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我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
昔日我曾爱慕过她,钦佩过她,崇敬过她,而今,在死神带来的庄严肃穆之中,我出神地凝视着她。
我祝贺她,因为她所做的是伟大的;我感激她,因为她所做的是美好的。我记得,曾经有一天,我给她写过这样的话:“感谢您,您的灵魂是如此伟大。”
难道说我们真的失去她了吗?
不。
那些高大的身影虽然与世长辞,然而他们并未真正消失。远非如此,人们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自我完成。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中犹然可见。这真是崇高的变容。
人类的躯体乃是一种遮掩。它能将神化的真正面貌——思想——遮掩起来。乔治·桑就是一种思想,她从肉体中超脱出来,自由自在,虽死犹生,永垂不朽。啊,自由的女神!
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唯独她是伟大的女性。
在本世纪,法国革命的结束与人类革命的开始都是顺乎天理的,男女平等作为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一部分,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妇女应该显示出,她们不仅保持天使般的禀性,而且还具有我们男子的才华。她们不仅应有强韧的力量,也要不失其温柔的禀性。乔治·桑就是这类女性的典范。
1.开头说“我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根据下文看,作者因何而“哭泣”,又为什么要“致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哭泣:为法国失去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巨人而痛苦。致敬:乔治·桑具有伟大的人格,卓越的才华,不朽的思想,是颇富魅力的女性。
2.第二段中画线语句中“爱慕”“钦佩”“崇敬”三个词语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能。因为三个词语逐层递进,一层深过一层,恰当地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情感。
3.“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中犹然可见”这句话中逝去的“某种形式”指什么?“另一种形式”又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某种形式”指生命(或肉体存在),“另一种形式”指思想和精神。
4.“乔治·桑就是这类女性的典范”,“典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仅保持天使般的禀性,而且还具有我们男子的才华。不仅有强韧的力量,而且不失其温柔的禀性。
二、语言运用
5.按照下面两个例句的结构,以“友谊”和“璀璨的火星”为开头分别仿写一句。
(1)美德是块宝石,只有礼貌才能使它生辉。
(2)美丽的浪花,是在海浪和礁石的猛烈撞击中开放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友谊是杯醇酒,只有真诚才能使它芬芳。
(2)璀璨的火星是在铁锤与铁砧的急剧敲打中迸发出来的。
6.为下面文段写一个结论性的句子。要求语言简洁、连贯,不超过30字。
大凡成就卓越的作家,都是用人格和个性抒写作品,用作品表现人格和个性的。 当我们吟诵李白、杜甫诗篇的时候,自然会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风貌和个性特征在字里行间的涌动和闪耀;当我们捧读鲁迅、闻一多作品的时候,自然要为他们的人格力量和艺术魅力所征服。究竟是他们的人格魅力,还是他们的作品魅力使他们名垂千古,成为永恒?
我想,答案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格力量是源,作品的艺术魅力是流,无源即无流。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吹拂(fú) 遗赠(wèi) 钦佩(qīnɡ)
B.抹煞(shā) 禀性(bǐn) 火炬(jù)
C.肃穆(sù) 载誉(zǎi) 低劣(lüè)
D.苍穹(qiónɡ) 桂冠(ɡuān) 屹立(yì)
解析:选D。A项“钦”应读qīn。B项“禀”应读bǐnɡ。C项“载”应读zài,“劣”应读liè。
2.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典范 辱骂 业绩 光采夺目
B.崇敬 卓绝 熄灭 纷至沓来
C.搏击 震翅 灵魂 与世长辞
D.爱慕 凌辱 强韧 虽死尤生
解析:选B。A项“采”应写作“彩”。C项“震”应写作“振”。D项“尤”应写作“犹”。
3.下列语句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对于经销商来说,在这样__________的岁月里,如何能够在行业冬天和经济危机这样的内忧外患下生存下来是当务之急。
②已故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的追悼会及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告别室举行。牛群表情________,前往追悼会吊唁,送侯耀文先生最后一程。
③四川阿坝县__________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起事件是由达赖集团组织预谋、精心策划并由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制造的。
A.艰苦 庄重 爆发 B.艰苦 庄严 爆发
C.坚苦 庄重 暴发 D.坚苦 庄严 暴发
解析:选A。“艰苦”用于客观条件;“坚苦”用于主观精神。“庄重”指(言谈、举止)不随便,不轻浮;“庄严”指庄重而严肃。“爆发”多用于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暴发”指突然猛烈地发生或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多含贬义)。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通常,我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与孩子们交流,但这常常引起孩子的反感。
B.尽管荣誉等身,但郑教授却始终都保持着谦逊平和的学者风范。
C.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D.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台湾当局变本加厉地推行“台独”路线,一心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政府和全国军民决不会听任“台独”势力为所欲为。
解析:选C。“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用在此处语境不合。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李白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B.昨天,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表示,明星代言承担责任不应仅限于食品广告,凡是向社会推荐产品的广告代言都应该连带责任,并建议在正待修改的《广告法》中加入代言担责条款。
C.谁戴桂冠谁就招打,这是一条规律,咒骂的低劣正衬出欢呼的高尚。
D.这位最年轻的市长当选经过了当地媒体公示,并非“暗箱操作”,而且经过当地人大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全票通过,由此可见,当地群众对这位年轻市长还是寄予了很高厚望的。
解析:选C。A项,偷换主语,后一个分句的主语应该是“李白的诗”而不是“李白”。B项,成分残缺,应在“连带责任”前添加“承担”。D项,语意重复,应删掉“很高”。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
那些高大的身影虽然与世长辞,然而他们并未真正消失。远非如此,人们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自我完成。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中犹然可见。这真是崇高的变容。
人类的躯体乃是一种遮掩。它能将神化的真正面貌——思想——遮掩起来。乔治·桑就是一种思想,她从肉体中超脱出来,自由自在,虽死犹生,永垂不朽。啊,自由的女神!
