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杯玉盏怎敌咱木人石心,这才是我们经受住执政考验的关键。
B.今年入夏以来,长江流域、黑龙江领域,五风十雨,洪峰连连,水患不断,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C.他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历经层层筛选,终于走到了飞行员选拔的最后一关,同来的二十多人只剩下他一人,这时已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
D.为了做一名优秀的歌手,她多次到北京拜师学习,每次下车伊始便直奔老师家,舍不得浪费一分钟。
解析:选A。B项,“五风十雨”即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C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指事情的成败、好坏完全出于一个人的策划。 D项,“下车伊始”指官员到任。望文生义,误解为“一下车”的意思。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贺岁大片《让子弹飞》即将创造岁末票房新高,在影片中葛优和姜文的搞笑表演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B.腾讯公司宣布很可能于近期在装有360杀毒软件的电脑上暂停提供QQ聊天的服务,消息一出如石破天惊,引起了不少网友的担忧。
C.笔者认为,面对急剧升温且呈盲目发展状况的房地产行业,政府主管部门应高屋建瓴,全面加强市场的政策引导和监督管理。
D.在排球比赛中,十六班同学顽强拼搏,把对手打得前仰后合,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解析:选C。A.无所不用其极: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手段都使得出来,贬义,不合语境。B.石破天惊:多用于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不同凡响。这里用于媒体的消息惊人,属误用。C.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D.前仰后合:形容大笑、疲倦、醉酒时,身体前后晃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综合多次调查结果,贾樟柯在理工科学生中的知名度较低,学生对他是第几代导演,他的代表作有哪些知之甚少,看过他作品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B.尼古拉·萨科齐当选为法国总统后向媒体表示,上任之后要先从硬骨头啃起,当仁不让地解决法国目前面临的三大经济难题。
C.“小李已经主持过好几回学校的大型活动了,这次让她担任联谊活动的主持工作,真是赶鸭子上架,算找对人了。”余老师一脸自豪地说。
D.京剧和地方戏在艺术形式上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泾渭分明,其实它们之间相互借鉴、吸收的地方很多。
解析:选D。A.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和事。与语境不符。B.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勇于承担,不推托。多用于在道义上应承担某事。例句中萨科齐身为法国总统解决法国经济难题,是他职责范围以内的事,而非在道义上应承担的事。C.赶鸭子上架:比喻强迫别人去做能力达不到的事。与语境不符。D.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提到钱学森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B.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没有吃不了的苦和忍不下的气,眼前的这个男人面对严峻的生活早已安之若素。
C.备受关注的手机单项收费问题正由有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一项有利于手机使用者的政策将要呼之欲出。
D.身处高三的我们踌躇满志,意气昂扬,为了改变落后的局面,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家都做着不懈的努力。
解析:选B。A.求全责备: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意思用对了,但“求全责备”不能带宾语,要说成“对……求全责备”。 C.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就会从画里走出来,后也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用在此句中亦属望文生义之误。D.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用在此句中属自相矛盾之误。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美国队用夺冠证明,他们依然是世界篮坛的“老大”。即使没有了科比、詹姆斯,即使内线劣势突出,但从小组赛到决赛,美国队还是兵不血刃。
B.经过三个月的精心施工,李伟东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纱窗,纯手工实木地板,漂亮的水晶大吊灯,真是美轮美奂。
C.孩子刚进入高中读书,家长们就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早已做了周密的安排,他们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真是无所不至。
D.在学校举行的国庆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男生自编自演了一部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的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解析:选B。B项,“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A项,“兵不血刃”兵器上没有沾血,指未经交锋而取得胜利,可改为“所向披靡”或“所向无敌”。C项,“无所不至”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可改为“无微不至”。D项,“绘声绘色”形容描写、叙述生动逼真,其对象应是文艺作品或人物叙述,可改为“惟妙惟肖”。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年暑假期间,通往中华恐龙园的新区大道上人流如潮,游客不绝如缕,形成了一道假日旅游的亮丽风景线。
B.在如今的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网络交友,但能通过网络结交到知心朋友的人却如数家珍。
C.大连政府官员不无自豪地称之为奇迹,但笔者以为这仅仅是不幸中的万幸,“7·16”漏油事件对大连更像是一场噩梦,任何弹冠相庆的举措都显得浅薄。
D.美国对我国的警告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使得南海局势更加复杂,南海周边小国不时见缝插针、自鸣得意。
