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在答题卡规定位置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座号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黑色中性笔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科学家认为,量子计算机将会成为未来科技的引擎。由于量子有一种“叠加”的特性,量子计算也就具备了并行的能力,即可以实现同步计算。(
)。那么一些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大规模计算难题将____________。以大数因数分解为例,经典计算机分解300位的大数需要15万年,万亿次量子计算机分解这个大数,则仅需1秒钟。
量子计算机可能将颠覆你的未来生活。它可大大简化地面和空中交通控制的工作量,在___________的城市公路网中,量子计算机能同时计算所有路线的长度和道路拥堵,迅速筛选出最佳出行路线;它还可以对空中交通模式进行复杂分析,进行更高效的飞行调度。量子计算机还可以用来设计新型武器,制定新的作战战略,让军用机器人更快地做出决定,更准确地采取行动,比敌方机器人____________。此外,随着信息科技日益走向智能化,更安全的量子通信也__________,成为未来保障信息安全的“护卫舰”。由此可见,量子计算机未来的应用前景十分令人神往。
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A.
利用叠加原理,其计算能力也随可操纵的粒子数呈指数增长
B.
计算能力之所以随可操纵的粒子数呈指数增长,是因为利用了叠加原理
C.
当可操纵的量子数量增多,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就会呈指数级上升
D.
量子计算机计算能力若想呈指数级上升,就必须操纵更多的量子
2、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A.
一蹴而就
纵横交错
棋高一着
水到渠成
B.
迎刃而解
纵横交错
棋高一着
应运而生
C.
一蹴而就
纵横捭阖
技高一筹
水到渠成
D.
迎刃而解
纵横捭阖
技高一筹
应运而生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A.
量子计算机能迅速筛选出最佳出行路线,同时计算所有路线的长度,避开道路拥堵
B.
量子计算机能同时计算所有路线长度,避开道路拥堵,迅速筛选出最佳出行路线
C.
量子计算机能同时计算所有路线的长度,以避免拥堵,迅速筛选出最佳出行路线
D.
量子计算机能回避道路拥堵,同时计算所有路线的长度,迅速筛选出最佳出行路线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
小说课的兴起,应归功于大学教育理念和制度的探索创新。在以往的文学教育中,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者虽不至于分疆而治,但很难做到
。小说课却几乎
地实现了三者的交叉融合。讲授者的初衷虽不是讲成小说史,但在选讲经典篇目时,已无形中完成了类似文学史的筛选工作。课堂上对具体作品的
,时刻要求讲授者兼具文学批评的眼光和文学理论的修养。也就是说,讲授者实际上身兼小说家、批评家和教育者等多重身份。(
)
在后续的传播中,小说课所
的文学趣味、观念和立场,对大众的文学解读、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可能产生的影响,难以估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小说课的兴起密切关联着文学生活的变迁。
在当下的文学生活中,小说课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影响。其中最突出的是小说彰显独到眼光、丰富批评类型的作用。小说可作为特殊形态的文学批评,乃是作家对作家的批评,这些批评文学未必都能达到“大师的批评”的理想境界,但至少都别开生面,引人入胜。
4、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A.
亲密无间
自然而然
解读
彰显
B.
亲密无间
大势所趋
阐明
彰显
C.
形影不离
大势所趋
阐明
体现
D.
形影不离
自然而然
解读
体现
5、
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A.
当小说课的接受对象扩展至读者大众时,他的表现形式也从口头讲授到整理出版。
B.
当小说课的表现形式从整理出版到口头讲授时,他的接受对象也从学生听众扩展至读者大众。
C.
当小说课从口头讲授到整理出版时,他的接受对象也就从学生听众扩展至读者大众。
D.
当小说的接受对象从读者大众到学生听众时,他的表现形式也从口头讲授到整理出版。
6、
下列引号的运用,与文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
A.
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上签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
B.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无论内容多么广泛,都是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的。
C.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的是什么样的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D.
