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迸发(bènɡ) 不屈不挠(ráo)
怆然(chuànɡ) 婀娜多姿(ē)
B.跻身(jī) 岿然不动(kuī)
女娲(wō) 谆谆教导(zhūn)
C.恫吓(xià) 病入膏肓(huānɡ)
浣衣(huàn) 神情尴尬(ɡà)
D.粗糙(cāo) 徘徊观望(huái)
糟粕(pò) 锲而不舍(qiè)
解析:选D。解答本题要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此类型题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A项中应该是“不屈不挠(náo)”,容易和“饶”等形近字读混;B项中应该是“女娲(wā)”,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类始祖,曾捏土造人、炼石补天;C项中应该是“恫吓(hè)”,这个字还有另外读音xià,多音字误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销账 辐射 皇天后土 莺歌燕舞
B.隔漠 遐想 纷至沓来 统筹兼顾
C.涅槃 耽误 眉清目秀 曲指可数
D.耗费 坐落 洗耳躬听 沸反盈天
解析:选A。B.“漠”应为“膜”。C.“曲”应为“屈”。D.“躬”应为“恭”。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新泽西篮网队今天突然宣布,正式退出安东尼争夺战,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那么,网队到底想要干什么。他们不追安东尼还能追谁?
B.欲望让人在选择之间备受煎熬,求神问卜;梦想却让人迈出一步,然后是第二步、第三步。
C.是安于现在的生活并且学着享受庸常?还是甘冒下坠的风险振翅飞往远方?这是我最近在《树洞》里经常看到的问题。
D.炒糖醋鱼、糖醋菜帮等,应先放糖,后放盐。否则食盐的“脱水”作用会促进菜肴中蛋白质凝固而“吃”不进糖分,造成外甜里淡。
解析:选B。A.“干什么”后用问号。C.第一个问号应该是逗号。D.“后放盐”后应该用逗号。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连日来,浙江、江苏、湖南、安徽等南方省份普降大雪。受大雪影响,杭州、南京等地机场20日暂时关闭。目前暂无乘客大面积停留情况。
B.在春晚彩排上半场节目中,没有魔术类节目亮相,周杰伦与林志玲是否能搭档处于未知状态。赵本山将于今晚抵京正式进入筹备阶段,他有可能在第三次彩排即25日亮相。
C.园丁康居工程,确实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D.23日傍晚,澳门万人空巷,市民、信众早早来到湄洲妈祖金身巡游澳门的拟定道路两旁,翘首企盼一睹仙容,膜拜这位在海内外中华儿女心目中享有盛誉的海上女神。
解析:选D。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A.应该改为“滞留”。B.应该改为“准备”。C.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本谓王吉、贡禹两人友善,王吉做了官,贡禹也准备出仕,后以“弹冠相庆”指因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多用作贬义。句中只理解为“因高兴而庆贺”,显然不当。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IT巨头聚集西永,使重庆从IT产业相对落后的西部老二工业基地城市迅速发展,站在了世界IT产业的前沿。
B.艺术上冰雪聪慧的他在世俗生活中却是心无城府、过于懵懂淳良的,一如稚子。
C.“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以围绕基本实现“八小时出海”为总体目标,完成投资1500亿元,建成七大铁路通道建设,从根本上突破我市对外铁路通道不畅的瓶颈。
D.为了让价格机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在实行阶梯电价、阶梯排污费或阶梯停车费时,可适当拉大各档次间的收费标准,让人们明显感受到减少排污、减少用电或使用小型车的好处。
解析:选B。A.主语残缺,去掉“使”。C.句式杂糅,应该为“我市将围绕基本实现‘八小时出海’的总体目标,”或“我市将以基本实现‘八小时出海’为总体目标”。D.语序不当,应该为“让人们明显感受减少用电、减少排污或使用小型车”。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实现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之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艺术家……
(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6.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项,“自我发展历程”是划分人生境界的前提条件,而该句中说人生境界“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错,像人生的最高境界——审美境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B项,人生四种境界是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划分的,不是以年龄划分的,“从幼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错。D项,“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错,从文中看,“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的不同阶段”没有对应关系。
7.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解析:选B。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因此“求知境界”“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是错误的,文中也没有这种说法。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A项,“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错,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C项中“‘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错,文中说“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就是关注自我。D项,“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错,因为“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进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襄子最怨智伯 怨:恨
