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初中语文课件
部编版 七年级上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观沧海
曹操(东汉末)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代)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元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1、《论语》十二章
作品简介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著作。
《诗经》《尚书》《礼经》《易经》
《春秋》
五经: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尊为“至圣”,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作者简介
(1)、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即仁爱、爱人)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作者简介
(2)教育思想
重视教育的作用
提倡“有教无类” (一视同仁)
“诲人不倦”
“因材施教”
初读课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论语》十二章
初读课文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 说 愠 传 三省 逾 矩
罔 殆 箪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诲人不倦 曲肱 笃志 哉
dài
huì
juàn
dǔ
zāi
lún
yuè
yùn
wǎng
“悦”的古字,愉快
gōng
xǐng
chuán
yú
dān
hào
jǔ
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有朋 自远方来,
不 亦 乐 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 君 子 乎 ? ”
按时
先生,指孔子
“悦”的古字,愉快
生气,恼怒
指有才能的人
代指学习的内容
也、也是
了解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
志同道合的人
表顺接,然后
表转折,却
复习,
温习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第一章:讨论学习方法、乐趣与个人修养:
不断学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学习之乐;
朋友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注:
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 、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曾子曰:“吾日 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我
每天
泛指多次
反省
自己
wèi
竭尽自己的心力
诚信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复习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谋划
第二章 重视品德修养:每天自我反省
梳理文意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 而知 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同“又”
表顺承,就
迷惑、疑惑
立身,指有所成就
上天的意旨
越过、超过
法度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过法度。
能听得见不同的意见
第三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梳理文意
子曰:“温故 而知新,可 以 为师矣.”
做,成为
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旧的(学过的)知识
温习
可以
凭借
表承接,就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
第四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 重要性。
梳理文意
子曰:“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表转折,却
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表转折,却
疑惑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第五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梳理文意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
品质高尚
能忍受
乐趣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相当于现在的碗
第六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颜回清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梳理文意
子曰:“知 之 者 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代词,学问和事业
……的人
喜爱、爱好
以……为快乐
名词的意动用法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第七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梳理文意
子曰:“饭 疏食 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 亦在 其中矣。不义 而 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吃饭”名词作动词
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表顺承
乐趣
对于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第八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贪图不义之财。
梳理文意
子曰:“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 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几个
在其中
表顺承
跟从、学习
走路
一定
选择
好的方面,优点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第九章: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借鉴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
梳理文意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河、河流
流逝
这
舍弃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第十章:告诉我们时光飞快流逝,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梳理文意
子曰:“三军 可夺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也。”
军队
泛指平民百姓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第十一章: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梳理文意
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问 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
表并列
坚守
恳切
仁德
表并列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白的事情能恳切地发问求教,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第十二章:一个人,要有大志,好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梳理文意
再读课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
学习方法:
再读课文
学习态度: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七章)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九章)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第十章)
再读课文
修身做人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2、吾日三省吾身(第二章)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第三章)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八章)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一章)
归纳小结
不亦乐乎
三省吾身
三十而立
温故知新
不舍昼夜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逝者如斯
匹夫不可夺其志
成语归纳
文言文词语学习方法:
1、“单”变“双”:
学—— 朋—— 温——
乐—— 师—— 知——
思—— 见—— 改——
择—— 逝—— 舍——
学习
朋友
温习
快乐
老师
知道
思考
看见
改正
选择
流逝
舍弃
文言积累
2、通假字:
不亦说乎:通“悦”,喜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通假字的读音和所通的字应该一样。
文言积累
3、古今异义:
时:常常,经常。按一定的时间
三:多次
可以:可以凭借
水:冷水
善者:优点,长处
不善者:缺点
这类词要多比较,留心,记忆
匹夫:普通人,男子汉
文言积累
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3、词类活用:
文言积累
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这类词要多领会,留心,记忆
文言积累
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仁在其中矣
其不善者而改之
当、做
替
了解
懂得
4、一词多义:
它的
他人
文言积累
5、语气词:
乎———
相当于“吗”
矣——
相当于“了”
也——
有时相当于“了”,有时无义
焉——
有时是“了”,有时无义,文中是“在里面”
这类词多读多体会,就会明白,无须死记
文言积累
6、虚词:
之
它,它们。他,他们。(分别指代不同的对象。)
学而时习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曲肱而枕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文言积累
于
1、在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对于
于我如浮云
3、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言积累
而
“而”字的用法有:
表转接(转折)(可是,但是,却)
表顺接:表并列、表承接(顺承)、表修饰
文言积累
如: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4)面山而居
而
(表承接)然后
(表转折)
可是,但是,却
(表并列)
(表修饰)
文言积累
判断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
(2)为人谋而不忠乎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表转折)
(表转折)
(表转折)
(表承接)
(表承接)
文言积累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曲肱而枕之
(8)不义而富且贵
(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表转折)
(表修饰)
(表承接)
(表承接)
(表并列)
文言积累
文言积累
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特殊句式
课堂总结
1、讲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乐趣和为人的态度。
2、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一定要学思结合。
3、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
4、人一定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5、讲人生经历中知识、修养、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
6、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课堂总结
7、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实际上是劝人们要珍惜时光。
8、古人治学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德才兼备”,每天自我反省。
9、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认为真正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不会为物质享受而奔波忙碌。
10、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1、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12、讲学习态度,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
课堂检测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 来表达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
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
.
4、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
.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5、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朋友,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
孔子,名 ,字 , 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张 ,鼓励人们 ,即“出来做事”。
开 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
人,身通六艺者 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丘
仲尼
儒
仁
礼治
入仕
私人
三千
七十二
课堂检测
《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和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语录
弟子
再传弟子
大学
中庸
孟子
课堂检测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