他平日里喜欢占各种人的小便宜,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为好。
(三)语用选择题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本次世锦赛上,丁俊晖精准的远台进攻让观众不时发出赞叹声,但他充耳不闻,冷静地寻找战机,力求给对手致命一击。
B.青年教师有的讲课水平高,有的科研能力强,半斤八两,高校应该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让他们在擅长的领域中发挥作用。
C.国有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进程,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D.受南方持续强降雨影响,福建省泰宁市池潭水电厂附近山体突然分崩离析,引发大型泥石流灾害,当地政府紧急展开救援。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3分
)
A.我国版权保护大环境尽管持续改善,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是版权纠纷高发期,保护知识产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B.既然环评的目的是预防环境不被污染,那么有关方面就应该将项目建设中的环境隐患纳入环评范围,全过程回应民众关切。
C.我刚四岁,爸爸就离开奶奶和妈妈去广东打工,一直到我七岁的时候才回来,我孤僻、不爱说话的性格,大概就与此有关吧。
D.园林专家指出,海芋、马蹄莲等植物体内所含的草酸钙针晶会刺激皮肤,引起瘙痒和水肿,严重的可诱发窒息,导致死亡。
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
①站在昆明湖边
②总觉得这里面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荒诞感
③皇家园林在这秋阳照耀下显得既庄严灿烂
④又倒映在昆明湖如镜的水面上
⑤天高日朗,缕缕白云飘在蓝天
⑥又典雅秀丽
⑦真是一幅“云淡风轻两无心”的悠闲画图
⑧我看着天,看着云,看着这一幅园林美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③⑥①②⑧④⑤⑦
C.⑤④⑦③⑥①⑧②
D.①⑧②③⑥⑤④⑦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额宝转入时系统繁忙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网络不给力造成的,请尝试更换环境或连接WIFI,如果未能解决或依然有异常,请致电人工客服协助处理。
B.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C.中国周边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大国战略遏制的综合影响,热点问题特别是争端升温带来的风险,以及分离势力和恐怖主义势力制造的暴恐活动等。
D.中国航天2015年航天发射持续高密度完美收官,全年共实施19次航天发射任务,将45颗中外航天器成功送入太空。
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车市进入“金九银十”,希望在产品和服务上
,拉动需求。各大网站为您采集了各地最新热车降价行情,供您参考。
②从“引资”到“选资”,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我国双向投资开启更加平衡、
的新航程,奏响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互动的“共赢曲”。
③未来,国有企业应发挥这个优势,不断扩大对外投资和合作,带动基建、研发、材料等多个领域形成
的格局。
A.齐头并进
双管齐下
并驾齐驱
B.双管齐下
并驾齐驱
齐头并进
C.双管齐下
齐头并进
并驾齐驱
D.并驾齐驱
双管齐下
齐头并进
12、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截止2015年11月21日,《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上映首日以3220万的单日票房,问鼎单日票房。
B.《第一财经日报》独家获悉,来自权威调查部门的中国未来人口发展战略报告已经上递到中央决策层,该报告提出了立即放开全面二孩政策。
C.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
D.据悉,我国现在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除非洲外,大多数国家都是在60岁——65岁,这说明我国的平均退休年龄与多数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1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一线城市逐步收紧城市人口扩张的趋势,又存在生活成本高、居住压力大、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而二三线城市正在迅猛发展,所以
。
A.“北上广深”对90后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减弱,二三线城市正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心
B.二三线城市正逐渐成为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心,“北上广深”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减弱
C.90后大学毕业生对“北上广深”的青睐正在逐步减弱,选择二三线城市就业的越来越多
D.90后大学毕业生选择二三线城市就业的越来越多,对“北上广深”的青睐正在逐步减弱
1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
面对同一个作文题目,同龄人的观点
①
是不相上下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拉开差距靠的就是语言了。
②
语言的锤炼,非一日之功。语言的形成和构建,核心
③
来源于阅读,实际取决于考生视野的宽度和思维的深度。
④
语言的锤炼比较难,
⑤
只要平时用心,多阅读多积累,提高语言能力
⑥
是有路可循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应该
而
仍然
尽管
但
也
B
一定
当然
?
因为
所以
就
C
可能
但是
必然
虽然
那么
仍
D
尽量
?
最好
即使
也
都
15、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3分
)
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16、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7、下列句子中,传统礼貌用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B.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C.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D.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二、古代诗歌鉴赏(3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日夜湓亭望月【注】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本诗作于元和十三年(818)中秋夜,时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已被贬江州司马,居于浔阳。
1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同样是在八月十五的明月之夜,去年诗人在皇家街园曲江杏园边赏月,今年就被贬到江州,境遇改变,令人感慨。
B.
颈联“西北望乡”“东南见月”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何处是”“几回圆”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苦之情。
C.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表现出诗人历经磨难之后极其复杂的心理状态,耐人寻味。
D.
