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绝云气,负青天 绝:穿越
B.此亦飞之至也 至:到达
C.故夫知效一官 效:胜任
D.而御六气之辩 辩:变化
解析:选B。至,名词,极点,最高限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小大之辩也
审容膝之易安
B.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门虽设而常关
C.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解析:选B。而:均作连词,表转折,却。A项之:均作结构助词,上句,的;下句,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项均作介词,上句,表对待,对于;下句,表比较,比。D项上句,连词,表目的,来;下句,介词,表时间,在。
3.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宋荣子嗤笑那才智、品行、道德、能力俱佳的人,这是不对的。
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有懈怠。
C.列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D.逍遥游是摆脱现实生活中各桎梏之后的精神上达到的绝对自由。
解析:选D。A项在庄子看来,宋荣子的笑也有可笑之处,故无所谓对错;B项宋荣子没有成功之后的懈怠;C项列子并没有“树立至德”。
4.翻译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
(2)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辩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呀。
二、语言运用
5.请仿造下面的例句,以“庄子与自然”为话题,选取自然中的三两物来形象地阐述庄子。
庄子是一条溪流。它因刚正不阿而不惮于碰撞,因心存高远而一路欢歌,因不计较功名而回赠以晶莹洁白的浪花,因恪守自我而升华为永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庄子是一颗晶莹的露珠。它是夜晚悄悄降临的精灵,驻足在草尖,虽时光短暂,却把光彩留给大地,把感悟思想留给人生。
庄子是洒落的春雨,是一场细腻如丝、绵绵无声的春雨。它把天使的眼泪化作滋润人间万物的恩惠,把春姑娘的笑脸化作装饰大地山河的秀美。
6.给下面一则寓言写出寓意,不超过18个字。
鲁国有一个爱好钓鱼的人,用名贵的香料当鱼饵,用黄金制成鱼钩,并在鱼钩上镶嵌银丝和青绿色的美玉,用翡翠这种极其珍贵的美玉来装饰他的钩绳。他拿钓竿的姿势和寻找的位置都很适当,但是,他钓上的鱼却没有几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做任何事都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际效果。(或不要搞花架子,追求形式。)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选D。A项抟扶摇tuán;B项决起xuè;C项朝菌zhāo。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背负青天,莫之夭阏者 夭阏:阻塞
B.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闻:为人所知
C.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安:哪里
D.彼且恶乎待哉 恶:厌恶
解析:选D。恶:何。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德合一君,而征一国
B.小知不及大知
C.此小大之辩也
D.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解析:选D。A项“而”通“能”;B项“知”通“智”;C项“辩”通“辨”。
4.下列没有省略成分的一项是( )
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B.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答案:B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解析:选B。A项古义:真正的颜色;今义:纯正的颜色;C项古义:不求名声;今义:没有名声;D项古义:四季;今义:春天和秋天。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怒:发怒
B.《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上:上面
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正色:态度严肃
解析:选B。A项“怒”为“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C项“上”为“飞上”,是动词;D项“正色”意为“真正的颜色”。
7.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去以六月息者也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B.鹏之徙于南冥也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解析:选D。D项都是主谓助词,取消独立性。A项凭借/拿;B项何/在;C项用在选择句中,表示选择/他(们)的。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选自于春秋时期著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的《庄子·逍遥游》。“逍遥游” 是指超越时间和空间,不受任何束缚,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之中。
B.文章开头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的形象,向读者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字里行间充满想象力。
C.引述所谓《齐谐》的记载,来证明大鹏南飞是可信的。
D.鹏纵然“不知其几千里也”,可上“九万里”,但要乘大风方可飞翔,要“有所待”。这就为下文阐述绝对自由的“无所待”的“逍遥游”境界作了很好的铺垫。
解析:选A。A项中“春秋时期著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有误,庄子是战国时期人。
(二)阅读下面的《庄子》选段,回答9~10题。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義台路寝①,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编之以皁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策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鉤,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鉤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外篇·马蹄》)
【注】 ①義台路寝:義,通“峨”,“義台”即高台;路,大,正;寝,居室。
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善治埴,圆者中规,方者中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最善于整治粘土,我用粘土制成的器皿,圆的合乎圆规,方的应于角尺。
(2)然而还世世代代地称赞他们说,“伯乐善于管理马”而“陶匠、木匠善于整治粘土和木材”,这也就是治理天下的人的过错啊!