B.襄子如厕,心动 动:感动
C.襄子必近幸子 幸:宠信
D.则虽死不恨 恨:遗憾
解析:选B。动:惊动,感到惊恐。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选C。A.分别为:①助词,的;②音节助词,不译。B.分别为:①介词,替;②动词,给予。C.分别为:①于是,就;②于是,就。D.分别为:①“……的人”;②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豫让“义不二心”的一组是( )
①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②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
③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⑤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⑥遂伏剑自杀。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解析:选C。②写襄子的表现;③写其“贤”;⑤表现襄子之“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与韩、魏合谋灭掉智伯之后,三家分晋。赵襄子虽最痛恨智伯,但却有感于豫让对故主智伯的忠诚,把扮作受刑奴隶、试图为智伯报仇的豫让放走了。
B.由于未能实现替智伯报仇的意愿,豫让于是希望求得襄子的衣服砍上几刀。襄子很为豫让的义气所感动,于是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C.豫让为了报答范氏和智伯的知遇之恩,决心刺杀襄子。他先是隐身厕中,再是漆身吞炭,后是伏身桥下,但三次行刺都以失败而告终。
D.豫让的朋友劝他去委身侍奉襄子,并借机刺杀襄子,被豫让拒绝了。豫让认为既然做了别人的臣子,就应该忠心事主。否则就是不忠,是让人羞愧的。
解析:选C。豫让报答的是智伯的知遇之恩。行刺也只有两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现在智伯了解我,我一定替他报仇而献出生命。
(2)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
(3)于是襄子非常赞赏他的侠义,就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
参考译文:
豫让是晋人。过去曾经侍奉范氏、中行氏,但并不出名。他转而离开侍奉智伯,智伯对他很是尊重宠信。智伯讨伐赵襄子时,赵襄子与韩、魏两家合谋灭了智伯,灭智伯之后三家瓜分了他的地盘。赵襄子最痛恨智伯,将他的脑壳施以油漆之后作为饮酒之器。豫让逃到山中,发誓说:“咳!士人应该为知己者效死,女子则为喜欢自己的人打扮。现今智伯赏识我,我一定要替他复仇而万死不辞,来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我的灵魂才能无憾无愧!”于是他改名换姓扮作刑徒,入赵襄子内宫修治厕所,怀中藏着匕首,打算刺杀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时,内心有所警觉,让人拿下修治厕所的刑徒讯问,发现是豫让怀中藏着兵器,说:“我要替智伯报仇。”侍卫随从们打算杀了他,但赵襄子说:“他是个仁义之人,我且网开一面吧。再说智伯死后没有后裔,他的臣子却打算替他报仇,这是天底下难得的贤者啊。”最终放了豫让。
过了不久,豫让在身上施油漆造成恶疮,吞下炭块使声音喑哑,使别人看不出自己的本来模样。在街市上行乞,连他的妻子也认不出他。去见朋友,朋友认出了他:“你不是豫让吗?”豫让回答:“正是。”朋友对着他掉泪说道:“凭着您的才干,委身而侍奉襄子,襄子必亲近宠幸你,亲近宠幸你,那么你就能够做你想做的事,难道不是易如反掌吗?何必摧残自己,想以这种方式求得报复襄子,不是实在太难了吗?”豫让说:“委身臣事他人却谋求杀了他,这是心怀二意以侍奉自己的君上啊。再说我要做的事是极其困难的!但是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打算使做臣子而心怀二意来侍奉自己君王的天下后世之人问心有愧啊。”
朋友离开后不久,襄子要出行,豫让潜伏在他要经过的桥下。襄子到了桥头,马受惊了。襄子说:“这一定是豫让(埋伏在此)。”派人拿问,果然是豫让。于是襄子就指着豫让说:“您不是曾经侍奉范氏、中行氏吗?智伯将他们都灭了,你却不替他们报仇,却反而委身做智伯之臣,智伯他已经死去了,但你为什么偏偏要如此迫切地替他报仇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范氏、中行氏都像看待常人那样对待我,因此我就像常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像对待国家栋梁一样对待我,因此我就像国家栋梁(报效君上)一样报效他。”襄子感慨叹息,流着泪说:“豫让先生啊,您为智伯尽忠,已尽到了君臣的名分,而我宽恕先生也已经够了。”豫让说:“我听说圣明之主不埋没他人的美德,忠臣有为君臣大义而死的义务。先前你已经宽免了我,普天之下没有谁不称颂你的美德。今天这事,我当然认罪,但是我希望得到你穿的衣裳用剑刺击,用来表达我替智伯报仇之意,那么我虽死而无遗憾。我并不敢奢望,只是斗胆说说我的心里话。”于是襄子深深地赞许豫让,就让人拿着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剑三次跃起击刺襄子之衣,说:“九泉之下我可以报答智伯了。”于是用剑自杀了。豫让赴死之日,赵国志士听说了,全都为豫让而流泪。
14.(原创)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问题。(8分)
霜天晓角 题采石蛾眉亭
韩元吉①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
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
