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学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知识与技能
1.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2.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2.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3.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危机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的人格力量。
【教学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
【教学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课堂教学流程】
任务1:【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战略转移:
(1)原因: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
左
”的错误,红军
第五次反“围剿”
失利。
(2)开始:
1934
年
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3)困境:红军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
湘江
,人员损失惨重,敌人布下重兵。
(4)抉择:根据毛泽东建议,红军强渡
乌江
,攻克
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
遵义会议:
(1)时间:
1935
年1月。
(2)内容:确立了以
毛泽东
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3)意义: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
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
成熟
的标志。
过雪山草地
四渡
赤水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
金沙江
(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
沪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胜利会师:
(1)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
吴起镇
会师。
(2)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
会宁
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意义:
(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
转危为安
。
(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
长征精神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任务2:【小组探究】阅读教材第81—83页“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的内容及观看视频:遵义会议的召开,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探讨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
问题2.结合长征路线示意图,说出红军长征初期的进军路线。
问题3.归纳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任务3:【小组探究】阅读教材第83页“过雪山草地”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结合长征示意图写出长征的全部经过
任务4:【小组探究】阅读教材第83—84页“红军胜利会师陕甘”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说出长征结束的标志。
问题2.探讨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任务5:【小组探究】什么是长征精神?其内涵是什么?
结论: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任务六:【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一、选择题
1、中央红军突破湘江后前行的路线是(??
D
?)
A.井冈山方向
B.湘西方向
C.瑞金方向
D.遵义方向
2、长征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它引领我们民族走向复兴。以下是在长征途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们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C
??)
①四渡赤水
②飞夺泸定桥
③巧渡金沙江
④过草地
⑤翻雪山
⑥会宁会师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③②⑤④⑥
D.②①③⑤④⑥
3、
“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对歌词解读错误的是(?
D
??)
A.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
B.赞美了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
C.再现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场景
D.讴歌了红军将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4、在长征路上毛泽东提出红军放弃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建议,其主要目的是(??C?
)
A.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
B.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C.摆脱敌人前堵后截的危急???????
????
D.使部队得以休整
5.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B?
)
A.吴起镇?????????
???????B.会宁
C.甘孜?????????
???????D.懋功
6.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应是(??C?
)
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③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④强渡乌江⑤渡过金沙江??⑥飞夺泸定桥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③⑤⑥①
C.③④②①⑤⑥???
???
D.④③②①⑥⑤
7.长征红军跳出敌人包围是在(??B?
)
A.四渡赤水河????????B.渡过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翻过大雪山
8.1936年10月会师于甘肃会宁的红军三大主力是(??D?
)
A.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B.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C.红一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D.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9.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事件(??A?
)
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
②新军阀之间的中原大战
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④南昌起义
A.④②①③???????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D.①②③④
10.1933年秋,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的第五次“围剿”的重点是(??D?
)
A.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
闽浙赣根据地
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
D.中央革命根据地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中央电视台2006年4月9日报道:中央电视台《我的长征》大型电视行动今天正式启动。行动以重走长征路为主线,通过记者和志愿队员的亲历,回顾历史,体验和感受长征的艰辛和豪迈,展示长征沿途的新变化。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1红军为什么被迫开始长征?从哪一年开始?
因为第五次“围剿”失败,从1934年10月
2.在长征途中中共召开一次什么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拯救了党、拯救了红军、拯救了革命,是中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标志是什么?
1936年10月,红军会师会宁
、长征胜利结束。
4.重走长征路,发扬长征精神,通过本课的学习后,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何为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具艰辛的乐观想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英雄主义精神;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学后反思】
学到什么?
有何疑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6张PPT)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部编版
八上
新课导入
毛泽东这首《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他们在漫漫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他们靠什么力量超越了生理的极限,创造了人类的奇迹?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记录反馈老师。
自主预习
?
?
?
?
?
自主学习
?
?
?
?
?
?
?
?
?
?
?
?
?
?
?
?
?
自主学习
?
?
?
?
?
?
?
?
?
?
?
?