解析:选D。A项,“不绝如缕”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用在这里不合语境。B项,“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不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稀少。C项,“弹冠相庆”比喻一个人做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句中望文生义。D项,“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指不予理睬。符合语境。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在盐湖城冬奥会上改写了双人花样滑的历史,成为第一对在国际大赛上使用抛四周跳的选手。虽然功败垂成,但他们出色的表现还是赢得了观众和裁判的认同。
B.中国女子柔道选手袁华在人声鼎沸的赛场上能做到充耳不闻、心静如水,而一旦发力,就令对手不寒而栗。
C.王蒙的新著《青狐》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我读着读着,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精到的描写感动,时不时地拍案而起,击节叫好。
D.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解析:选A。A.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B.充耳不闻:表示存心不听,与句意不符;C.拍案而起:形容愤怒至极;D.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常作灾患、死亡的代名词。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2010年广州亚运会闭幕式上,代表各国特色的经典歌曲觥筹交错,精彩纷呈,很好地传达了和谐亚运的主题理念。
B.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各路救援人员迅速到位,但当地的气象情况仍是翻云覆雨,十分恶劣,所以要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C.季羡林先生虽已仙逝,但他那平易近人的文字却留下了不朽的印记,他对人世间五味的品评留给人们永久的回味。
D.在北大、清华分别联合六大高校组建自主招生联考同盟后,同济大学也顺杆爬,积极联合高校组建同盟,进行人才培养的多方位合作。
解析:选C。A.“觥筹交错”形容众人聚会宴饮时的热闹情景。B.“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手段。D.“顺杆爬”比喻迎合别人的心意、言语、要求等说话或做事,含贬义。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地沟油”事件爆出了中国餐饮业的黑幕,凸现了企业良心与道德的缺失,每每看到这些新闻报道,总让人义愤填膺,不忍卒读。
B.被誉为“江南紫禁城”的东阳卢宅,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的木雕艺术精品。
C.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为了让观众不错过每场比赛的观看时间,广州各大报纸届时特别登出转播时间表,人们可以按图索骥。
D.黄宏的表演轻松、幽默,常常逗得观众捧腹大笑,笑声中人们心里所有的烦恼、忧愁都付诸东流了。
解析: 选C。C.按图索骥: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A.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B.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此处使用对象错误。D.付诸东流:把东西扔进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前功尽弃或希望落空,不能用于消除“烦恼、忧愁”。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国家政策干预下,合肥房价全面下调,广大市民对此弹冠相庆。专家预测,未来房价将稳步回落,但幅度有限。
B.芜湖那个面临破产的公司在改制以后,理顺了各种关系,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生产,很快出现了回光返照的良好局面。
C.不温不火的新版《红楼梦》,勾起了许多老观众的回忆,很多人怀念起23年前《红楼梦》播出时那万人空巷的盛况。
D.有些年轻的同志对于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意,认为这只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无关大局。
解析:选D。A.“弹冠相庆”比喻一个人做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为贬义词;B.“回光返照”比喻人临死前精神忽然兴奋的现象,也比喻旧事物灭亡之前暂时兴旺的现象,为贬义词;C.“万人空巷”中“巷”为“住宅”,指家家户户都从巷里出来,多形容庆祝、欢迎的场面。不合语境。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外交部长李肇星专门指示邓清波总领事要尽一切力量,尽快核实中国遇难者身份。
B.政绩是一个干部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所创造的绩效。
C.《北大文学讲堂》一书中,比例极高的错别字等问题,让人不忍卒读。
D.项羽被困垓下慷慨悲歌,刘邦衣锦还乡高唱《大风歌》,一个慷慨悲情,一个踌躇满志,真可谓无独有偶。
解析:选A。B.“绩效”应该为“业绩”;C.“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此处误用为文章问题多,让人读不下去;D.“无独有偶”指虽然罕见,但并非只有一个,还有一个能与它配成一对,表示两个人或两件事十分相似。多用于不好的事。此处使用褒贬失当。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电视连续剧《亮剑》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B.作家陈丹青到书店为其新书签售,他坦言,这是为自己作宣传。看来作家也要为自己作品的销售摇旗呐喊了。
C.对灾区人民,首先是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然后就是组织他们搞生产自救。
D.同学们对如何用好《语文读本》介绍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最后我想补充两点作为抛砖引玉吧。
解析:选C。A项,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根据语境,与“大加赞赏”相矛盾。B项,摇旗呐喊:原指古代作战时,士卒摇着旗子,大声喊杀助威。现比喻给别人助长声势。本项属于感彩的问题。C项,燃眉之急:像火烧眉毛那样的紧急,比喻非常紧迫的情况。D项,抛砖引玉: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与“最后”补充发言相矛盾。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道德衰微的时代,屈原没被时俗所染,而是本着求真求善的人生态度,坚持理想,追求崇高,特立独行,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理想人格增添了光彩。
B.天后王菲在沉寂5年之后,携《孔子》主题曲《幽兰操》正式复出。她用空灵的吟唱与听众沟通,讲述爱、悲伤与感悟,让歌迷得到心灵的安抚与慰藉,使他们久积心头的抑郁涣然冰释。