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注】 ①韩元吉,南宋词人,宋室南渡后,寓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
(1)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令,作者将夹江对峙的二梁山比为“两蛾”。请根据上下文,简析“天际两蛾凝黛”中“凝”字运用的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凝”字是“蹙”的意思,(1分)紧锁双眉,它形象生动地写出山也像人一样,因中原沦陷,而满腔悲愤愁苦,(2分)从而非常精妙传神地表达了词人自己胸中的无限忧虑。(1分)(意思相同即可)
(2)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特色,请就这一特点赏析“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一句既写了天近傍晚、江湖汹涌、狂风劲吹的景象,又写了在朦胧之际,仿佛听到了边防军苍凉悲壮的笛声。(2分)这样由实到虚、半实半虚、虚实结合的写法,巧妙地将眼前之景和词人心中对中原故土的思念之情有机的糅合在一起,(1分)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思想感。(1分)(意思相同即可)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6分)
(1)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_____。滟滟随波千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3)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凤栖梧》)
(4)把吴钩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答案:(1)海上明月共潮生 何处春江无月明
(2)天生我材必有用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4)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五、(12分)
16.根据下面的一则消息,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信息。要求:以欧盟为陈述对象,不超过20个字。(4分)
为了保护美国低迷的钢铁制造业以及保持钢铁行业工人的就业率,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将对大多数进口钢铁加征最高30%的关税,对进口钢铁征税的新的措施将在3月20日生效。欧盟委员会担心被美国市场拒之门外的东欧和亚洲的钢铁产品将会倾销到欧洲市场。对此,欧盟指责美国,单方面提税的行为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相关的法律。3月16日,欧盟15国领导人表示全力支持欧盟委员会反抗美国提高进口钢铁税的决定,同时宣称“欧洲理事会支持欧盟委员会在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下的咨询活动,并制定欧盟共同防卫措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题干明确要求“以欧盟为陈述对象”,这无异于提醒我们,在“美国”和“欧盟”之间,“欧盟”是重点,这段话主要说的是欧盟对美国所采取的措施的反应。其次,要明了欧盟为何要有所反应以及所持的态度。
答案:欧盟15国共同反对美国提高进口钢铁关税。
17.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全国妇联会徽”图,试对其设计意图加以解说。(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会徽中心是旋转着三个“女”字的重叠,表示妇女在各界、各界有妇女;也体现了妇联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全心全意为妇女服务的精神。②在中文“女”的外围是由三个英文字母“W”(英文“妇女”“Woman”的第一个字母)围合成花朵的形状,寓意全国妇联团结引导广大妇女,在建设祖国的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③同时也有发展同世界各国妇女的交往,增进友谊,维护世界和平的含意。⑤花朵则是美好的象征,代表女性的美丽,表示妇女们的事业前途美好。
18.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博大”为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所写的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
成熟是一种临危不乱的从容;成熟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定;成熟是一种卓尔不群的大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仔细审读题目,注意题目中说的“以‘博大’为话题”。在仿写之前应先分析例句,明白例句是由三个句子组成的排比句,并且每个句子都有着固定的结构“成熟是一种……”。那么仿写时,考生也可选择“博大是一种……”的句式,使这样的三个句子构成排比。
答案:(示例)博大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宽容;博大是一种心如止水的平静;博大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智慧。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9~22题。
寒 鸟
刘鸿伏
冷而犀利的风刮过天空。云层仿佛越积越厚的冰凌,凝重、灰暗,无有涯际。
土地里微微的暖气被树尖草梢的冰凌冻住,就如冻住一个季节。
一声叹息,起自渺远的空中。也许那不是叹息,是鸟翅划动空气时疲累的声音。
是啊,那翅声仿佛是一声叹息,从灰暗的寒空滑落。一只鸟从远处现出飞的轮廓,如一片瑟瑟发抖的枯叶。一只鸟,又一只鸟……渐渐越聚越多,翅声越来越沉,不知名的小鸟,在天空密密地集结在一起,被风狂暴地推拥着、撕扯着,不辨东西。它们是一群疲累而且饥寒的鸟,漂泊在无路的天空,或停落在冰冷的大地。野草上一粒草籽或土地里冻住的一枚麦穗,都被空中饥饿的眼睛无限放大。
天空模糊了鸟影,风声湮没了鸟声。当高楼某个窗口的某个人偶然望见几乎遮住了半个天空的鸟群,蓦地吃了一惊:怎么会有这么多流浪的鸟啊,它们能到哪里去呢?