自主学习
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至四次
1930年
至1933年
敌
我
10万
4万
毛泽东
20万
3万
30万
3万
50万
7万
周恩来朱德
第五次
1933年10月至
1934年
50万
8万
博古
李德
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各个击破
胜利
分散兵力,进攻冒险,防御保守
失利
李德
博古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讲授新课
1、长征的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直接原因)
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根本原因
)
红军长征
讲授新课
识图学史
2、长征的开始
开始时间:
1934年10月
江西瑞金
出发地点:
红军长征
讲授新课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中
央
突破湘江
于都
瑞金
遵义
松潘草地
乌
江
湘
金
沙
赤
水
渡
河
江
江
河
大
夹金山
吴起镇
会宁
强渡乌江
陕甘宁
第一道封锁线(“钢铁封锁线”):江西安远和信丰间粤军陈济棠设的。(陈济棠与红军已达成协议,让出一条20公里宽的通道。21至25日红军顺利突破了第一道封锁线。)
第二道封锁线:湖南的桂东、汝城至广东的仁化、城口一线。11月8日,红军全部通过第二道封锁线。
第三道封锁线:湘粤边界粤汉铁路的良田至宜章之间。11月15日红军通过第三道封锁线。减员2.4万人。
第四道封锁线:40万人在湘江两岸设下埋伏。11月29日至12月1日湘江血战。红军剩下3万多人了。
冲破四道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讲授新课
中
央
突破湘江
于都
瑞金
遵义
松潘草地
乌
江
湘
金
沙
赤
水
渡
河
江
江
河
大
夹金山
吴起镇
会宁
冲破四道
封锁线
强渡乌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陕甘宁
红军渡过湘江以后,在毛泽东等力主下,放弃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计划,改向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讲授新课
红军强渡乌江
红军强渡乌江遗址
识图学史
红军强渡乌江(油画)
湘江
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乌江
识图学史
3、长征的转折---遵义会议
时间:
地点:
1935年1月
遵义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内容:
遵义会议
讲授新课
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意义:
遵义会议
讲授新课
合作探究
识图学史
阶段小结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的意义是什么?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红军一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土城
红军二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太平渡
红军三渡赤水的渡口之一茅台
红军四渡赤水渡口之一二郎滩
识图学史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的意义是什么?
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阶段小结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知识拓展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知识拓展
强渡大渡河
爬雪山
过草地
飞夺泸定桥
过草地
爬雪山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部分将士留影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抵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讲授新课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讲授新课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吴起镇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冲破四道封锁线
渡乌江
占遵义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会师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攻占腊子口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
会宁会师
血战湘江
长征的过程
阶段小结
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讲授新课
合作探究
问题:结合下列史料,探讨长征精神包含哪些内容?
1935年10月
毛泽东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合作探究
“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
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
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合作探究
知识回顾
课后活动
课后活动
红军长征历时两年,行程两万五千里,经过了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等地。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军表现出了无畏、无私、乐观等精神,正是有了这些精神,红军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红军的这些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像红军一样以无畏、无私、乐现等精神去面对,想办法去克服它们。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B
巩固提升
A
D
巩固提升
B
B
巩固提升
C
D
巩固提升
C
B
巩固提升
B
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教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知识与能力
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供多个学习条件,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合作讨论,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受在困难面前我们红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感受地方的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军精神,培养学生爱乡爱国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遵义会议,长征精神。
教学难点: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来
教师:展示材料
七律·长征
毛泽东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记录反馈老师。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教师展示图表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后,分析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均被红军粉碎。前四次反“围剿”是根据毛泽东的避敌主力、击其虚弱、大步进退、寻机歼敌的作战的方法,采用游击战和运动战,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取得了胜利。
3.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和结果是由于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4.教师总结:红军长征的原因:
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5.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标记长征开始的时间、出发地等基础知识)
教师:(展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教师提问:长征初期,红军情况如何?
学生回答: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人西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过半。在这样的情况下,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而敌人已经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此时毛泽东提出放弃进军湘西,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了遵义。
教师: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会议就在这里召开了。(展示视频《遵义会议》)
学生:(根据视频,结合教材识记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意义)
意义: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教师:这次会议是在没有共产国际代表指导的情况下,由中共自己召开的。对此,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是什么?
学生:(讨论)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有能力解决自身的问题,我们应该相信党、热爱党。
教师:(展示示意图)
目标导学二:过雪山草地
教师: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红军又有哪些重要的军事行动,克服了哪些困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标记重要知识)
教师:展示图片,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哪位同学来讲述遵义会议后红军的军事行动?
学生: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目标导学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长征的胜利要关注几次会师,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回答:两次,分别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的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和红四方面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的会师。长征结束的标志是甘肃会宁三大主力会师。
2.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 红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伯
材料二 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毛泽东
教师: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学生:(讨论、分析)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小组合作探究:长征胜利的原因是什么?长征精神又是怎样的?