全诗慨叹物是人非。今昔殊异,表达了诗人诲居生活的愁闷,其感情基调与《琵琶行》一脉相承。
三、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写一本小说不容易,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平常人读小说,往往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旨,所以就随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这个态度,据我看来,是不大对的。小说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不是完全因为它“小”而易读,可供消遣。
反之,它之所以能够存在,正因为它有它特具的作用,不是别的文体所能替代的。小说是讲人生经验的。我们读了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哲学能教咱们“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说说得那么有趣,那么亲切,那么动人。因为哲学板着面孔说话,而小说则生龙活虎地去描写,使人产生兴趣,因而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历史也写人间,似乎与小说相同。可是,一般来说,历史往往缺乏文艺性,使人念了头疼;即使含有文艺性,也不能像小说那样圆满生动,活灵活现。历史可以近乎小说,但代替不了小说。世间恐怕只有小说能原原本本地描画人世生活,并且能暗示出人生意义。就是戏剧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因为戏剧须摆到舞台上去,而舞台的限制往往让剧本不能像小说那样自由描画。于此,我们知道了,小说是在书籍里另成一格,它不是仅供我们念着“玩”的。
读小说,第一能让我们得到益处的,便是小说的文字。世界上虽然也有文字不甚好的伟大小说,但是一般来说,好的小说大多是有好文字的。所以,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注意它的内容,也须学习它的文字,看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出复杂的物态心态来,看它怎样用最恰当的文字,把人情物状一下子形容出来,使其活生生地立在我们眼前。况且一部小说。有景有人有对话,千状万态,包罗万象,更使我们心宽眼亮,多见多闻,假若我们细心去读的话,它简直就是一部最丰富的最好的模范文。
文字以外,我们该注意的是小说的内容。要断定一本小说内容的好坏,颇不容易,因为世间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作为小说的材料,实在不容易分别好坏。不过,我们可以这样来决定:关心社会的便好,不关心社会的便坏。这似乎是说,要看作者的态度如何了。同一件事,在甲作家手里便当作一个社会问题而提出,在乙作家手里或者就当作一件好玩的事来说。前者的态度严肃,关切人生;后者的态度随便,不关切人生。那么,前者就给我们一些知识,一点教训,所以好;后者只是供我们消遣,白费了我们的光阴,所以不好。
一部好的小说,必是真有的说,真值得说。它决不求助于小小的技巧来支撑门面,作者要怎样说,自然有个打算,但是这个打算绝不是把故事拉得长长的,好多赚几个钱。所以,我们读一本小说,绝不该以内容与穿插的惊奇与否去定好环,而是要以作者处理内容的态度和怎样谋篇布局去定好环。假若我们能这样去读小说,则小说一定不是只供消遣的东西,而是对我们的为人处世和文学修养都大有裨益。
(摘编自老舍《怎样读小说》有删改)
材料二:
《中华读书报》记者舒晋瑜在北京专访《小说课》作者毕飞宇。
舒晋瑜:您以经典的标准选择篇目,《小说课》除汪曾祺的作品外几乎没有当代作品,仅仅是篇幅和时间的限制,还是另有原因?您怎么看待当代作品和经典之间的距离?
毕飞宇:当代作品讲得少是因为我缺少自信。讲过世的作家的作品相对来讲更安全,如果我讲余华,他也许会告诉我,他可没那个意思,那我的脸还要不要?——这是玩笑了。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当代文学里有非常好的作品,但它到底有没有可能成为经典,我们都不知道。
经典的产生过程极其诡异,它需要内部因素,外部的条件也得具备,有些时候一部经典作品的产生可能是历史给这个作家、这个作品带来了特别的机遇。
就作品本身而言,我认为当代文学已经产生了不少的杰作,许多作品的品相比现代文学的经典甚至更好,但是,当代文学的体量太大了,经典是一间小屋,它究竟能放多少东西呢?没有人知道。
舒晋瑜:在不断重读的过程中,您对经典作品有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吗?
毕飞宇:我不记得是谁说的了,经典就是可以反复阅读的东西,千真万确。鲁迅的代表作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了,现在再读,还是有新的发现,还是能带来审美上的震撼。我对王彬彬教授说,鲁迅的小说确实是太好了。过去我们过分在意鲁迅的思想。而实际上,这个作家的文本意识特别强。我现在是这样看待经典重读这件事的,它在骨子里有一个年纪的问题。我们读经典的时候往往很年轻,二十来岁,可是,写经典的作家阅历已经很丰富了,这个年龄落差就会带来一个问题,阅读的理解力达不到写作的理解力,我们没有对话的能力。等我们也到了一定的年纪,我们的理解力长进了,这时候再读,就有了对话的资格。这个时候你对许多字句甚至是标点符号就会有新的感受。
舒晋瑜:平时的阅读中,所有喜欢的经典作品您都这么翻来覆去地对比着看吗?包括不同版本的同部作品?