那么多的鸟,一阵阵地起落,鼓起勇气飞行。远处是结冰的河流,近处是白皑皑的丛林,天地之间只有风声。它们曾经飞过了流沙一样多的日子,飞过了树叶一样多的城镇和村舍。大地上没有巢,飞不动了,找一片树林和浅岗停落,互相挨挤着度过寒冷的黑夜。但树林外,是网罟;浅岗下,是猎枪。它们或许能挺过饥寒,但往往逃不出陷阱。
谁也不知道它们从哪里来,我想有一些鸟儿,一定来自老家的某片柴垛或炊烟下的屋顶。而此时,它们在寂寞中飞行。冰雪满途时寻找温暖,饥饿时寻找食物,它们是寒鸟,翅膀在天地间划出坚忍。也曾优雅地飞翔,快乐地追逐着花朵和流云。它们的啼鸣曾经是世间最悦耳的乐音。
南方,北方,寒冰如铁,雪满山川。那是大片大片的寒鸟!像灰暗的云,被大风吹散又聚拢。它们分散时,让人几乎忽视了它们的存在;聚拢时,人们感到了震惊。一些最羸弱的小鸟不断坠落空中,一些孤单的鸟不断地加入队伍,它们从不同的草丛和丘岗顽强地飞上半空。那是生的阵容,或许也是死的队列。如是生便是最壮丽的生,如是死便是最悲壮的死。
遮住了半个天空,起落抑扬的鸟群啊,大地白茫茫真干净。分散了抑或才有存活的希望,但那是寂寞的生吧?鸟的生存法则和人的生存法则是如此不同。
读懂鸟的,只有天空。但大地被冻住的时候,天空也被冻住了,冻不住的只有翅膀。
会有花朵在遥远的地方开放,会有丰收在饥寒之后闪烁金黄,在视线里渐行渐远的寒鸟啊,传说在天的那边,每棵根芽都能长出一个春天。
(选自《散文》2010年第5期)
19.开头两节文字是环境描写,请简要分析其表达特色。(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从视觉和内心感受等角度、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描写环境,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气氛的沉重。
20.阅读全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寒鸟面临的生存困难。(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寒冷,饥饿,猎杀,无容身之所。
21.文章在写寒鸟的飞行过程中插入描写“高楼某个窗口的某个人”的吃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表现出空中飞行的寒鸟之多。
(2)突出“人”对寒鸟飞行行为的不理解。
(3)引出下文,为下文写寒鸟与人生存法则的不同埋下伏笔。
22.“寒鸟”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请联系全文予以探究。(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对在自然灾难面前坚忍意志的赞美。
(2)对在自然灾难面前族群集体精神的赞美。
(3)对弱小者(弱势群体)生存环境(状态)的关注(同情)。
(4)对困境中弱小者(弱势群体)生存环境改善的美好期盼(祝愿)。
(5)希望人类从寒鸟的行为中汲取精神力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一个人的精彩
——周洋勇夺女子1500米短道速滑金牌速写
“就剩下你自己了,你要全力去拼!”
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拍拍自己弟子周洋的肩膀,叮嘱她如何独自面对女子1500米决赛。
这是李琰赛前最不愿看到的结果。因为有了周洋的存在,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非常有希望冲击冬奥会女子1500米短道速滑金牌,毕竟周洋在近两年的国际大赛上表现非常抢眼,连续两个赛季女子1500米世界排名第一位,但在比赛中也往往陷入韩国选手的包围圈屡遭暗算。只是,如果有王濛和她配合,冠军从来就没落到他人手中过,两人构成了中国队在这个项目上的“双保险”。
天不遂人愿。半决赛中,第二组出场的王濛被美国选手罗伊特撞倒,却被裁判判罚犯规,彻底无缘1500米决赛。看着王濛摔倒爬起来后无奈地在赛场外道绕圈,周洋有些揪心。半决赛前队长王濛告诉过她别看自己比赛,怕她紧张,周洋没当回事。但看到王濛真的摔了,她一下子就觉得像缺了主心骨,心里不着实起来。随后在第三组出战,周洋就有点缩手缩脚,好在还是顺利进入了决赛。
决赛中,18岁的周洋必须一个人孤军奋战,独自面对三名韩国选手的“围剿”,上届都灵冬奥会王濛曾因此落败仅获铜牌,难道这一幕又要上演吗?
