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3.2《熔化和凝固》教案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3.2《熔化和凝固》教案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20 14:2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熔化的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所学到的知识如物质的熔点等联系起来。
2.要逐步养成关心自然现象的态度,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像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
2.了解晶体的熔化规律及熔化条件。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学生实验,四人一组。每组配备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烧杯、试管、计时表、火柴、坐标纸。A组同学另配备海波(硫代硫酸钠),B组同学另配备松香。
教师准备:雪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两块雪糕,引导学生说出雪糕会熔化,引入课题。三、新课讲授:知识点一:物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变化,物质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提问: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分别提两名学生回答。(设计意图:为探究实验做好铺垫。)这两块雪糕将奖励给这节课表现最优秀的同学,下课以后再发放。雪糕会有什么变化吗?(设计意图:从生活走向物理,让学生对物理产生亲切感。)
“雪糕化了”是熔化现象,熔化有什么规律,又需要什么条件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究。板书本节课题。强调“熔”是火字旁的。播放冰川、河流的画面,天气温暖,固态的冰川会熔化成液态的水,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除了水有三态外,其它物质也有类似的三种状态,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物质就是以不同的状态存在的。同学们能否举一些不同状态物质的例子?接着播放铁水、干冰、固态碘和气态碘等不同状态的物质画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物质的三态。(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物质三态形成感性认识。)物质会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变化,物质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复习并回答回答:下课后雪糕就化了。观看图片。思考
举手回答认真观看
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定义: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学习酒精灯的使用。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研究海波(硫代硫酸钠)和石蜡的熔化过程。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将实验现象及数据记录在表格内。分析论证根据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分别总结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
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同学们在生活中还发现过哪些熔化或凝固的现象呢?怎样使海波和石蜡熔化呢?你会使用酒精灯吗?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相同吗?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猜想。为了检验你的猜想与假设,你能设计实验来证明吗?你设计的实验需要哪些器材?(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同学们设计的实验与实验室准备的略有不同,我们应如何利用这些器材来研究?如何组装?多媒体展示实验装置图。实验前的有关交代:1.为使受热均匀,采用“水浴法”加热并不断搅拌。2.4人一小组,分工协作:一人计时,一人用搅拌器搅拌,一人观察温度计示数及物质状态变化,一人记录。3.
温度计示数升至40℃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者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3—4次。时间/min012345678海波(石蜡)的温度/℃物质的状态将学生分成A、B两大组,指导学生组内分工,分别探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实验结束后,指导学生整理器材并根据实验数据在方格纸中分别画出海波或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设计意图:学习用图像分析物理问题,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思考,回答。回答:给它们加热。观看图片,认真学习。猜想: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相同(不相同)。设计实验并列举所需器材。认真观察实验装置图。小组配合,按实验装置图组装实验装置。进行小组分工,根据分工情况共同完成探究实验。在方格纸中绘制海波或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评估与交流回想实验过程并与同学进行交流。知识点三:熔点和凝固点
1.熔点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如: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等。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2.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与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3.“小资料”:几种晶体的熔点。
4.讨论“想想议议”。知识点四: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固体熔化要吸热,液体凝固要放热。利用熔化吸热降温,利用凝固放热保存蔬菜。