毕飞字:我阅读经典小说,基本不能用“阅读”这个词,对我来说这个词太正式,其实我把玩的心更多,有点像玩古玩。我不玩古玩,我就把经典当做了古玩,很省钱的。我的重点不在看,而在摩挲,把宝物放在手上一遍又一遍的。我读经典是这样的心态,非常快乐幸福,我就是喜欢,我觉得这是最好的阅读方式。
舒晋瑜:我无法想象您如何把玩一部作品。
毕飞宇:我看小说,有时候一页纸可能花半个小时,等我把这一页翻过去,才明白过来,我的眼睛里并没有小说,我早就沿着小说的场景岔出去了,沿着作家的描写对象按照自己的想象“飞”出去了。
舒晋瑜:您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毕飞宇:你也不是外人,那我就说了,我是土地上生长的艺术家,本质上我是艺术家,很不靠谱,斜着生,歪着长,如果风调雨顺,我也可以结几个果子,好不好吃不关我的事。
舒晋瑜:《小说课》中的内容,跨度有多大?
毕飞宇:比较大,我的好友现余亮替我算过了,从《水浒》到汪曾祺,六百年。
(摘编自《毕飞宇谈怎样读小说》,有删改)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老舍认为我们只有读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读哲学、历史、戏剧等作品做不到这一点。
B.
老舍认为分析一部小说内容的好坏,应主要从作者在作品中对社会人生和事件的态度的角度入手。
C.
华飞宇认为经典作品需要反复阅读,随着阅历的丰富、理解力的长进,读者会具备与作者对话的能力,不断有新发现、新感受。
D.
“很省钱的”“很不靠谱,斜着生,歪着长”“我的好友现余亮曾替我算过了”等表现了毕飞宇语言朴实幽默,使得访谈气氛更加融治。
20、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老舍认为能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复杂的物态心态,最恰当的文字形容人情物状的小说,才是让我们受益匪浅的最好的小说。
B.
老舍认为读小说时,只要我们关注作者处理内容的态度和谋篇布局的方法,就一定能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提高文学修养。
C.
毕飞宇认为当代文学的诸多优秀作品不确定能否成为经典,这是他缺少自信而在《小说课》中讲得少的重要原因。
D.
舒晋瑜运用“追问”,从“不断重读”到“翻来覆去地对比着看”再到“如何把玩一部作品”,及时抓住新亮点,拓深、拓广访谈内容。
21、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本次访谈核心话题的一项是(
)(
3分
)
A.
您怎么看待当代作品和经典之间的距离?
B.
在不断重读的过程中,您对经典作品有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吗?
C.
平时的阅读中,所有喜欢的经典作品您都这么翻来厦去地对比者看吗?
D.
我无法想象您如何把玩一部作品。
22、
阅读小说时,老舍的“念着玩”和毕飞宇的“把玩”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析。(
4分
)
23、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6分
)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幸福的光亮
张金凤
小区临街的店铺,可谓五花八门。理发店、电脑维修店、童装店、早餐屋……只有一间店铺还闲着。它比别家的租金略高,但门前环境也最好:地面宽敞,绿化带植被茂盛,还有
巨大的合欢树,如同撑着一把大伞。合欢树下是街坊大妈们平日聊天休闲的场所,平时热热闹闹。但今天,这棵树下却静得很———那家空置的店铺终于来了房客。一个年轻妇女一手抱着个可爱的小孩,另一只手拿笤帚在扫地。男人在店铺里清理杂物。这个孩子,叫旺旺。
没多久,大妈们就了解到这家新房客的情况——听说男主人找了家工厂上班,一家人从乡下刚进城,结婚时欠了债,在老家挣不到钱,进城来打工挣钱。
白天,他们家敞着门,几个月大的小孩在一个凉席上玩儿,旺旺妈就在旁边穿手链、剪线头、缝玩具,总也不闲。
没成想,没过多久,就遇到了麻烦。旺旺爸骑摩托车不小心撞断了腿,治疗费用让这个小家难以承受。旺旺爸在医院久住不起,回了家,小夫妻俩夜里的哭声,隔着门都传出很远。
旺旺妈率先振作起来。她把家隔成两半,锅碗瓢盆和简易的木板床塞进小小的隔间,更大的地方放了货架,“旺旺超市”开张了。
早上,她把丈夫的竹椅和孩子的小床搬到合欢树下,给他们摆上热腾腾的早饭。太阳移,树荫动,旺旺妈便将竹椅小床不断往树荫里挪。她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把笑容带给丈夫、孩子和每一位顾客。
小区里的人,渐渐地都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因为旺旺妈乐观,看着喜气,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做事利索。别看店面小,货却备得很全。她娇小的身躯跨上大号摩托,先去批发市场上货,再到蔬菜市场进水果和青菜。“好卖就卖,卖不掉的我就吃了。”她笑呵呵地说。
这天,旺旺妈操刀削土豆皮,将十几个土豆切丝浸泡着。本是要自己吃的,却被买菜的客人看中了,非要买去,还经常预定。旺旺妈的食材生意,借助土豆丝拓展开。她开始做些加工好的净菜,回家下锅炒炒就能吃,生意愈发红火。虽然腿上有伤,但旺旺爸开始力
能及地给家里帮帮忙,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
合欢树下的老人们说,旺旺家真不容易。小区里分布着好几个超市,三步一户、五步一家的,西门口刚开了个大型超市,生鲜齐全。要不是旺旺一家勤劳能干,这小超市很难支撑下去。
旺旺超市开了一年多后,旺旺爸终于康复了,全心帮妻子打理小超市。买卖虽小,却是一家人的根基。他们家水果蔬菜新鲜好吃,品质有保证。不跟别人硬拼价格,而是拼服务和时间:大清早出门,想买些东西,只有旺旺家早早就开着门,旺旺妈正在整理刚刚批发回的蔬菜,都是最新鲜的食材。晚上,别家超市都是九点关门,只有旺旺超市的灯一直亮到十点半。刚来的时候,她还是满脸羞怯、白白净净的模样,现在已成为面颊黑红的干练店嫂。
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后来有了上门送货的配送车,可她还是自己往批发市场跑。她说,有些居民想买的东西,还得她去淘。只有自己亲自挑,才能上到最好的货。
