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掌握方程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初步感受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2.经历观察、语言描述、符号表达,分类、归纳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方程的作用其实就是刻画现实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方程模型。
教学重难点
掌握方程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实际情境,感受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课前玩人体天平游戏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测量工具,认识吗?
说说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我们已经了解了天平,就让我们和天平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二、探究新知
1.观察、描述,写出数学式子
(播动画)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看到的过程。用数学式子表示(板书:50+50=100)这是一个等式。你能再举两个等式的例子吗?(给予引导性的鼓励。)
(继续播放动画)老师把一个空杯放在天平的左边,请用你自己的语言接着描述你观察到的过程。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继续播放动画)老师现在往空杯里倒满水,你得到哪些信息?一杯水有多重呢?怎么表示?
(继续播放动画)现在又放入一个砝码,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你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吗?
(再继续播放动画)又放入一个砝码,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你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吗?
(继续播放动画)这次换了一个轻点的砝码,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你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吗?
刚才通过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质量的关系,我们大家一起完成了一件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那就是用未知数和已知数共同表示数量关系,这个思想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但是不可能都有天平存在,如果离开天平,你们还会找到等量关系并用数学式子表示吗?一起看这道题。
说说你得到的信息,你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吗?这道呢?
2.通过分类初步理解等式和不等式
你们能根据头脑中天平的状态对所写的式子进行分类吗?同桌相互交流(指名板演)
我们所写的这些式子可以分为等式和不等式两大类。
3.通过再分类感受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请你观察这些等式,你能把它们再次分类吗?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说说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在黑板上圈出你的分类结果。
像这样的等式叫做方程,请你们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归纳出方程的意义。(指名回答)
4.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方程的意义。(板书课题)
5.分析对比深入理解掌握方程的意义
同学们齐读一遍方程的意义,给你30秒的时间理解一下这句话。谁能用自己的理解说说方程的意义。
你认为那几个字或词最重要?(结合分类后的集合圈理解并引导说出方程全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6.自己编写方程,内化对方程的意义的理解
既然大家都知道什么是方程了,老师给你们一分钟时间编创一些不同的方程。实物投影展示,集体判断。(此处随机,或者找典型板演)
三、巩固练习
1.明辨是非
说出答案并解释原因
2.判断是不是方程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式子,请你们判断哪些式子是方程。开火车说答案并解释原因
小军也写了两个方程,但是被墨迹污染了,你能判断他原来写的是方程吗?
3.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你能用方程表示下列的数量关系吗?写在本上,同桌互检。
4.渗透数学文化
自读史料“你知道吗”
5.根据方程自编简单的等量关系
6.根据情境描述写出方程
7.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8.思考
机动
67+(
)=108是不是方程,为什么?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想法要和大家说?
五、作业布置
第66页练习十四,第1题、第3题前两道
六、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等式
不等式
50+50=100
100+X>200
两道生自己编的等式
100+X<300
方程
100+X=250
3X=2.4
X-25=1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1.能利用天平,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等式的意义。
2.结合具体实例和情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3.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方程意义的理解
难点:建立等式、方程的概念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首次学习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信息窗1是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基础。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要利用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并借助天平平衡的道理建立等式、方程的概念,以加深理解。因此本信息窗安排了三个红点的内容,第一个红点首先利用天平平衡原理理解等式的意义。第二和第三个红点部分是学习方程的意义。
教材处理:由于等式是方程的生长点,多疑理解等式的意义至关重要。我对三个红点做了这样的处理:抓住第一个红点,把功课做足,做透,先舍弃第二、第三个红点,做到先舍后放。
教学准备:天平、砝码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用字母表示数
1.五一班有学生50人,五二班比五一班多X人,五二班有___人。
2.学校去年植树x棵,今年比去年多植16棵,今
年植树_____棵。
二.新知探索
<一>1.出示信息窗1中图1的内容,学生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2.根据信息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等量关系表示出来。通过对比比较确定一般常用式:x+300=400
4.借助天平平衡,帮助学生来理解“x+300=400”这个等式的意义。
①出示天平,了解其用途、构造及使用方法。再出示不同质量的砝码。
②教师操作:天平左放20克,右放50克。学生观察并用式子表示天平状态。板书20<50或50>20
20+10<50
20+10+20=50
提问:天平平衡,可用什么符号表示?这里的“=”是什么意思?