“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红军长征历时两年,行程两万五千里,经过了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等地。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军表现出了无畏、无私、乐观等精神,正是有了这些精神,红军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红军的这些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像红军一样以无畏、无私、乐现等精神去面对,想办法去克服它们。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时是重要的内容,也是考试中容易涉及到的重要考点。在本课教学中,成功采用了问题式、小组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同时也在问题与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通过对知识点是归纳总结,让学生熟练掌握了历史知识点,加强了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理解。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对史料的选取、解读要更加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讲解更加灵活,在以后教学过程中改进,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训练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原卷版)
一、选择题:
1.(2019年福建)歌词“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所述历史现象发生的背景是(
)
A.南昌起义爆发
B.井冈山会师
C.遵义会议召开
D.会宁会师
2.(2019年黑龙江齐齐哈尔)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长征途中跳出敌人包围圈的是(
)
A.血战湘江
B.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3.(2019年山东青岛)伍修权在某次会议期间特作《七律·历史转折》一诗,表达他当时兴奋激动的心情:“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这次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六大
4.下面是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发行的部分邮票中的画面,其中,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事件是(
)
5.(2019年中考广东深圳卷)1935年6月,红四战士们高喊着“征服夹金山,创造行军奇迹”的口号艰难前行。战士们正在进行
A.井冈山会师
B.南昌起义
C.万里长征
D.武昌起义
6.
(2019娄底)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即将胜利之际,毛泽东诗兴大发,欣然写下(
)
A.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B.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C.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D.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7.(2019昆明)毛泽东在《长征》这首诗中生动刻画出红军将士不怕困难、勇于奋斗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是(
)
A.井冈山
B.贵州遵义
C.甘肃会宁
D.陕北吴起镇
8.“图说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活动中,李红展示了如下图片。她要介绍的是哪一段光辉历程生死攸关转折点( )
A.国民革命时期
B.长征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9.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常委分工,中央由张闻天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样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遵义会议( )
A.使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B.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
C.使中国革命从此一帆风顺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0.(2019年山东青岛)伍修权在某次会议期间特作《七律·历史转折》一诗,表达他当时兴奋激动的心情:“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这次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六大
11.“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革命上“新途”的转折点是指( )
A.四渡赤水
B.飞夺泸定桥
C.三大主力会师
D.遵义会议的召开
12.暑假到了,某校将暑期“研学旅行”基地定在遵义。你认为下列最能体现遵义红色旅游特色的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C.武装反抗,创建军队
D.生死攸关,伟大转折
13.遵义某校准备开展一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2周年”合唱音乐会,演唱《长征组歌》中的四首:①《四渡赤水出奇兵》、②《过雪山草地》、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到吴起镇》。如果按红军长征路线依序演唱,其顺序应该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
14.“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材料中“遭到挫折”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反“围剿”
B.第二次反“围剿”C.第三次反“围剿”
D.第五次反“围剿”
15.“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B.巧渡金沙江
C.吴起镇会师
D.四渡赤水河
16.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这次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A.邓小平
B.毛泽东
C.孙中山
D.周恩来
17.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对“转折点”的理解合理的是(
)
①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②使党的工作重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
③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④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⑤确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军事指挥权
A.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18.民主革命时期,革命志士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图(油画《飞夺泸定桥》)体现的是(
)
A.井冈山精神
B.红军长征精神
C.延安精神
D.“铁人”精神
19.如下图雕塑上的文字上为“长征从于都出发”,下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如果要求你给雕塑加上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你会选择(
)
A.1933年10月
B.1934年10月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
20.2015
年
1
月
15
日《人民日报》刊文:“这次会议(召开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和大渡河,挥师北上,到达陕北,
取得长征的胜利。”这次会议使“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的原因是(
)
A.作出了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决定
B.初步实现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二次合作
C.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确立
D.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二、综合题
21.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请分别写出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图中甲、乙两地的历史事件。
(2)毛泽东说:“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宣告结束。”简要谈谈你对红军长征历史意义的认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用死打硬拼的阵地战取代了原来行之有效的游击战和运动战,同装备优良的国民党军队拼消耗……1934年4月,红军将士经过18天拼死血战,广昌失守,国民党军逐渐推进到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材料二:一路上红军带着许多笨重的家当,如印刷机、军工机器等,行动迟缓,每天只能行进二三十千米……湘江之战后,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
材料三: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红军第几次反“围剿”中?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此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二共同说明红军面临怎样的局面?使以上材料中红军局面发生变化的会议是什么?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认识。
24.阅读下列材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眠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你知道这首诗是谁作的吗?描述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2)在此事件的艰苦历程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重大会议,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
(3)诗中反映红军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红军留给我们的伟大精神有哪些?