随着网上购物的飞速发展,旺旺超市门口暂存的快递多起来。无论多忙,旺旺妈都将物件保管、交接得非常仔细。她还专门腾出一个大纸箱放快递,旺旺超市成了个小型中转站。
取快递的人说,你收点费吧,要不我们以后不好意思麻烦你。可旺旺妈执意不收,邻居间这么点小事都不能托付吗?我一没花本钱,二没花劳动,哪里能要你们的钱呢?以后也尽管往这里放,我收一件收十件都一样,不耽误多少工夫。
去年夏天,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门口一块纸牌上写着:有事外出,歇业一周。旺旺超市自开业以来,几乎没有关过门,实在有事,最多关门半天。这次是怎么了?
再次营业的时候,旺旺妈满脸灿烂的笑容。邻居问,这几天干啥去了?她说:“去北京旅游了。旺旺就要上学了,我们两口子也从来没出过远门。这次去北京好几天,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
她将招牌和灯盏重新擦拭一遍,到了晚上,“旺旺超市”那盏灯更加明亮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平时热热闹闹的合欢树下变得十分安静,
表现了街坊大妈们对店铺新来房客的好奇,引出了对新房客一家的介绍。
B.
旺旺爸遭遇车祸后,旺旺妈率先振作,置办货架开小超市,并以儿子的名字“旺旺”命名,寄予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C.
旺旺超市是一家人的根基,夫妻二人共同打理超市,水果蔬菜新鲜,价格也比其他超市便宜很多,因而生意红火。
D.
“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
”旺旺妈自豪的语气说明一家人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改善。
25、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第一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所,而合欢树这一物象与主人公一家的形象
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有助于表达主题。
B.
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增强感染力,如夫妻俩痛哭,与下文“脸上逐渐有了笑容”
“满脸灿烂的笑容”形成对比,塑造了人物形象。
C.
“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这一情节的设置,既表现了超市的生意好,同时也设置了悬念,使行文有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
小说在塑造旺旺妈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
还通过合欢树下老人们的评价侧面烘托形象。
26、
旺旺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
)
27、
小说以“幸福的光亮”为题,有哪些内涵?(
6分
)
四、写作(60分)
2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日前,新冠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去世。他向身边人发出疫情早期预警时,知道这样做有风险,是医者仁心的担当意识,让他鼓起勇气吹出预警疫情的哨音。此后,他坚守在抗疫一线,并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在病床上他对记者表示,希望尽快治愈,重返前线战场。——《中国青年报》
②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臧克家《有的人》
③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人民开道者,不可令其困厄于荆棘。——网络格言
读了以上三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恰当引用三则材料,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要求议论文文体。
答案
1、C
A项强调的是“叠加原理”;B项陈述的对象是“计算能力”,强调的重点也是“计算能力”;C项陈述的对象是“量子计算机”,与文段话题一致;D项强调的是“操纵更多的量子”。所以从话题统一的角度来看,此题答案应为C项。故选C。
2、
B
第一空,“迎刃而解”,比喻主要的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的问题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解决。“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第一个空说的是有了量子计算机,一些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大规模计算难题就会顺利得到解决,用“迎刃而解”恰当。
第二空,“纵横交错”,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形容情况复杂。“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第二个空形容的是“城市公路网”,用“纵横交错”恰当。
第三空,“棋高一着”,棋艺高人一步,也比喻技高一等。“技高一筹”,稍强一些,技术高人一等。第三个空是说让我方机器人胜过敌方机器人,用“棋高一着”恰当。
第四空,“应运而生”,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第四个空所在句子是说更安全的量子通信随着信息科技日益走向智能化而产生,用“应运而生”恰当。故选B。
3、B
本题A项,语序不当,应先计算路线的长度,避开道路拥堵,再筛选出最佳出行路线。
C项,“计算所有路线的长度,以避免拥堵”不合逻辑,计算所有路线的长度不能避免拥堵。
D项,“回避道路拥堵”搭配不当,应改为“避开道路拥堵”;语序不当,应把“同时计算所有路线的长度”放在“能”后。故选B。
4.
