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总分:100分
时间:30分钟
成绩: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
1.从事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实验探究。下列实验探究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
①熟悉资料
②设计合理方案
③明确实验目的
④进行科学实验
⑤总结评价与交流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③①②④⑤
D.⑤④①②③
2.小明将少量的白糖放在铁锅里加热,先看到白糖熔化,接着看到熔化的物质呈现棕色,最后有黑色残渣出现,请你判断整个实验属于(
)
A.研究白糖的结构
B.研究白糖的用途
C.研究白糖的变化
D.研究白糖的制法
3.蜡烛燃烧之所以是化学变化,是由于蜡烛在燃烧时(
)
A.熔化
B.发出黄光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如图所示的a、b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
A.a熄灭,b变旺
B.a变旺,b熄灭
C.a、b都变旺
D.a、b都熄灭
5.下列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
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
6.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可能观察不到现象的是(
)
A
B
C
D
7.下列收集人体呼出气体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将集气瓶盛满水,将玻璃片从上往下直接盖住瓶口
B.收集好呼出的气体,迅速从水中取出集气瓶盖上玻璃片
C.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在水中盖好玻璃片后取出,正放在桌上
D.集气瓶集满气体后,放在水中,等用时再从水中取出
8.在擦玻璃时,人们常向玻璃“哈气”,再擦会使玻璃擦得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9.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10.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有何不同时,应使用(
)
A.带火星的木条
B.燃着的木条
C.澄清石灰水
D.熄灭的木条
11.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中,下列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不一致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收集呼出的气体(不考虑其中的水蒸气)
用吸管向倒扣在水槽中盛满水的集气瓶中缓缓吹气
B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将燃烧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的气体样品中
C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
向呼出的气体样品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D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12.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①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③燃烧能发光、放热
④燃烧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计21分)
13.下列气体中,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___(填字母,下同),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_________,人体通过呼吸作用生成的气体有_________,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从冰箱取出瓶装的饮料放在空气中,不久瓶的外壁出现水珠,这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空气
14.蜡烛有以下一些性质:①固体;②白色;③质地较软;④密度比水小;⑤难溶于水;⑥受热易熔化;⑦能燃烧。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43分)
15.(20分)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
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______、
______、______。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_______(填字母)处的火柴梗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温度最高。
(3)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蜡烛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8分)如图表示研究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差异的实验装置。
甲
乙
丙
丁
(1)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放入收集了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____________含量比空气中少。
(2)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______________含量比空气中多。
17.(15分)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
甲
乙
(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图甲,证明焰心
___________。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乙),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猜想与验证:
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假设①:焰心气体含二氧化碳
在点燃的短玻璃上口罩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或小烧杯
①___________
假设①
不成立
假设②:焰心的气体含有石蜡蒸气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用火焰点燃
②___________
假设②
成立
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
③___________
(4)拓展延伸:
用一支木筷迅速插入液化气火焰中片刻即取出,观察到木筷表面出现的现象和蜡烛燃烧小木条表面出现的现象相同,在最外层呈圆弧状焦黑斑,说明液化气燃烧火焰_______(填“是”或“不是”)分层的,平时用水壶在煤气灶上烧开水应将水壶放在________部位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