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反比例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反比例 人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20 06:5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成镇九年制学校 “双向五步探究型”高效课堂导学单
课题:反比例
学科: 数学 年级:六年级(下) 设计:张芳萍 审核:
课时安排: 第 课时,总计 课时 学生:
学习目标 初步了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及其字母表达式。
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2.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
例。
学习重点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学习难点 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
自主预习 1、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
流 程 设 计
一、设疑 (激趣导入) 复习导入: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1)长方形的长一定,它的宽和面积。
(2)圆的周长和它的半径。
(3)已看的页数一定,总页数和剩下的页数。
教师(探究点) 学生发现与展示(ABC) 笔记纠错
探究 (引导发现)
探究一: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探究二:反比例关系的判定
(难点) 活动一:阅读教材P47的内容,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杯子的底面积
10
15
20
30
60
水的高度
30
20
15
10
5
2、观察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相关联的量吗?
水的高度是随着杯子底面积的大小变化而变化吗?
(3)相对应的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乘积分别是多少?这个乘积表示的是什么?
3、结合第2题的结论,我们发现,当体积一定时,底面积和高度叫做( ),它们的关系叫做( )。
4、你能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关系的例子吗?
小结:像上面的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 ),这两种量就叫做( ),它们的关系叫做( )用字母可以表示为( )x( )= k( )
活动二:
思考: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举例说明。关键是看相对应的两个量的( )一定。
三.梳理 (点拨拓展)


四、课堂训练 (堂堂清) 一、填空:(ABC)
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 ),这两种量就叫做( ),它们的关系叫做( )用字母可以表示为( )x( )= k( )
2、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关键是看相对应的两个量的( )是否一定。如果( )一定,就成反比例关系,如果( )不一定,就不成反比例关系。
3、如果AB=8,那么A和B成( )比例关系。
4、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 )比例关系
二、判断(ABC)
1)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成反比例。 ( )
(2)王芳做完10道题,做完的和没做完的题成反比例 。( )
(3)小美从学校走到家,走路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成反比例.( )
(4)三角形面积一定,底和高成反比例。 ( )
三、根据表格回答问题。(AB)
(1)表中( )和( )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积是( )。
(3)两个量的积表示的是( )。
(4)由此可知:( )一定时,( )和( )成反比例。
四、判断下列题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说明理由。(A)
1、煤的数量一定,使用天数与每天的平均用煤量。
2、圆柱体积一定,圆柱的底面积与高。
3、在一块菜地上种的黄瓜与西红柿的面积。
五、小结 (总结提升)
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