A
亲密无间: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联系上下文,谈的是“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者”之间相互融合的关系,故选“亲密无间”。
自然而然: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大势所趋:整个形势发展的趋向。小说课实现了三者的交叉融合,强调不受外力影响,而不是发展趋势,故选“自然而然”。
解读:阅读解释。阐明:讲明白(道理)。根据语境,应该是对作品进行“解读”。
彰显:鲜明地显示。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文学趣味、观念和立场”,应该是显示出来,故选“彰显”。故选A。
5.
C
“?小说课”与“从口头讲授到整理出版”对应,“接受对象”与“从学生听众扩展至读者大众”对应。据此排除ABD。故选C。
6.
C
文中“大师的批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项,直接引用。B项,着重强调。C项,特殊含义。D项,反语讽刺。
7.C(A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B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一般为贬义词。D分崩离析: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
8.D(A搭配不当,“大环境”是“高发期”主宾搭配不当。B不合逻辑,删除“不被”。C表意不明,“离开奶奶和妈妈”有歧义)
9、【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可以结合前后语境考虑,①⑧②为总结句,放在最后。描写景物的段落,通常是先写景后抒情,所以选择C项。
10、【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句式杂糅,“余额宝转入时系统繁忙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网络不给力造成的”改为“余额宝转入时系统繁忙的原因一般是网络不给力”。B项并列结构不能一一搭配,“降低”和“流通环节”搭配不当。D项语序不当,“持续高密度”应放在“2015年”后。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11、B
双管齐下: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并驾齐驱:形容齐步前进,不分先后,也可指力量、水平、才能、程度等不相上下。齐头并进:几支队伍并行前进,也指几个事情同时展开。
12、D。A成分残缺,在“问鼎单日票房”后面加“冠军”。B搭配不当,在“政策”后加“的建议”。C语意不明,“180多家”不知是修饰其后名词“医院、照相馆、出版社”中的哪个。
13、A。注意和上文逻辑关系的对应,注意话题的一致性。
1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①空可思考填“应该”或“可能”;②③处应填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④⑤处根据句意填表示让步关系的关联词。综合判断A项恰当。
15、答案
B解析
此题为今年新增题型,考查“语言得体”。B项,“本人”与“校”分为主、客方,而“敝”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故此处“敝校”不当,应改为“母校”以显亲切。
16、
答案:B(A项采用拟人修辞,将“东风”人格化;C项亦采用拟人修辞,将“芍药”“蔷薇”人格化,说“芍药”“有情”、“含春泪”,说“蔷薇”“无力”、“卧晓枝”;D项也是采用拟人修辞,将“南风”人格化,说“南风”是自己的“旧相识”,说它“偷开门户”“翻书”。B项是对仗工整的诗句,不含比拟修辞)
1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A项,“惠存”,敬辞,表示请(对方)保存。D项,“斧正”,敬辞,表示请别人修改文章。C项,“垂询”,敬辞,表示别人(一般是长辈或上级)询问自己。这三项都是敬辞错用。B项,“赐教”,敬辞,表示给予指教。
18、
A
理解错误,“昔年八月十五夜”中的“昔年”并非“去年”,而是“往昔、往年”之意。
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全诗歌的大意是:往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佳节;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浦沙头水馆前度过;向着西北望也看不到家乡,人在东南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秋风吹过无人理会这凄凉的秋意,今晚清朗的月光还似以往。月亮在古典诗歌里,明月寄托相思,承载着抒情主人公的怀乡思亲之意。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的思乡情怀。
19、
A
A项,“只有读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读哲学、历史、戏剧等作品做不到这一点”说法绝对,原文“哲学能教咱们‘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说说得那么有趣,那么亲切,那么动人”“历史往往缺乏文艺性,使人念了头疼;即使含有文艺性,也不能像小说那样圆满生动,活灵活现。历史可以近乎小说,但代替不了小说”强调的是哲学和历史也能让人明白人间,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只是它们不如小说那么形象、有趣。故选A。