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实验结果是否可靠?与同学进行交流,结果与别的小组的结果相同吗?将几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及图像投影,分析不同线段中海波和石蜡是吸热还是放热?温度如何变化?处于什么状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出实验结论。(设计意图:学会总结与反思。)观察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你有什么发现?请同学们在教材55页的图3.2-4中标出AB、BC、CD各段物质的状态。像海波这样熔化时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像石蜡这样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熔点。(设计意图:学习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凝固是熔化的反过程,你能根据熔化图像画出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时的温度图像吗?展示学生画出的图像。你能说出晶体的凝固图像中各段所处的状态及温度变化情况吗?请同学们总结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规律。(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与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提问:怎样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组织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几种晶体的熔点,强调在标准大气压下。讨论“想想议议”的第二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何可以利用冰袋为高烧病人降温?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利用熔化吸热的例子吗?在北方,冬天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使菜窖里的温度不会太低,以保存蔬菜。熔化、凝固会对我们产生不利的影响吗?又如何避免产生这些不利的影响呢?(设计意图:从物理走向社会。)
反思并交流。总结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海波和石蜡熔化都要吸热。海波在熔化前,处于固态,温度不断升高;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温度不变;完全熔化后,处于液态,温度升高。石蜡没有明显的熔化过程,温度不断上升。观察、分析。发现:海波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石蜡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升高。在图中标出:AB段是固态,BC段是固液共存状态,CD段是液态。听讲,记录。试着画出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时的温度图像。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总结得出:晶体凝固过程不断放热,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过程不断放热,温度降低。听讲,记录。讨论回答: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阅读并了解几种晶体的熔点。讨论、回答: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因为水银的凝固点是﹣39℃,当气温达到﹣52.3℃时,水银已凝固。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思考回答:因为固体熔化时会吸热。根据生活经历举例:饮料里加冰、吃雪糕解热讨论回答:冬天时,自来水管会因为结冰而冻裂。可以在自来水管上包上布以防结冰。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探究活动程序
引导学生总结收获,师生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
学生讨论梳理探究活动的一般程序
五、课堂检测
师巡视、讲评
完成检测题
六、布置作业
出示题目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3.
2
熔化和凝固[]
物态变化
凝固
熔化和凝固
三、熔点和凝固点
1.定义
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固态
液态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2.规律.
3.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与它的熔点相同。
熔化
四、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突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的培养,将原来作为演示实验的“固体熔化过程”改成了学生实验。,使学生充分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小组合作共同研究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课时较紧,本课设计让部分学生做晶体的熔化实验,部分学生做非晶体的熔化实验,然后再相互交流。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控制好小组的讨论气氛,使小组每位同学都参入到学习中去,达到共同掌握好知识的效果。
教材删去了观察凝固现象的实验,教师在说明凝固是熔化的反过程后,让学生共同讨论分析凝固的整个过程,并试着画出图像,使学生了解凝固规律。这个实验可布置学生回家利用冰箱来做。具体做法可由学生自己设计。这样节约了课堂时间。
由于这节课内容较多,再加上这节课实验不太好做,课堂时间不够充足,导致有些组实验不太成功,也有的因为熔化时间比较短没能得到熔化时温度不变的特点等等。
今后的改进:
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探索物理规律的活动中来。比如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固体进行实验;自己根据图像说出不同固体熔化时的特点;自己通过看熔点表分析物理规律等。
课堂检测
1、2000多年前,秦王建造了一座夏宫,宫殿里支撑屋顶的铜柱是空心的,盛夏时,人们把冬天窖藏起来的冰块装入铜柱,冰_______时需要从四周________热,使整个宫殿温度降低。而北方农民在冬天往菜窖里放几桶水,则是利用_________来防止菜冻坏。
2、以下事例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
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冬天,湖水结冰
3、A、B两种物质受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
其中纵坐标表示物质的温度,横坐标表示加热的时间。根据
图像回答:在A、B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该晶
体的熔点为__
_℃。在B图线上,ab段物质处于
状态,
温度
;bc段物质处于
状态,温度

Cd段物质处于
状态,温度

4、用质量相等的水或冰冷却食品时(???????

A、用水效果好,因为水容易流动
B、用冰效果好,因为冰温度低
C、用水和冰的效果一样?????????????
D、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熔化时吸热
5、铅和锡的熔点分别是328℃和232℃,根据下表数据,能测出铅、锡熔点的测温物质是(
)
A.水银
B.甲苯
C.酒精
D.都可以
6、有一种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30℃的范围内熔化和凝固,将这种材料掺入水泥中制作地板或墙壁,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
×
点燃
用灯帽盖灭
用外焰加热


时间t/min
m
温度t/℃
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时间t/min
m
温度t/℃
石蜡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晶体放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放热,温度降低
熔化
凝固
晶体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吸热,温度升高
b
d
c
a
物质
水银
酒精
甲苯
熔点/℃
-39
-117
-95
沸点/℃
357
78
111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