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练习】鲁人版语文必修五 第7课知能优化演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练习】鲁人版语文必修五 第7课知能优化演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04 18:0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犹缘木而求鱼也    缘:沿着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御:抵御
C.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靠近
D.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爱:吝啬
解析:选A。缘,攀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选A。“以”都是“用”的意思。
3.下列句子全都表现孟子“善于诱导,善于论辩”特点的一组是(  )
①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②无以,则王乎 ③然则废衅钟与 ④不识有诸 ⑤是心足以王矣 ⑥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解析:选D。紧扣“善于诱导,善于论辩”。
4.下列对文章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霸主,孟子不会不知道他们的事,但孟子意在劝说齐宣王行仁义称“王”,而不是靠武力争“霸”,所以推说不知而转换了话题。
B.当宣王问:“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时,孟子回答得简短肯定,不容置疑,这样就一下子激起了宣王探究的兴趣,为下面进一步劝说打开了局面。
C.孟子引用宣王“以羊易牛”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宣王不忍杀生,有恻隐之心,而这正是“仁”的开端。但这故事是孟子临时虚构的,所以他委婉地说“闻之胡曰”。
D.孟子在这里提出的“保民而王”,实质上就是他一贯提倡的“仁政”思想,后面孟子先后用“不忍”“推恩”“反其本”等说法对此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解析:选C。错在“临时虚构”。
二、语言运用
5.(原创)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我们读《论语》,要从《论语》这本书里面,体会到孔子的精神;也可以说,让孔子从《论语》这本书里走出来,你当下能够面对孔子。读《孟子》当然也是一样。________
①他写作一本书
②一个有学术成就的人
③凡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④而他的思想
⑤他的智慧其实就是他的生命的结晶
⑥这一本书就是记载了他的思想
⑦其实就是他的智慧的表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③②①⑥④⑦⑤
6.看下面一幅漫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为该漫画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漫画下面的横线上。(不得以“无题”为标题)(不超过6字)
(2)这幅漫画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字)
答案:(1)示例:拔河;方向
(2)这幅漫画讽刺了只顾各自埋头干活,不看方向、不讲团结协作的高耗低效的工作方式。(意思对即可)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恻隐(yǐn) 孝悌(dì)  邹周(zōu)  莅临(lì)
B.辟谣(pì) 觳觫(hú) 忖度(dù) 褊小(biǎn)
C.挟嫌(xié) 养畜(xù) 庖厨(páo) 庠序(xiánɡ)
D.鸡豚(tún) 便嬖(biàn) 商贾(ɡǔ) 胡龁(hé)
解析:选C。A.“悌”读tì;B.“度”读duó;D.“便”读piá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为长者折枝
B.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盖亦反其本矣
C.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罔民而可为也
解析:选B。A.“刑”通“型”,“枝”通“肢”;B.“盖”通“盍”;C.“涂”通“途”,“已”通“矣”;D.“颁”通“斑”,“罔”通“网”。
3.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敏:聪慧
B.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夺:夺取
C.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说明
D.若是其甚与 若:像
解析:选B。夺,耽误。
4.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选C。两个“之”都是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A.①表修饰;②表转折;B.①用来;②相当于“而”; D.①“到”②“在”。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在这个全球化影响越来越显著的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是某一国专有的——次贷危机产生于美国,但其影响,却是世界性的。欧洲已经如此了,中国能独善其身吗?
B.在不少投资者记忆中,2245带给他们的只有痛苦、悲哀和无奈。然而时过境迁,从市场的基本面看,如今的牛市相比于此前的历次牛市已经大相径庭。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C.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小三通”航线成为了海峡两岸旅游双向往来的重要通道,而福建也成为了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主要集散地和重要旅游目的地。
D.工信部关于在电脑安装绿坝软件的消息公布后,著名新闻学教授魏永征、著名律师周泽,就以公民身份向国务院递交建议书。但是,在工信部的答记者问中,这些一律不见踪影,工信部的“文不对题”的风范着实令人佩服。
解析:选D。应该用“王顾左右而言他”,指离开话题,回避难以答复的问题。
二、文言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下列各项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不敏:不敏捷
B.俯不足以畜妻子 妻子:妻子
C.申之以孝悌之义 孝悌: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D.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是故:就是这个缘故
解析:选C。A.不敏:不聪慧;B.妻子:妻子和儿女;D.是故:因此
7.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其中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请”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B.两个“请”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C.两个“请”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两个“请”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解析:选A。请:都是谦词,请允许我做某事。以:①连词,用来;②介词,用。
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明君”之治的一组是(  )
①惟士为能
②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③乐岁终身饱
