
我觉得,这首小诗,蕴含着艺术魅力的全部秘密。
诗,推及一切文学艺术作品,在其所具有的诸般品格中,十分重要的一条,便是对生活的别具一格的打量。诗人的目光仿佛具有点石成金的本领,生活中许多琐碎、平淡甚至枯燥的事物,经过它的抚摸,便产生了丰富的意味,放射出难以言传的美感。美无所不在,并非只有到风景名胜、外域异乡或者遭遇某个惊人的事件,才能够拨动审美的心弦。一个目光敏锐、感受细腻的人,会时时处处发现美的闪光,会觉得诗情俯拾皆是。凭窗远眺,秋日蔚蓝的天空,悠然飘落几片黄叶,对面阳台上一只雪白的猫,少女探身晾衣的姿态,都让人感到可亲可恋。这些美,如同空气和阳光一样,是一种取之不尽的公共资源,但汲取、享用的程度,却因人的审美秉赋的不同,而差异极大。当然诗歌不能当饭吃,但如果每天尽情享用山珍海味,却从不曾被诗歌打动过,这样的生活也仍然是欠缺的。
在普希金的这首诗中,想象的品格得到突出的体现。“乘着歌声的翅膀,来到那恒河之旁……”正像门德尔松的歌曲所表现的,借助想象之翼,生活获得了延伸、深化和拓展,它的内容大大地丰富了。对于精神生活来说,真实和虚幻并非界限分明。一个人对于一次历史事件的追想,对某个古代人物的缅怀,不见得比身边的各种琐事,或某件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更缺乏真实性。谁具有普希金那样拥抱万物的热望,他所体验到的生活,该是能够远远超出他实际经历的。围绕一朵枯萎的小花所产生的奇思异想,最终也会成为作者生活的一部分。诗人要保有一颗童心,而童心最突出的特征,便是对生活的憧憬和幻想。
我想,当我们在日渐富足的今天抱怨生活无聊沉闷时,是不是应该检讨一番自己的内心,察看一下感受的管道是否已经淤塞。让我们从这首小诗中得到启发吧。
9.文章开头说:“普希金写过一首题为‘一朵小花’的短诗,十分耐读。”作者认为“耐读”的原因是什么?请组织文中原话回答。(不超过3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这首短诗)借助想象使生活获得了延伸、深化和拓展,诗歌的内容得到了丰富。
10.文章第三段中的“别具一格”和“点石成金”指的是什么?(不超过2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指的是)使生活的平凡琐事产生丰富的意味和美感。
11.文章第四段中说:“围绕一朵枯萎的小花所产生的奇思异想,最终也会成为作者生活的一部分。”这句话揭示出了什么道理?(不超过25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揭示出了)丰富的感情和想象既创造了美,也使生活更美(的道理)。
12.文章的最后说“让我们从这首小诗中得到启发吧”,作者所指的“启发”是什么?(不超过3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内心感受和想象管道的畅通是生活丰富、葆有童心的关键。
三、语用创新
13.仿照下面比喻、比拟的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不再以急流、小鱼等原诗中的意象为对象,意思完整。(不要求字数完全相同)
我愿意是急流(节选)
裴多菲
我愿意是急流,
山里的小河,
在崎岖的路上、
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中
快乐地游来游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我愿意是泥土,/任风吹雨打,/任人畜践踏……/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朵鲜花,/在我的身体上/愉快地绽放。
14.根据下面这个单句的内容,以“诗”为陈述对象,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这个单句扩展为生动形象、丰富细腻的复句(不少于50字)。
一首好诗,总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刺激和调动你的想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为扩展语句题,为要求扩展的语句提供了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内容,交代了说明的对象“好诗”,指明了好诗的特点“刺激和调动你的想象”,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格,不少于50字。
答案:一首好诗,就像一朵浪花,叫你去想象大海的浩瀚;就像一钩弯月,叫你去想象夜空的宁静;就像一颗露珠,叫你去想象黎明的清新,总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刺激你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