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分物游戏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分物游戏北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19 20:3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执教人:汪香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把小数目的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力目标:
会用图示或者语言表达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并能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情感目标:
经历与他人讨论、交流平均分物体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分物游戏》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学习除法,属于概念内容。除法是小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其意义是建立在“平均分”活动基础上的,理解除法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小学阶段较为基础和核心的内容之一。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学习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具备较好的读图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且已经具备了加、减、乘法的数学活动经验。但二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而形象思维能力又占主导,这就决定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必须积累平均分是数学活动经验,理解平均分的具体意义。
【设计理念】
创设“分物游戏”的具体情境,有层次地将“平均分”的具体意义渗透于一系列活动中。“分桃子”让学生感受分法的多样性,同时感受分的一样多的方法最公平,从而让学生感知学习平均分的必要性;“分萝卜”让学生感受分物活动中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一致性;“分骨头”在前面两个活动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的方式独立思考,用图形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从而让学生经历分物活动的过程,初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平均分物的活动经验,为后面正式学习除法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平均分”,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引导探究,合作交流,观察归纳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学具(小棒)、教师教具(小棒)
【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设计:
2.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一)创设情境“分桃子”
出示课件:小猴淘淘生日请来了2只猴子,3只小兔,3只小狗,准备了很多好吃的给大家。你能帮淘淘分一分食物吗? 提出问题:
2只小猴分4个桃子,可以怎样分?
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汇报。 让学生通过“分桃子”的活动,比较各种分法,初步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
(二)活动操作“分萝卜”
3只小兔分12根萝卜,要让每只小兔分到同样多,该怎样分? 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思考。 用小棒当萝卜,独立操作;
交流汇报。 让学生感知分物活动中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一致性。
(三) 抽象感知“分骨头” 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几根? 层层递进,认识平均,用符号图演示分法。 尝试用书面的形式记录自己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交流汇报。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独立思考,用图形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从形象走向抽象。
(四) 巩固应用 12朵花插到3个花瓶,平均每瓶插()枝。
14支铅笔放到2个铅笔盒里,平均每个铅笔盒放()支。
排队游戏。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在排队游戏中陪伴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完成练习;根据教师指令排队站,根据队形用歌谣说算理。 巩固练习,在游戏活动中积累分物经验,用歌谣说平均分的算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总结回顾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总结回顾

总结回顾
巩固提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