20、D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能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复杂的物态心态,最恰当的文字形容人情物状的小说,才是让我们受益匪浅的最好的小说”错误,原文“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注意它的内容,也须学习它的文字,看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出复杂的物态心态来,看它怎样用最恰当的文字,把人情物状一下子形容出来”是就读小说应该注重读什么内容而言,并没有说什么是最好的小说。
B项,“只要我们……就一定能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说法绝对,原文“我们读一本小说,绝不该以内容与穿插的惊奇与否去定好环,而是要以作者处理内容的态度和怎样谋篇布局去定好环”说的是读小说评价好好的标准。
C项,“这是他缺少自信”错,“当代作品讲得少是因为我缺少自信”只是他的自谦之说。故选D。
21、
A
分析材料二,本次访谈的核心话题是“怎样读小说”,而“您怎么看待当代作品和经典之间的距离”是由核心话题延伸出来的话题。故选A
22、
①老舍的“念着玩”指随便一看,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只供消遣;②毕飞宇的“把玩”指反复揣摩着读,把自己的想象融入到作品情境中去读。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老舍的“念着玩”,出现在文章第二段段尾“于此,我们知道了,小说是在书籍里另成一格,它不是仅供我们念着‘玩’的”,指的是平常人读小说的态度,理解该词的语境在第一段“平常人读小说,往往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旨,所以就随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据此概括出答案即可。
毕飞宇的“把玩”的例句,首先找到文中对“把玩”的解读,语境是“我把玩的心更多,有点像玩古玩。我不玩古玩,我就把经典当做了古玩,很省钱的。我的重点不在看,而在摩挲,把宝物放在手上一遍又一遍的”“我看小说,有时候一页纸可能花半个小时,等我把这一页翻过去,才明白过来,我的眼睛里并没有小说,我早就沿着小说的场景岔出去了,沿着作家的描写对象按照自己的想象‘飞’出去了”,再据此概括出毕飞宇的“把玩”指反复揣摩着读,把自己的想象融入到作品情境中去读。
23、
①首先对错误的读书态度予以否定,说明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②进而谈论了小说较哲学、历史、戏剧等其他文学类型的优势,点明小说在书籍里另成一格;③最后教给我们阅读小说的方法。
材料一共有五段,共分为三个层次,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进行分析。
第一段为第一层,开头亮明观点“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然后“平常人读小说……这个态度,据我看来,是不大对的”对错误的读书态度予以否定;
第二段为第二层,“哲学能教咱们‘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说说得那么有趣,那么亲切,那么动人”“历史往往缺乏文艺性,使人念了头疼;即使含有文艺性,也不能像小说那样圆满生动,活灵活现”“戏剧须摆到舞台上去,而舞台的限制往往让剧本不能像小说那样自由描画”分别比较了小说与哲学、历史、戏剧等其他文学类型的不同,得出结论“于此,我们知道了,小说是在书籍里另成一格,它不是仅供我们念着‘玩’的”;
第三、四、五段为第三层,分别从“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注意它的内容,也须学习它的文字”“文字以外,我们该注意的是小说的内容”“我们读一本小说,绝不该以内容与穿插的惊奇与否去定好环,而是要以作者处理内容的态度和怎样谋篇布局去定好环”三个角度论述,教给我们阅读小说的方法。
24、C
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C项,“夫妻二人共同打理超市,水果蔬菜新鲜,价格也比其他超市便宜很多,因而生意红火”错误。原文信息是“小区里的人,渐渐地都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因为旺旺妈乐观,看着喜气,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做事利索。别看店面小,货却备得很全。她娇小的身躯跨上大号摩托,先去批发市场上货,再到蔬菜市场进水果和青菜。‘好卖就卖,卖不掉的我就吃了。’她笑呵呵地说”“她开始做些加工好的净菜,回家下锅炒炒就能吃,生意愈发红火”,可见选项原因提取不全不准,应该是因为主人乐观、办事利索、勤劳肯干、加工净菜、超市货全。故选C。
25、
D
D项,“小说在塑造旺旺妈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
还通过合欢树下老人们的评价侧面烘托形象”错误。没有心理描写。
26、(1)乐观开朗。
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笑容感染了身边的人。
(2)勤劳能干,做事利索。
善抓商机,做加工好的净菜;娇小的身躯与大号摩托形成对比。
这些细节表现了旺旺妈肯吃苦,勤劳能干。
(3)热心助人。
亲力亲为,为顾客精心挑选商品;免费帮邻居保管快递物件,交接仔细。
(4)关爱家人。
丈夫干不了重活,毫无怨言,悉心照顾家人。
27、(1)旺旺超市的灯发出的光亮。
在营业期间,旺旺超市的灯每天亮到很晚。
后经过旺旺妈的擦拭,灯光更加明亮。