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唯独她是伟大的女性。
在本世纪,法国革命的结束与人类革命的开始都是顺乎天理的,男女平等作为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一部分,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妇女应该显示出,她们不仅保持天使般的禀性,而且还具有我们男子的才华。她们不仅应有强韧的力量,也要不失其温柔的禀性。乔治·桑就是这类女性的典范。
当法兰西遭到人们的凌辱时,完全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她争光载誉。乔治·桑永远是本世纪的光荣,永远是我们法兰西的骄傲。这位荣誉等身的女性是完美无缺的。她像巴贝斯一样有着一颗伟大的心,她像巴尔扎克一样有着伟大的精神,她像拉马丁一样有着伟大的灵魂。在她身上不乏诗才。在加里波第曾创造过奇迹的时代里,乔治·桑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
列举她的杰作显然是毫无必要的,重复大众的记忆又有何益?她的那些杰作的伟力概括起来就是“善良”二字。乔治·桑确实是善良的,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崇敬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这就是仇恨。有人狂热崇拜,也有人恶意辱骂。仇恨与辱骂正好表现人们的反对,或者不妨说它表明了人们的赞同——反对者的叫骂往往会被后人视为一种赞美之辞。谁带桂冠谁就招打,这是一条规律,咒骂的低劣正衬出欢呼的高尚。
6.作者在第二段说“乔治·桑就是一种思想”,请结合文本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抓住乔治·桑的思想所产生的作用作答即可。
答案:乔治·桑的成就集中体现在思想上,她的思想对时代的发展产生了并继续产生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7.乔治·桑的杰作,雨果用了什么词进行概括?其含意是什么?为什么雨果在悼文中却说“列举她的杰作显然是毫无必要的”,只字不提她的作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善良。用这一词语,表明乔治·桑的作品如同火炬一样,光彩夺目,点燃了文明的圣火,吹拂熄灭了虚假的光亮,却增添了真正的光明。
乔治·桑虽然是一位小说家,但是在这篇著名的悼文中,雨果只字不提她的作品,并不是因为其作品的内容或质量不好,而是因为雨果认为她不仅仅是一个小说家。小说家是大家都知道的,要介绍的是她不为更多的人所知的美好的品德、伟大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所以文章在材料的选取上采用了这样的方式。
8.作者为什么说“这位荣誉等身的女性是完美无缺的”?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认为她有一颗像巴贝斯一样伟大的心,她有一种像巴尔扎克一样伟大的精神,她还有像拉马丁一样伟大的灵魂。她又出生在加里波第曾创造过奇迹的时代里,她也创造出了奇迹——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所以作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9.乔治·桑确实是“善良”的,为什么有人还会仇视她呢?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仇恨与辱骂正好表现人们的反对,或者不妨说它表明了人们的赞同——反对者的叫骂往往会被后人视为一种赞美之辞。
三、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悼念玛丽·居里
[德]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也极端地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10.玛丽·居里是伟大的科学家,文章对玛丽·居里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道德品质、伟大人格、科学功绩。(整体感知全文后,抓关键词即可)
11.作者认为玛丽·居里在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靠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胆的直觉,对工作超出想象的热忱和顽强。(对照原文不难发现,原文第三段回答了这一问题,简单概括一下即可)
12.“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一小部分”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小部分”的前面明确点出了“居里夫人的品德和热忱”。
答案:品德和热忱。
四、语用创新
13.(原创)以“责任”为中心,为下面一段文字补写几句议论性句子。
在很多时候,责任让人忘记了害怕,让人变得坚强。强震中,北川县委书记宁明弃车越过塌方路段往县城狂奔;县长金大忠拼命扒出5个孩子,而自家4个亲人遇难却顾不上去看一眼;地震袭来,病员和群众往外跑,而全院医务人员往里冲,汉源县人民医院党总支用行动唱响生命赞歌;作为汶川县沙坪坝村支部书记,痛失妻子等4位亲人的龙德强,强忍悲痛带领500多名村民安全转移……在伟大的群体面前,任何灾难都会显得渺小,任何描述都会显得微弱。因为责任孕育伟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伟大的人,一个有责任心的群体是伟大的群体,一个有责任心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
14.以下边给出的文字为开头,续写一段话。这段话要包含下面三个词语,且不少于40字。
酣畅 失落 遐想
不是所有的人都拥有孤独,孤独是一笔财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生动的能力。从所给的话语来看,所写文段要以“孤独”为话题展开,要保持语意通顺,可以阐述一定的道理。
答案: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面对孤独而活得酣畅,孤独也许会使人失落,但不能使一个人停止思考和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