此刻,教练李琰心里也没有把握。虽然这种最坏的情况中国队赛前已经考虑到,她刚刚也告诉周洋在场上的应对策略,要她拼尽全力,不管拿第几都没关系。但平日里说话轻声细语、被大家叫做“乖宝宝”的周洋,第一次站在奥运会决赛赛场,究竟会有怎样的表现?
“这就是一场比赛,不要把它想成奥运会。周洋可以!周洋一定要相信自己!”站在起跑线前,周洋在心里把这句话念了好几遍。队长王濛摔倒的一幕还在她脑子里重演,她知道自己有些紧张,但从8岁起学习滑冰,不就是为了这一次机会吗?
起跑后,半决赛中超越了王濛的罗伊特又在决赛中制造“混乱”,与领先的韩国选手发生身体接触,紧随其后的周洋被挤到第四、第五的位置,身为世界纪录保持者的周洋离这枚金牌似乎越来越远。
但周洋稳住身体,开始加速滑行,并在不断变换位置的过程中寻找机会。教练席上观战的李琰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看得出周洋是按照赛前既定的战术去滑,但是她真的滑得非常快,而且不停地换位——要知道,这是在1500米比赛中很少运用的战术,因为很可能没到冲刺就已经筋疲力尽。
可周洋就是拼了命在滑。在比赛还剩三圈的时候,周洋如闪电破空,瞬间冲到了第一位。尽管身后的对手被甩得越来越远,但场上的周洋没有任何减速迹象,只是奋力向前冲。
“我脑子当时一片空白,就想着往前冲,别让对手追上。”当用余光注意到自己已经遥遥领先时,周洋像她的队长王濛一样举起双手,放慢速度通过终点,迎接她的是身材娇小、纵情呐喊的教练李琰。师徒二人一个大大的拥抱后,周洋突然发现,教练流泪了,周洋太不容易了!“这孩子是默默地发狠,狠起来让人无法想象,王濛夺冠军的时候我没哭,这次我哭了。”个性坚强的李琰谈起刚才那激动人心的一幕,眼中依旧有泪光闪动。以打破冬奥会纪录的成绩为中国队创纪录地拿到本届冬奥会的第三枚金牌,同时还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冬奥会冠军和第一个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冬奥会冠军,在2分16秒693的时间里,周洋已经用一个人的精彩创造了中国队一连串新的纪录!
“这是我的梦想。我特别想拿1500米冠军,”走下领奖台,这个文静的女孩羞涩地笑着说,“我还有一个心愿没完成,就是拿接力金牌。”
(选自《解放军报》2010年2月22日,有删改)
19.这篇新闻以“就剩下你自己了,你要全力去拼”开头,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制造悬念,渲染夺冠的艰巨性和急切心态。
(2)照应文题,突出“一个人”,为下文描写夺冠的“精彩”作铺垫。
20.这则新闻的中心是写周洋夺冠,而文中却多次写教练李琰。请简要写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以教练李琰的担心写出形势的不利,来衬托周洋夺冠的不易,突出夺冠的“精彩”。
(2)借教练的眼睛和评价写周洋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和平日训练的顽强刻苦。
21.简要分析这篇新闻速写中周洋的主要形象特征。(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由“平日里说话轻声细语、被大家叫做‘乖宝宝’”“这个文静的女孩羞涩地笑着说”等语句可以看出生活中的周洋是个温柔文静的女孩。
(2)由“周洋可以!周洋一定要相信自己!”“拼了命在滑”“狠起来让人无法想象”“还有一个心愿没完成”等语句可以看出训练及赛场上的周洋是个自信、顽强刻苦、有理想追求的女孩。(要从生活和训练比赛两个方面作答)
22.文末周洋说完最后一句话后,记者没有作任何评论。你认为有没有必要评论一下?如果没必要,请说明理由;如果有必要,请作简要评论。(不超过60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观点一:没必要。(1)“一个人的精彩”已经结束,作者在倒数第二段已经对其进行了总结评论。
(2)结尾引用周洋的话语,只是想体现她的理想追求,间接表达人们对周洋的期望。再进行评论,就属于画蛇添足,与主题无关。(要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作答,意思对即可。)
观点二:有必要。评论示例:(1)这真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顽强女孩,她那股不服输的劲头真让人喜欢。
(2)我们真切地期待着她的下一个成功。(要针对结尾一段内容,围绕周洋的特点和对她的期望作答,意思对即可。)
七、(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2》让人类更加清醒地审视当今世界其实离你我并不遥远的各种危机:生态危机、环境危机、经济危机、道德危机、文化危机和信仰危机……
有人对此感到悲观。也有人认为“危机就是转机”,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曾说过:“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也是一个光明的时代;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
请以“危机与转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文体特征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