下列材料摘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1)分析指出材料一中“失败”的原因。我们党从“失败”到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什么?这个“转折点”具有怎样的标志性意义?
材料二: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2)哪三大红军主力的会师,宣告了“长征胜利”?“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材料三: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3)“伟大长征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其内涵是多方面的。请根据你的理解,列举出两个方面。
材料四:
(4)请写出图中会议召开的地点。材料一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是哪次会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训练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2019年福建)歌词“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所述历史现象发生的背景是(
)
A.南昌起义爆发
B.井冈山会师
C.遵义会议召开
D.会宁会师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红军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损失过半,随后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所以“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所述历史现象发生的背景是遵义会议召开,C项符合题意;A项是1927年,B项是1928年,D项是1936年。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2019年黑龙江齐齐哈尔)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长征途中跳出敌人包围圈的是(
)
A.血战湘江
B.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35年,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故C符合题意。血战湘江为遵义会议召开奠定了基础,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飞夺泸定桥为和四方面军会师准备了条件,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3.(2019年山东青岛)伍修权在某次会议期间特作《七律·历史转折》一诗,表达他当时兴奋激动的心情:“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这次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六大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4.下面是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发行的部分邮票中的画面,其中,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事件是(
)
【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2019年中考广东深圳卷)1935年6月,红四战士们高喊着“征服夹金山,创造行军奇迹”的口号艰难前行。战士们正在进行
A.井冈山会师
B.南昌起义
C.万里长征
D.武昌起义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1936年,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战略转移,开始进行长征。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35年”、“四渡赤水”、“征服夹金山”可以判断出是长征,C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6.
(2019娄底)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即将胜利之际,毛泽东诗兴大发,欣然写下(
)
A.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B.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C.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D.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选项中只有C项内容符合题意。它选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本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壮志豪情,写下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故答案为:C。
7.(2019昆明)毛泽东在《长征》这首诗中生动刻画出红军将士不怕困难、勇于奋斗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是(
)
A.井冈山
B.贵州遵义
C.甘肃会宁
D.陕北吴起镇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据此C项符合题意,而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8.“图说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活动中,李红展示了如下图片。她要介绍的是哪一段光辉历程生死攸关转折点( )
A.国民革命时期
B.长征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据“生死攸关”可知,“图说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活动中,她要介绍的是长征光辉历程生死攸关转折点。长征途中,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B。
9.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常委分工,中央由张闻天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样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遵义会议( )
A.使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B.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
C.使中国革命从此一帆风顺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据所学知,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所以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遵义会议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故选:B。
10.(2019年山东青岛)伍修权在某次会议期间特作《七律·历史转折》一诗,表达他当时兴奋激动的心情:“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这次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六大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1.“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革命上“新途”的转折点是指( )
A.四渡赤水
B.飞夺泸定桥
C.三大主力会师
D.遵义会议的召开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红军在反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时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开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题干中革命上“新途”的转折点是指遵义会议的召开。故选:D。
12.暑假到了,某校将暑期“研学旅行”基地定在遵义。你认为下列最能体现遵义红色旅游特色的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C.武装反抗,创建军队
D.生死攸关,伟大转折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红军在反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时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开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最能体现遵义红色旅游特色的是生死攸关,伟大转折。故选:D。
13.遵义某校准备开展一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2周年”合唱音乐会,演唱《长征组歌》中的四首:①《四渡赤水出奇兵》、②《过雪山草地》、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到吴起镇》。如果按红军长征路线依序演唱,其顺序应该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从江西瑞金出发,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领导下,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历经艰难险阻,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③①②④排列顺序正确,故此题选择答案D。
14.“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材料中“遭到挫折”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反“围剿”
B.第二次反“围剿”C.第三次反“围剿”
D.第五次反“围剿”
【答案】D
【解析】土地革命战争指的是1927——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开始长征。ABC都是红军取得了胜利,因此不能是“遭到挫折”的历史事件。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遭到挫折”的历史事件,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D。
15.“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B.巧渡金沙江
C.吴起镇会师
D.四渡赤水河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有关知识的认识。1934年10月,由于红军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红军拼死英勇冲杀,冲过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红军人员损失过半。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所以此题选A。
16.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这次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A.邓小平
B.毛泽东
C.孙中山
D.周恩来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它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拜托共产国际的指挥,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所以答案选B。
17.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对“转折点”的理解合理的是(
)