③生借助天平,通过操作,得到不同的等式和不等式。如:
20=10+10
或20+20+20=50+10
5.小结:揭示等式的意义
6.指出如果天平左摆x和300,右摆400。天平平衡,说明x+300=400也是等式。
<二>
理解方程的意义
1.继续利用天平,得到等式和不等式多种不同关系的式子。
如:10+x<50
3x+10>150
2x=100
2.补充内容:抽象出各种关系的式子。(补充内容:略)
要求: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场上比分的情况。
板书:26+x>33
26+x<33
26+x=33
3.观察比较所有的式子,进行分类:不等式,含有字母的等式,不含字母的等式三类。
4.明确方程的含义,建立方程的概念。
三.新知巩固
1.自主联系第一题,通过判断进一步巩固对方程意义的理解,学生交流后,要明确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含有未知数,二是等式。
2.看图列方程:(略)
3.说说自己的认识或收获
4.提醒自己要注意什么?
5.布置作业。(略)
四.教学反思:
理解等式的意义,是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为了让学生奠定好这个基础,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天平、砝码、苹果、乒乓球、月饼等等。每在天平上量得一次,都让学生把“天平此时的状态”用式子表示出来。在反复操作中,学生理解了式子中的“=”就是天平平衡,它不再是“答案”或“结果”
方程的意义是理解而不是告诉。若想引导学生理解,单凭教材中的几个例子远远不够。再说,那几个例子局限性太大,他们仅限于等式,没有不等式。所以创造出含有非等式的情景,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方程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出示了红、蓝两队篮球比赛时,比分为26:33,红队暂停调整后连续得到x分的情景。让学生猜猜两队的比分情况后,用数字式子表示比情况,于是就有了26+x<33
26+x>33,26+x=33这样的算式关系。当然还有其他的内容,学生在归纳、类比中,自己总结出了方程的意义。感觉效果很好。《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上册《方程的意义》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方程的意义》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小节的内容,是一节全新的概念课,是学生学了算术知识以后,又初步学习了点
《如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是学习"解方程"的基础,是渗透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式的一个关键,是今后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块奠基石。
三、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并会用
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使学生在观察,描述,分类,抽象,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概念,加强对方程的认识。
3、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以及在具体的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
教学难点: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五、教学准备:课件,卡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这位朋友的名字叫“方程”(板书)。你们看到这位朋友的名字后,心里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学生可能答:1、我想知道方程的样子?2、我想知道什么是方程?
3、我想知道方程的特点?等等
老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今天的课堂。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认识天平.(出示课件1)
告诉学生,把天平放在水平线上,天平的指针指向中心位置0刻度线时,天平处在平衡状态。
2、(出示课件2)同学们通过观察课件,发现要使天平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天平两边所放物体质量相等)用式子表示所观察到的情景:
50+50=100、50x2=100
3、播放课件,显示情景:
(1)、天平左边放一个苹果(x克)和一个50克的砝码,天平的右边放一个100克的砝码,天平的指针向左倾斜,说明什么问题?用式子表示出来。(50+x>100或100<50+x)
(2)、天平左边放一个苹果和一个50克的砝码,右边放两个100克的砝码,天平向右倾斜,说明什么问题?用式子表示出来。(50+x<200或200>50+x)
(3)、天平左边放一个苹果和一个50克的砝码,右边放一个100克和一个200克的砝码,天平的发生了怎么样变化?(平衡),用式子表示出来。(50+x=150),从不平衡到平衡引出不等式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4、比一比,分一分?(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
(1)、第一次分类,把上面的式子按等式与否可分为两类
等式
不等式
50+50=100
x+50>100
50x2=100
X+50<200
50+χ=150
200>X+50
3a=2.4
100a+a+a=2.4
2.4÷a=3
2.4÷3=a
(2)、第二次分类,把上面的等式按有未知数和没有未知数分为两类
没有未知数
有未知数
50+50=100
3a=2.4
50x2=100
50+χ=150
2.4÷a=3
a+a+a=2.4
2.4÷3=a
让学生通过比较分类,找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也就是方程。
教师小结:像50+x
=
1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三、巩固拓展
1、下面的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①
35-χ
=12
⑥
0.49÷χ
=7
②
m+24
⑦
35+65
=100
③
5
χ+32=47
⑧
χ-14>
72
④
28=
v
+14
⑨
9b-3=60
⑤
6(a+2)=42
⑩χ
+y=70
2、写一写
让学生自己写两个方程,以此加深学生对方程的认识。(投影显示结果)
3、判断题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
(3)方程是等式,等式也是方程(
)
(4)3χ=0是方程(
)
(5)4χ+20含有未知数,所以它是方程(
)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
方程的意义
等式
不等式
含有未知数
没有未知数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