10.庄子以“伯乐善治马”和“陶、匠善治埴、木”为喻,表达了他什么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篇以“伯乐善治马”和“陶、匠善治埴、木”为例,寄喻一切从政者治理天下的规矩和办法,都直接残害了事物的自然和本性。表现了庄子反对束缚和羁绊,提倡一切返归自然的政治主张。
参考译文:
马,蹄可以用来践踏霜雪,毛可以用来抵御风寒,饿了吃草,渴了喝水,性起时扬起蹄脚奋力跳跃,这就是马的天性。即使有高台正殿,对马来说没有什么用处。等到世上出了伯乐,说:“我善于管理马。”于是用烧红的铁器灼炙马毛,用剪刀修剔马鬃,凿削马蹄甲,烙制马印记,用络头和绊绳来拴连它们,用马槽和马床来编排它们,这样一来马便死掉十分之二三了。饿了不给吃,渴了不给喝,让它们快速驱驰,让它们急骤奔跑,让它们步伐整齐,让它们行动划一,前有马口横木和马络装饰的限制,后有皮鞭和竹条的威逼,这样一来马就死过半数了。制陶工匠说:“我最善于整治粘土,我用粘土制成的器皿,圆的合乎圆规,方的应于角尺。”木匠说:“我最善于整治木材,我用木材制成的器皿,能使弯曲的合于钩弧的要求,笔直的跟墨线吻合。”粘土和木材的本性难道就是希望去迎合圆规、角尺、钩弧、墨线吗?然而还世世代代地称赞他们说,“伯乐善于管理马”而“陶匠、木匠善于整治粘土和木材”,这也就是治理天下的人的过错啊!
(三)阅读下面的《庄子》选段,回答11~12题。
昔者舜问于尧曰:“大王之用心何如?”尧曰:“吾不敖无告,不废穷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妇人。此吾所以用心已。”舜曰:“美则美矣,而未大也。”尧曰:“然则何如?”舜曰:“天德而出宁,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云行而雨施矣。”尧曰:“胶胶扰扰乎!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也。”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故古之王天下者,奚为哉?天地而已矣。
(《庄子·外篇·天道》)
11.将阅读材料中的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妇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古之王天下者,奚为哉?天地而已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为死者苦苦焦虑,很好地对待留下的幼子并悲悯那些妇人。
(2)所以,古时候统治天下的人,做些什么呢?仿效天地罢了。
12.为何舜认为尧治理国家的做法“美则美矣,而未大也”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没有像黄帝那样仿效天地,也就是没有顺乎天地之道。
参考译文:
过去舜曾向尧问道:“你作为天子用心怎么样?”尧说:“我从不侮慢庶民百姓,也不抛弃生活无计走投无路的穷苦人民,为死者苦苦焦虑,很好地对待留下的幼子并悲悯那些妇人。这些就是我用心的方式。”舜说:“这样做好当然是很好了,不过还说不上伟大。”尧说:“如此那么将怎么办呢?”舜说:“自然而成形迹安宁,象日月照耀,四季运行,象昼夜交替,形成常规,象云彩随风飘动,雨点布施万物。”尧说:“整日里纷纷扰扰啊!你,跟自然相合;我,跟人事相合。”天和地,自古以来是最为伟大的,黄帝、尧、舜都共同赞美它。所以,古时候统治天下的人,做些什么呢?仿效天地罢了。
三、语言表达
13.下面这幅图片是白居易《琵琶行》的插图,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的情景。要求:表述合理,语言生动,不超过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浔阳江头,月光如水,琵琶女一袭素衣端坐船头。她怀抱琵琶,纤纤玉手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如潺潺流水,和清风明月相应和。
14.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就以下新闻事件进行点评。要求:见解独到,观点鲜明,语言简洁。50字左右。
一个花季女孩,利用暑假赴贵州山区支教。7月21日,在穿越崎岖山路的途中,被滚落的山石击中头部,不幸当场遇难,将青春和微笑永远留在了苗岭深处——她叫赵小亭,江苏如阜人,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大二学生,此前两个月,她刚刚过完20岁的生日。
(摘自《中国教育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90后”绽放出绚丽的生命之花,赵小亭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乐于奉献、关爱他人的传统美德,展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