①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②使党的工作重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
③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④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⑤确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军事指挥权
A.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①②④选项和遵义会议无关,故选A。
18.民主革命时期,革命志士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图(油画《飞夺泸定桥》)体现的是(
)
A.井冈山精神
B.红军长征精神
C.延安精神
D.“铁人”精神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之后,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6
年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所以飞夺泸定桥发生在红军长征中,体现的是红军长征精神,故选B。
19.如下图雕塑上的文字上为“长征从于都出发”,下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如果要求你给雕塑加上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你会选择(
)
A.1933年10月
B.1934年10月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由于红军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红军拼死英勇冲杀,冲过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红军人员损失过半。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1936
年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所以此题选B。
20.2015
年
1
月
15
日《人民日报》刊文:“这次会议(召开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和大渡河,挥师北上,到达陕北,
取得长征的胜利。”这次会议使“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的原因是(
)
A.作出了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决定
B.初步实现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二次合作
C.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确立
D.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遵义会议的认识。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之后,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6
年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故选C。
二、综合题
21.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请分别写出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图中甲、乙两地的历史事件。
【答案】甲地:遵义会议,乙地: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解析】依据图片信息可知,甲地是贵州的遵义,1935年1月,红军在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乙地是甘肃会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2)毛泽东说:“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宣告结束。”简要谈谈你对红军长征历史意义的认识。
【答案】艰苦卓绝的长征,锻炼和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长征的胜利,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艰苦卓绝的长征,锻炼和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长征的胜利,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用死打硬拼的阵地战取代了原来行之有效的游击战和运动战,同装备优良的国民党军队拼消耗……1934年4月,红军将士经过18天拼死血战,广昌失守,国民党军逐渐推进到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材料二:一路上红军带着许多笨重的家当,如印刷机、军工机器等,行动迟缓,每天只能行进二三十千米……湘江之战后,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
材料三: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红军第几次反“围剿”中?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此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第五次。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左”的错误。
【解析】根据材料一“1934年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国民党军队大兵压境,中共中央和红军无法在根据地立足,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是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左”的错误。
(2)材料一、二共同说明红军面临怎样的局面?使以上材料中红军局面发生变化的会议是什么?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案】被动挨打(意思相近即可)。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解析】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则共同说明红军面临的局面,是国民党军队大兵压境,中共中央和红军无法在根据地立足。红军长征途中局面发生变化的是1931年1月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认识。
【答案】(3)长征精神就是长征途中的红军将士所表现出来的必胜信念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它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
【解析】根据材料三“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征精神就是长征途中的红军将士所表现出来的必胜信念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它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
点睛:抓住题眼“对长征精神的认识”,是解题的关键;根据材料“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结合长征的过程进行分析,在长征途中,红军不畏征途艰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跨越雪山草地,克服重重困难,因此长征精神就是长征途中的红军将士所表现出来的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是战天斗地其乐无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凭着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人,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24.阅读下列材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眠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你知道这首诗是谁作的吗?描述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答案】毛泽东;红军长征。
【解析】这选自毛泽东的诗《长征》,很明显这里“远征”说的是长征。长征的原因是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导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为了保存实力,党中央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在此事件的艰苦历程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重大会议,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
【答案】遵义会议
【解析】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思想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的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诗中反映红军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红军留给我们的伟大精神有哪些?
【答案】四渡赤水河;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精神: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途中面临的困难。除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外,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长征更加困难。翻雪山、过草地、缺衣少食这些都是红军长征途中面临的困难。四渡赤水河;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长征精神可以理解为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战胜所有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或革命的乐观主义);团结友好,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此题属于自由发挥类题目,只要叙述的符合长征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下列材料摘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1)分析指出材料一中“失败”的原因。我们党从“失败”到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什么?这个“转折点”具有怎样的标志性意义?
材料二: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2)哪三大红军主力的会师,宣告了“长征胜利”?“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材料三: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3)“伟大长征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其内涵是多方面的。请根据你的理解,列举出两个方面。
材料四:
(4)请写出图中会议召开的地点。材料一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是哪次会议?
【答案】
(1)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会宁会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4)上海。遵义会议。
【解析】(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