C.以旅游业为主的海南在10月份本应迎来一年来的旅游旺季,但受极端天气影响,10月的海南,五风十雨,洪峰连连,水患不断,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D.电视剧《美人心计》再现了宫廷夺位争宠的紧张、惨烈场面。吕后为消灭对手,派人砍去了戚夫人的四肢,又让人剜去了她那双迷人的眼睛,再用药熏聋耳朵,强迫她喝下哑药,然后将不死不活的她扔在厕所里。手段残忍,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解析:选A。A.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B.涣然冰释:像冰冻遇热似的一下子消融。多比喻嫌隙、疑虑、误会等很快消除。C.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后用以形容风调雨顺。D.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整个赛季同时失去姚明和麦蒂这两位巨星的休斯顿火箭队,居然取得了42胜40负的战绩,主教练阿德尔曼的执教能力让人侧目。
B.通过参加这个夏令营,营员们不仅学会了一些必要的野外生存技能,还意识到面对困难时团结一心的重要性,三人成虎的观念已经深入他们的意识里。
C.一场由重庆开始的扫黑风暴逐渐席卷全国,许多作恶多端的黑社会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人民纷纷拍手称快,认为他们罪有应得。
D.当人们纷纷向地震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献爱心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你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
解析:选C。C.拍手称快: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A.侧目:不敢从正面看,形容畏惧;B.三人成虎: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D.细大不捐:大的小的都不舍弃。指所有的都兼收并蓄。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的态度很鲜明,我的发言表明了我的立场,我对任何邪教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B.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C.“9·15”案件发生后,根据知情人提供的线索,公安人员按图索骥,很快找到了犯罪嫌疑人的巢穴。
D.今年以来,上海市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案件277件313人。人们感慨,钱真是让人利令智昏的东西。
解析:选C。C项,“按图索骥”除了做贬义词使用外,也表达“按照一定线索,就可以找到目标”的意思。A项,望文生义,“不赞一词”原指“写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这里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B项,搭配不当,“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要说成“对……漠不关心”。D项,语义重复,“令”是“使”的意思,与前面的“让人”重复。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只要政府对足球管理体制实行彻底的改革,中国足球的发展一定会柳暗花明。
B.像关微一样匿名行善在广东已经蔚然成风,只要你身临其境地为他们想想,就会理解他们这样做的苦衷。
C.山西洪洞矿难发生后,临汾市长李天太并没有引咎辞职,而只是对遇难的105名矿工“表示沉痛哀悼”,对此人们街谈巷议,褒贬不一。
D.华为员工绘声绘色的讲述,使我们感同身受,我们对在《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前被企业无情裁减的员工们寄予深深地同情。
解析:选A。A.“柳暗花明”:比喻在困境中看到希望;B.“身临其境”改为“设身处地”;C.“街谈巷议”:指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谈论,名词性质,这里应用动词,如“议论纷纷”之类,但不宜说“众说纷纭”;D.“感同身受”: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像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父亲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国家的玩具汽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
B.在严打斗争中,公安干警发扬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一次追捕贩毒分子的行动中,他们暴虎冯河,与贩毒分子进行激烈的枪战,仅半个小时就将其一网打尽。
C.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D.如果他自己都没有搞好学习的愿望,即使请专家来辅导,也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解析:选C。C项,“名噪一时”:指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很大,引起轰动,符合语境。A项“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指事物之间距离极小。比喻离灾祸极近,情势危急到了极点。不是指空间拥挤容不下的意思。B项,“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D项,“心有余而力不足”:心里非常想做可是力量不够。可用来指尽力的心理,表明确实是想尽力的,也可以是不肯出力,婉约拒绝的托辞。
1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费力地从车门里钻出来的某著名演员,虽然浓妆淡抹,穿着入时,但是神色十分憔悴。
B.同样是种子,有的悠闲地躺在泥土里无声无息地腐烂掉,有的则倔强地从山石缝隙中挺身而出长成参天大树。
C.很少与外界有接触的王刚在为希望工程捐款500万人民币后,面对新闻媒体的采访,不得不抛头露面向人们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D.小李说:“目前工作中虽然有许多困难,但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齐心合力,就一定会出现墙倒众人推的局面。”
解析:选B。A.“浓妆”、“淡抹”,不能同时进行。B.“挺身而出”意为在困难、危险面前,勇敢地站出来,此处是拟人化的写法,恰当。C.“抛头露面”指某人公开露面,多含贬义。D.“墙倒众人推”比喻在失势或倒霉时备受欺负。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广州混了几年的李一鸣,这次回来搞起了房地产,开着宝马到处跑,俨然一个大老板,叫人不得不另眼相看。
B.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中尸位素餐的现象将大大减少,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作风将有很大的转变。
C.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双方必须精诚合作,才能把这项造福苏北百姓的浩大工程做好。
D.今年入夏以来,我们这里的气温一直偏低,给人以六月飞霜的清冷感觉。
解析:选B。A.应该用“刮目相看”,注意熟语的细微差别。C.“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矛盾和纠纷不是单方面引起的。D.“六月飞霜”比喻冤狱。注意典故,切忌望文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