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19 22:5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30分)
1.秦朝短期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匈奴的进攻 B. 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C. 秦朝的暴政 D. 农民起义的打击
2.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规定使用统一的文字,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的是( )
A.行书 B.楷书 C.小篆 D.草书
3.李白曾有诗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与这首诗反映的史实相关的是(  )
A. 长平之战 B. 楚汉之争 C. 秦统一六国 D. 巨鹿之战
4.秦朝负责监察职能的中央官员是( )
A.皇帝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5.人们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来赞扬我国历史上某次革命的首创精神。和该历史事件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秦末陈胜、吴广 B.秦末项羽、刘邦 C.商汤 D.周武王
6.文景之治是谁统治时期(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文帝、汉景帝 D、汉景帝
7.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第。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8.“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下列选项与汉武帝有关的是( )
A. 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B. 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C. 开创中央集权制 D. 创立分封制
9.他是一代明君,是襄阳枣阳人,历史上称他的统治时期为“光武中兴”,他是( )
A、刘彻 B、刘备 C、刘秀 D、刘邦
10. 《新全球史》载:在古典时代,一些个人也完成了长途旅行,张骞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 )
A.打击匈奴 B.开拓疆域 C.管理西域 D.开通商路
11.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
A. 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B. 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C. 项羽领?导农民军 D.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12.下列事件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班超经营西域 ③设置西域都护 ④蒙恬出击匈奴
④①③② B. ①③②④ C.④②①③ D. ②④③①
二、材料解析题(第1题15分,第2题15分):
1.材料一: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
原文大意:(各国)丈量田地的单位不同,车辆的轮距和道路的宽度不一样,发制度不相同,穿戴也都不一样,语言不同,字形各异。
材料二:
false
请回答:
(1)材料一反应了什么时期的历史情况?
(2)为了解决材料一中出现的这种情况,秦始皇采用了什么措施?
(3)采取这些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4)为巩固材料二图中的疆域,统治者在边疆修筑了什么军事设施?在地方又实行哪一项制度?
2.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话说秦皇汉武”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读图说史】
false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人物提出的主张。
【史海泛舟】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董仲舒的这段话与后来汉朝实行的哪一项国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这项国策的实行对“孔子之术”的影响。
【比较归纳】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毛泽东《沁园春·雪》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皇汉武”并称的主要原因。












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C 4.D 5.A 6.C 7.A 8.A 9.C 10. A 11.B 12.A
二、材料解析题:
1.(1)秦统一前或春秋战国时期。(4分)(2)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4分)(3)作用: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4分)(4)(万里)长城(3分) 郡县制(度)(3分)
2.(1)主张:梵书坑儒(4分)(2)国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分);影响:使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延续了两千多年。(4分)。(3)主要原因:①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②都采用创新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③这些制度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到推动作用;④都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