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⑤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⑥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解析:选D。①是说“士”能“无恒产而有恒心”;③是说明君应该怎么办,不是既成事实;④是说明只要国君具备行王道的条件,没有不称王的,也不是既成事实。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飨,置璧焉。公子受飨反璧。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校:较量,抵抗
B.及齐,齐桓公妻之 妻:为……娶妻
C.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蚕妾:养蚕的小妾
D.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不蕃:不能繁盛
解析:选C。养蚕的女奴。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选C。C.①介词,在/②介词,从;A.都是语气助词;B.都是认为;D.都表并列。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重耳遭受磨难的一组是(  )
①晋人伐诸蒲城 ②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 ③浴,薄而观之 ④乃馈盘飨,置璧焉 ⑤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 ⑥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A.②③④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⑤
解析:选D。②是受到了礼遇,④是僖负羁给重耳的厚遇,⑥是他不同寻常的一件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耳流亡的原因之一是,他认为依靠君父得到所属百姓的拥护,如果同自己国家对抗较量,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
B.重耳在齐国受到了很好的优待,于是有点满足。说明他是一个随遇而安、不图上进的贵族子弟。
C.尽管大夫叔詹认为重耳是上天所赞助的人,路过郑国应该受到礼遇,郑文公还是没有听从叔詹的劝告。
D.楚成王认为重耳志向远大、生活俭朴,言辞文雅合乎礼仪,他的随从态度恭敬、待人宽厚,忠诚而尽力。晋国将来要靠他去振兴,所以没有听从子玉的劝告。
解析:选B。“不图上进”在文中没有依据。
参考译文:
晋国的公子重耳遭受危难的时候,晋国军队到蒲城去讨伐他。蒲城人打算抵抗,重耳不同意,说:“我依靠君父的命令享有养生的俸禄,得到所属百姓的拥护;有了百姓拥护就同君父较量起来,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我还是逃走吧!”于是重耳逃到了狄国。同他一块儿出逃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和司空季子。
重耳到了齐国,齐桓公给他娶了个妻子,还给了他二十辆马车。重耳对这种生活很满足,但随行的人认为不应这样呆下去,想去别的地方,便在桑树下商量这件事。有个养蚕的女奴正在桑树上,回去把听到的话报告了重耳的妻子姜氏。姜氏把女奴杀了,对重耳说:“你有远行四方的打算吧,偷听到这件事的人,我已经把她杀了。”重耳说:“没有这回事。”姜氏说:“你走吧,怀恋妻子和安于现状,会毁坏你的功名。”重耳不肯走。姜氏与狐偃商量,用酒把重耳灌醉,然后把他送出了齐国。重耳酒醒之后,拿起戈就去追击狐偃。
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长得连在一起,想看看他的裸体。重耳洗澡时,曹共公走近了去看他的肋骨。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对她丈夫说:“我看晋国公子的随从人员,都定以担当治国的大任。如果让他们辅佐公子,公子一定能回到晋国当国君。回到晋国当国君后,一定能在诸侯中称霸。在诸侯中称霸而讨伐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恐怕就是头一个。你为什么不趁早向他表示自己对他与曹君不同呢?”于是僖负羁就给重耳送去了一盘饭,在饭中藏了一块宝玉。重耳接受了饭食,将宝玉退还了。
到了宋国,宋襄公送给了重耳二十辆马车。
到了郑国,郑文公也不依礼接待重耳。大夫叔詹劝郑文公说:“臣下听说上天所赞助的人,其他人是赶不上的。晋国公子有三件不同寻常的事,或许上天要立他为国君,您还是依礼款待他吧!同姓的男女结婚,按说子孙后代不能昌盛,晋公子重耳的父母都姓姬,他一直活到今天,这是第一件不同寻常的事;遭到流亡在国外的灾难,上天却不让晋国安定下来,大概是要为他开出一条路吧,这是第二件不同寻常的事;有三位才智过人的贤士跟随他,这是第三件不同寻常的事。晋国和郑国是同等的国家,晋国子弟路过郑国,本来应该以礼相待,何况晋公子是上天所赞助的人呢?”郑文公没有听从叔詹的劝告。
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重耳,并问道:‘如果公子返回晋国,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美女、宝玉和丝绸您都有了,鸟羽、兽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贵国的特产。那些流散到晋国的,都是您剩下的,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楚成王说:“尽管如此,总得拿什么来报答我吧?”重耳回答说:“如果托您的福,我能返回晋国,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如果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我就只好左手拿着马鞭和弓梢,右边挂着箭袋和弓套奉陪您较量一番。”楚国大夫子玉请求成王杀掉公子重耳。楚成王说:“晋公子志向远大而生活俭朴,言辞文雅而合乎礼仪。他的随从态度恭敬而待人宽厚,忠诚而尽力。现在晋惠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外的人都憎恨他。我听说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迟的,恐怕要靠晋公子来振兴吧?上天要让他兴盛,谁又能废除他呢?违背天意,必定会遭大祸。”于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秦国。
三、语言创新
13.填入横线上的内容,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今年清明刚过,这好雨就来了。________。一群孩子还在这霏霏细雨中玩着篮球,他们似乎并没发觉;即使发觉了,恐怕也会是“斜风细雨不须归”吧。
①你再看看地面吧!一点点颜色变浓,而后渐渐有了小水泊,那若蜻蜓点水的纹圈不就是春雨的杰作吗?
②杜甫在《春夜喜雨》里说春雨“润物细无声”,今年这雨除了无声,还隐匿了行迹。
③你看看黝黑的门洞吧!那细若蛛丝的不就是春雨吗?
④你再看看笼于烟雨蒙蒙中的远山吧,那不是披了轻纱的少女的胴体吗?
⑤行于这雨中,你只觉得天潮潮、地湿湿,脸颊莫名凉爽,而你却发觉不了它。
A.⑤③④①② B.③①④②⑤
C.②⑤③①④ D.⑤②③④①
解析:选C。“隐匿了行迹”后面有“发觉不了它”,可见⑤接②,先说难以发现,再说仔细看就能发现,可见②⑤放前面。后三句,由“看看”到“再看看”,可见③在最前;考虑到由近及远,可判断①在④之前。
14. 以“典丽的辞句”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减信息)
散文的美,不在乎你能写出多少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亦不在于多少典丽的辞句,在于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
典丽的辞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目要求以“典丽的辞句”开头重新组合句子。对原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解答这个题的关键是对前一个分句进行重新组合。所以转换时应把“典丽的辞句”和“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作为并列意义放在一起,这样,只要将原文的前个分句进行倒置,适当调整个别词语就行了。
答案: (示例)典丽的辞句、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用得多不意味着散文就美,散文的美在于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