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一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量一量》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面积》中的第二课。本课是让学生经历用画格子、数格子的方法测量封面,通过交流各自测量结果,并在对彼此不同的测量结果的质疑与反思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认识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使1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变得直观、具体,看得见,摸得着。根据这种学习方法,完成对于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教学。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与1平方米等面积单位的表象,让学生学习有意义的数学,使知识与技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对面积的概念已经有了感性认识,知道了要在画格子、数格子的动手实践中测量物体面积的大小,因此面积单位的教学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使学生体会测量面积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而导出常用的面积单位。让学生在眼、手、脑的多种感官参与下,感知教学内容,从而获得知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知道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并能运用面积单位估测物体表面的面积。
3、通过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感知它们的大小。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并能运用面积单位估测物体表面的面积。
教学准备:
大小不一的方格纸,长方形方格纸(每人一份),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蚂蚁、小青蛙、小马都要搬新家了,于是它们每人定制了一张新床,可是马虎的送货员小猴子却把它们的床送错了,闹出了一场笑话,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都是面积单位惹的祸。这节课我们就在量一量中认识面积单位。板书:量一量
(设计意图:以这样的童话故事引入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动学生的求知欲,是一堂完美的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体会面积单位要统一。
(1)小组合作,用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方格纸测量数学书的封面有多大。
(2)分小组汇报各自的结果(结果不同)。
(3)质疑讨论:结果为什么不同。
(4)如何才能让我们的结果一致。学生不难得出,要采用相同的方格纸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如果把一个方格纸看作一个面积单位,那么只有统一了面积单位才能更准确地知道面积的大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选方格纸测量面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也深了学生的认识,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1平方厘米
(1)师: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厘米2。
板书:1厘米2用字母表示为1cm2,读作:1平方厘米。
同桌间互读,互说。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面积单位,难免感到生疏,于是我在这里让学生反复读说1厘米2,能起到强调的作用。)
(2)自己动手做5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方格。
(3)动手比一比,1厘米2到底有多大。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4)用自己制作的面积为1cm2的方格纸量一量,数学书的封面面积大约是多少厘米2?
(设计意图:在对1平方厘米有了具体认识后,让学生用自己制作1cm2的方格纸估量数学书封面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既是对前面教学环节的呼应,也让学生对1平方厘米有更直接的认识。)
学生汇报各自的结果,再次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5)想想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用厘米2作单位?学生举例。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子使抽象的面积单位在学生的思维中变得直观、具体,看得见,摸得着,能更好地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连接。)
3、认识1平方分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平方厘米,并举出了哪些物体可以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来量,那么你们觉得课桌的面积用平方厘米来量怎么样?(学生可能感觉太麻烦了)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度量稍大图形的面积,一般以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作单位。
教师出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揭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1分米2用字母表示为1dm2,读作:1平方分米。同桌间互读,互说。
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分米大约有多大?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
请学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量数学书封面的大小。
得出:用不同的面积单位去测量同一个物体,其结果不相同。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方格纸量桌面面积的时候,学生会感到面积单位太小,量起来很麻烦,于是产生认识更大面积单位的渴望,此时把1平方分米介绍给学生,起到了很好地过渡作用,同时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认识1平方米
(1)教师提出问题:a:如果要量教室等更大物体的面积有多大时,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面积单位更合适呢
b:1平方米有多大
(2)学生小组合作,独立完成。
(3)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学习知识的经验基础上,让学生围绕教师的问题展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真正做到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5、学习面积单位的书写。
(1)根据教师的板演,学生观察,找出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练习书写,教师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能正确的书写面积单位很重要,设计这一环节,既能让学生规范地写出面积单位,也能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过渡语: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2、1分米2、1米2,知道了它们的大小,并能正确地进行读写,那么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通过我的考验吗?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智力大闯关!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现在你知道的面积单位有哪些?请从小到大写出来。
2、课件出示:教材44页1题。用适当的面积单位(cm2,dm2, m2)
(1)一间房屋的地面面积约是50( )。
(2)一张邮票的面积约是6( )。
(3)练习本的面积约是2( )。
(4)单人床的面积约是2( )。
3、帮小猴子把新床送到小蚂蚁、小白鹅、小马的家。(课件出示)
小蚂蚁 6米2
小青蛙 9厘米2
小马 8分米2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和情境的创设相呼应,既能使课堂生动、有趣,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使整个课堂情节比较完整。)
4、课件出示:教材44页2题,学生完成。
图1的面积是__cm2,图2的面积是__cm2,图3的面积是__cm2。
5、教材44页3题。先估计下面图形的面积,再用1cm2的面积单位量一量。(课件演示)
6、同桌合作,用自己制作的方格纸拼出面积是8厘米2的长方形。
(设计意图:为下节课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做铺垫。)
四、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师结束语: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仔细思考、不断实践,就一定能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五、布置作业。
板书:
量一量
面积单位: 厘米2 、 分米2 、 米2
1厘米2(1cm2),读作:1平方厘米
1分米2(1dm2),读作:1平方分米
1 米2( 1m2 ), 读作:1平方米
①
②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