(2)旺旺妈内心的希望。
旺旺妈在困境中心怀光亮,不放弃希望,乐观面对。
(3)揭示小说的主题,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旺旺一家通过劳动创造了幸福光明的生活。
题干为:小说以“幸福的光亮”为题,有哪些内涵?答题模式:浅层意+深层义(修辞义,比如象征比喻义;性格特征;主旨情感等)
答案解析(1)“旺旺超市的灯发出的光亮”为浅层本义,在文中具体指在营业期间,旺旺超市的灯每天亮到很晚(晚上,别家超市都是九点关门,只有旺旺超市的灯一直亮到十点半)。结尾部分后经过旺旺妈的擦拭,灯光更加明亮(她将招牌和灯盏重新擦拭一遍,到了晚上,“旺旺超市”那盏灯更加明亮了)。
(2)“旺旺妈内心的希望”指深入挖掘的象征比喻义,主要表现在丈夫受伤后很快擦干泪水振作起来,可见旺旺妈在困境中心怀光亮,不放弃希望,乐观面对,自信勇敢。
(3)主旨情感方面,揭示小说的主题,启示我们这光亮不仅是希望更是快乐幸福,幸福的获得不仅靠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更需要顽强拼搏不屈不挠勤劳踏实的行动,需要抓时机、想办法、双手打拼、奋斗出来的,也就是要通过劳动发家致富,创造未来,赢得美好光明的新生活。
28、【答案】例文:
缅怀李文亮,向抗疫英雄致敬
——致敬这样的人
经过全力抢救,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李文亮终究离开了人世。疫情面前,每一条生命都是珍贵的,每一声与病毒搏击的呐喊都值得倾听。公众为良知和正义鼓掌,向李文亮和所有奋战在抗疫战争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死者已矣,生者如斯。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我们依然面临着严峻和复杂的形势。各行业各部门在这个时候都要继续提高警惕,积极救治患者,遏制疫情的蔓延,捍卫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打赢抗疫战争,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心。疫情的变化不等人,面对被新冠病毒夺取生命的罹难者,惟有擦干眼泪,负重前行,才能告慰他们的灵魂。现在,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医疗力量都来到了湖北、来到了武汉,来自海内外的爱心援助也源源不断地发往疫情严重地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遇到困难一起扛,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抗疫战争。
打赢抗疫战争,我们要尊重医护人员的专业价值。无论是新冠疫情爆发的当下,还是疫情平息以后,都要尊重医护人员的专业价值。医生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吹哨人”,必须尊重他们的专业判断,保护他们在业务领域发声建言的权利,及时响应来自一线的预警。医护人员是冲在抗疫战争最前面的战士,也是疫情中最需要呵护的人。当前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防护物资欠缺的问题,不管怎样,必须优先保障对一线医护人员的供给,扫除他们工作上的后顾之忧。对因为工作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的医护人员,要全力救治,容不得一点怠慢,让更多的“李文亮”坚强地站起来。
打赢抗疫战争,我们要全国一盘棋。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对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李文亮医生生前的一些遭遇,反映出当地疾控体系存在不容忽视的短板。人们哀悼李文亮,也不禁惋惜,如果他的“哨声”被更及时地倾听,如果新冠肺炎能更早地得到重视,也许疫情的破坏可以控制在更小的范围。这都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不足,认真汲取教训,切实提高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作为医生,李文亮向身边人发出疫情早期预警时,不是不知道这会给自己带来风险。是医者仁心的担当意识,让他鼓起勇气吹出预警疫情的哨音。生者奋然,死者安息。愿医务工作者的付出都得到铭记,愿所有为战胜疫情作出的牺牲都不被辜负。
【解析】审题:
材料一讲述的是李文亮医生预警新冠疫情,并不惧危险、投身工作、最终不幸被新冠肺炎夺去生命的事迹。从中,我们感慨于他的专业性警惕、英雄般的担当,更为他的离世而痛心。材料二选自臧克家的《有的人》,在最艰难的时刻里,我们重读《有的人》,眼前浮现出了李文亮医生及千千万万为社会、为国家、为他人奉献担当的形象。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是装腔作势、作威作福?还是心怀人民,勇敢无畏?值得每个人思考。材料三是一句网络格言,李文亮医生的勇气、爱心和智慧都令人心痛,但是,他的逝去让人寒心,毕竟“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但愿,这样的悲哀会越来越少。我们会努力让社会变得更加公正透明。一个李文亮倒下去,千万个李文亮站起来,而社会也应该给予这些英雄以理解、尊重与回报,向英雄致敬。
参考立意:
1.愿做一束光亮,驱散魑魅魍魉。2.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3.向坚守一线抗击疫情者致敬。
4.最勇敢的医者,最智慧的勇士。
5.社会需要更多的“李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