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10-04 18:5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本节课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题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个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通过讲述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的小故事,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通过放映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详细讲解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使学生掌握DNA分子的复制准确具体的知识。这种教法是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规律,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学习任务分析
教材地位: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学(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三节“DNA的复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以及DNA分子的复制过程。这些知识尤其是DNA分子的复制过程的准确理解和切实掌握是学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的突变和重组以及遗传体变异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本章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重点: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虽然是选修部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自身发展,也已成为重点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而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本节课内容的重中之重,是学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的突变和重组以及遗传体变异的基础。
教学难点: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这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是学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的突变和重组以及遗传体变异的基础。DNA的复制过程涉及模板、原料、能量、酶等,而且学生首次接触到半保留复制这个概念,因此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从知识起点上来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有关DNA的基础知识,对DNA分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高中生物必修二的前几章中,学生又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和DNA的基本结构,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认知结构上来看,高二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但认知思维还不是很成熟,所以本课时注重讲授与自主探索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半保留复制的概念
概述科学家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简述DNA分子复制的具体过程
说出DNA复制的意义
能力目标:
尝试查找其他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和理解书本上的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模仿书本上的DNA半保留复制的示意图,画出DNA半保留复制过程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逐渐形成严谨的科学实验精神
教学准备
DNA半保留复制实验的视频、课件
教学方法选择
本次教学采用讨论法和讲授法,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图
课堂教学开始和结束的符号
媒体的类型和媒体的内容
教师进行逻辑判断的内容
学生进行的活动
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师生交互活动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
下详细了解该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讨
论总结,教师总结
2、具体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5分钟)
【教师活动】向学生展示北京奥运会会徽(PPT),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如果现在要你们将这枚会徽复制成两个一样的印章,应该如何操作?完成后又如何检验呢?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引起兴趣),思考问题,并相互积极讨论回答
【教师启发】在学生讨论回答后,再次提问:同学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复制也有好多种方式。生命的进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复制行为,那么同学们知道我们上节课所学习过的DNA是采用怎样的复制方式吗?(学生回答不知道或有多种答案)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节DNA的复制 。
设计意图:通过新课导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讲授新课(30分钟)
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5分钟)
【教师活动】复习提问: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了DNA的分子结构,(PPT展示DNA的分子结构图)请同学们回忆一下,DNA的分子结构是由谁提出的,具有怎么样的特点。
【学生活动】集体回答:由沃森、克里克提出;双螺旋结构模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提问,激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奠定基础
【教师活动】提问:同学们刚才已经思考了DNA的复制方式,那么结合它的双螺旋分子结构能否更加深入地设想出DNA复制的方式呢?科学家又有怎样的假设呢?请同学们先认真阅读书本第52页第一、二段。
【学生活动】阅读书本内容,了解科沃森、克里克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教师活动】同学们通过阅读可以得知,沃森和克里克在提出DNA双螺旋结构后,又提出了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详细假说,也就是现在所说的DNA半保留复制。其实,还有很多科学家也提出了DNA复制的其他假设(PPT展示DNA复制的其他假设内容),不过通过科学家一系列的实验证明,DNA的确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复制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科学家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了解DNA复制的一些假设,并初步了解DNA的半保留复制,为深入学习DNA的半保留复制做好铺垫,也体会到科学家严谨的科学研究精神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10分钟)
【教师活动】科学家于1958年证实DNA的确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复制的,下面请同学们来观看有关该实验的视频
(视频地址:http:///v/b/925117-1276099844.html),
并回答下列问题:该实验以什么为材料,运用怎样的技术,其原理是怎样的?(在视频放映期间PPT展示问题)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认真观看视频
【教师提问】(观看结束后)同学们一起来回答下刚才老师所提的前两个问题:该实验以什么为材料,运用怎样的技术
【学生回答】以大肠杆菌为材料,运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教师启发】好,下面请同学们来仔细观看这个实验的结果图,我们一起来探讨下这个实验的原理。(PPT展示结果图,如下)
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知道,科学家用不同的同位素标记大肠杆菌,主要是为了什么?(学生回答:区分亲代和子代DNA)
由于DNA标记的同位素不同,如果是半保留复制,那么在提取不同时期的DNA并离心后会出现不同的DNA带。现在请同学们来思考下这三条DNA带应该是怎样分布的?
【学生回答】集体回答:15N/15N——密度最大;15N/14N——居中;14N/14N——密度最小
【教师总结】从视频和书上我们知道本实验结果和预期相同,所以证明DNA的确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复制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该实验的认真观看、探讨,了解DNA的半保留复制的证明过程,对DNA的复制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为学习DNA的具体复制过程做好准备。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复习提问: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DNA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那么这一过程是在细胞分裂的什么时期完成的呢?
【学生活动】回答: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教师活动】好,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活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DNA分子的复制图解来自己总结DNA半保留复制的具体过程(PPT展示DNA分子的复制图解,如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板书:酶、能量、模板、原料、原则),结束后请每小组派代表回答,看哪组同学归纳的最好。
【学生活动】分小组对DNA的复制过程进行讨论总结,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陈述。
【教师活动】对同学们的回答及时纠正错误,补充遗漏,并对DNA的具体复制过程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自己总结归纳,教师纠正指导,可以更好地对DNA的具体复制过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小结(5分钟)
【教师活动】对本节课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如半保留复制的概念、DNA复制的过程),并布置适当课后作业
【学生活动】在教师总结归纳的同时,检查自己是否已掌握该知识,以便课后有针对的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形成性评价
1、从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可以看出,DNA分子复制需要 酶 、 模板 、 原料 和 能量 等条件。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能够为复制提供精确地模板,通过 碱基互补原则 保证了复制能够正确地进行。
2、拓展题:研究发现DNA复制大约有10-9错误率,请根据这一数据计算,约为31.6亿个碱基对的人类基因组复制时可能产生多少个错误,这些错误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先相互讨论,课后查找资料)
板书设计
副板书区 主板书区 PPT展示区
具体板书内容:
第3节 DNA的复制
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全保留?
半保留?
沃森和克里克的假说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以大肠杆菌为材料,运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证实了DNA是半保留复制
(教师手绘)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能量:细胞提供
解旋:双链解开
模板:解开的每一条母链
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
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边复制边解旋,保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开始
课件 向学生展示北京奥运会会徽,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课件 DNA的分子结构图
由沃森、克里克提出;双螺旋结构模型
复习提问:DNA的分子结构是由谁提出的,具有怎么样的特点
阅读书本内容,了解科沃森、克里克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视频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复习提问:DNA复制在细胞分裂的什么时期完成的呢?
形成性练习
小结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