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对联》教案9-28

文档属性

名称 《走进对联》教案9-28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20 12:1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临沭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学案
陈冠宝印
张洪山审
2020-9
语言表达之对联
【学习目标】
1、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及高考题型。
2、掌握对联的拟写方法,学会解答相关的对联考题。
【学习重点】
了解对联的特点并掌握对联的拟写。
【学习过程】
一、考纲解读
对联,“对对子”,也称“对仗”,
是《考试大纲》在表达运用层级(D级)上为考生设立的一个题型。在高中语文知识链上属于最基本的技能——“语言表达”中的“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里“对偶”一项,即“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法”。它既是对考生仿写能力的高标准考查,又是对考生正确使用修辞方法能力的隐性考查,综合性强,对考生知识储备和能力拓展的要求很高。
二、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
(一)对联简介
对联,又叫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体制短小、雅俗共赏的一种传统文学形式。它语言精练,言简意赅,格律严谨,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欣赏价值。
写对联、品对联、改对联,还能衡量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与能力。从古代的科举到现在的高考,经常把它作为考题中的一种题型,现在高考或联考,常把它作为“语言运用”中的一种题型,所以我们要重视这类题。
(二)对联的种类
常用的对联按用途可分为:春联、婚联、寿联、贺联、挽联、堂联、门联、楹联、名胜联、文艺作品联等等。
1、春联
所谓“春联”,又叫“春贴”,是为庆贺新春佳节而作的楹联,是对联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常见的对联。这种楹联,多是寄情抒怀,希望一年吉祥如意。
例如:①祖国有天皆丽日;神州无处不春风。
②大地回春,青山绿水,祖国千般美;
日暖神州,人寿年丰,幸福万年长。
2、节日联:
节日联,是针对各种节日,以示庆祝、纪念,使节日倍增欢乐、热烈、隆重气氛而撰写的联语。这种节日联语,可以说是春联的扩大和演化,既富节日气氛,又切合撰联对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例如:①万家元宵夜;一街太平歌。(元宵节联)
②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联)
③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
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教师节联)
④军爱民意如山重;民拥军情似海深。(“八一”节联)
3、寿联
所谓寿联,是为祝贺生日而作的楹联,多是称颂寿者的功劳业绩。
例如:①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②寿比南山松不老
福如东海水长流
③甲子重新新甲子;春秋几度度春秋。(60岁)
甲子是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一甲子就是一个天干地支轮回,也就是一甲子60年。大概意思:60年过去,又开始新的纪元了。
④羡高年精神矍铄花甲重添二十载;居上寿齿德俱尊松年永享八千秋(80岁)
人生不满公今满;世上难逢我竟逢。(王文清联,颇富巧思,在俗语“人生不满百”和“世上难逢百岁人”上作文章,将百字隐去,暗隐老人高寿已达百岁)
⑤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郑板桥60岁自寿联,笔调轻松畅快,表达了作者的志趣和个性)。
4、勉联
①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书堂联)
③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方志敏)
5、挽联
系由挽词演变而来,是一种用于哀挽死者的楹联。这种楹联往往能把肃穆的场面渲染的更加庄严。白纸配黑字,透过联语,唤起人们对死者的追念和尊敬之情。
例如:①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挽蒲松龄)
②著书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做空头文学家!(蔡元培挽鲁迅)
③一双锐目将人世百态尽刻白鹿原;千秋巨著赢景仰万方凝铸春秋笔(著名书法家王定成为陈忠实写的挽联)
6、名胜联
所谓名胜古迹联,是指为某一名胜古迹撰写、镌刻的楹联。
例如:①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安徽当涂采石矶太白楼联)
②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陈毅题杜甫草堂联)
③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吹声,总合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浙江天台山中方广寺联)
④心在汉宝,原无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清顾嘉蘅题南阳卧龙岗联)
7、楹联
又叫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清代是楹联文学的全盛时期。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郭沫若题李清照纪念堂联
对联的内容与种类不同有关,还根据不同的场所、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节令、不同的用意而有所区别。我们在写对联、品对联、修改对联之前,要了解以上情况,以便符合要求。
(三)对联特点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概括地说对联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①字数相等
一般情况下,在同一联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还须注意的是,上下联一般不能出现相同的字。
例: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②句式相同
主要有两大特征:
A、上下联相对应的词要词性相同,位置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B、上下联的句型、短语结构要相应。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而且结构类型要基本保持一致。
例:四(数词)面(量词)湖山(名词)归(动词)眼底(名词),万家忧乐(名词)到(动词)心头(名词)。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海”对“壁”,两者都是名词“纳”对“立”,两者都是动词,“海纳”对“壁立”,两者都是主谓短语,“百川”对“千仞”,两者都是数词与量词的搭配
③语意相关
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但意脉必须相互关联,好像是双峰对峙,二水分流和谐统一在一个意境之中。
上下联内容要相关,上下衔接,不能重复。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④平仄相对
对联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现代汉语中,凡属阴平和阳平的字都为“平”,凡属上声和去声的字都为“仄”,现代对联的平仄要求已没有古代那么严格。但还须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上联末尾一字用仄声,下联末尾一字用平声,即通常说的“仄起平收”。
梅花笑报新春到(平平仄仄平平仄)
战鼓频催喜讯传(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对联的写作要求
1、要有针对性。2、立意要新颖。3、要反映时代精神。4、要情词贴切。
五讲:1、字数讲相等2、词性讲相同3、结构讲相应4、字音讲平仄5、内容讲相关
一忌:忌同字
三注意:1、注意思想性2、注意针对性3、注意文学性
四、高考题型
1、补拟下联:参照一联,拟补另一联。
【题型示例】:《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带动全民重温那些经典的古诗词,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中国诗词大会》组委会拟征集舞台悬挂对联,请你根据提供的上联写出下联。要求符合对联的基本格式。
上联:唐风汉韵入耳皆是天籁之声,声声抑扬顿挫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调近体过目均为珠玑之篇,篇篇妙不可言
【题型示例】: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2004年浙江卷)
上联:学问藏今古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明播东西”,“智慧贯西中”,“知识达亚欧”
2、调整重组:将对联的相关知识和语言表达连贯、正确使用修辞方法等知识点结合起来。
【题型示例】: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调整为:
【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3、概括压缩:把拟写对联和压缩语段的考点结合起来。
用对联形式为下列新闻拟一则标题。
【题型示例】:新华社香港9月9日电
中国奥运金牌选手代表团9日结束了为期3天的访港活动,他们在香港市民的欢送下离开香港,前往澳门访问。迎候在码头的数百名澳门居民以鲜花、欢呼和激动的心情,热烈欢迎健儿的来访,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等到澳门外港码头迎接。
奥运金牌选手访港3天来,在全港市民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美好的印象。9日上午,香港上环港澳码头门口聚集了许多市民,他们高举“中国的英雄”“中国人的骄傲”“预祝中国奥运健儿2008再创佳绩”等字样的横幅,热情欢送奥运金牌选手。
到澳门时,等候在那儿的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当刘翔、田亮、郭晶晶等名星运动员走到近前时,人们争相拍照,闪光灯亮成一片,人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表达了与金牌健儿重逢的喜悦。根据安排,代表团将在澳门活动2天。
解析:这种题型的特点是把拟写对联和压缩语段的考点结合起来。做这种对联题,先要把主要信息筛选出来并加以概括,然后用对联形式加以组织。
4、缘旨拟写:①沿展话题只提供一个话题或一些词语,其它方面都不加限制。②契合情景提供一个特定的情景,拟写的对联不但要符合对联的写作要求,而且还要符合命题者所提供的特定情境。
【题型示例】:请你从“勤学”“立志”等词语中任选取一个作为话题,撰写一副对联。
五、真题再现
1、【2014年高考山东卷】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4分)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2、《2017山东考试说明》对联样题(2016江苏卷)
文化宫为评书、古琴、尾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
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
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
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
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
六、强化训练
1、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元宵节和中秋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4分)
千门灯火一轮明月
一曲笙歌三秋桂子春似海十里荷两地心夜如年
2、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3、阅读下面材料,为G20杭州峰会拟一副对联。总字数不超过20个字。(4分)
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动、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于2016年9月在中国杭州拉开帷幕。钱塘江边,西湖之畔,各国领导人齐聚杭州,为世界经济把好脉、开好方。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用“四个建设”“三个共同”为全球经济提出中国方案,提供中国智慧,提振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信心和勇气,推动本次峰会取得丰硕成果。
4、下列对联与场所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把古往今来重新说起
将悲欢离合再叙从头
②金石画图前人所尚
陆离斑驳古气盎然
③奇石尽含千古秀
异花常占四时春
A.戏院
博物馆
公园
B.博物馆
公园
戏院
C
博物馆
戏院
公园
D.戏院
公园
博物馆
5、下面是一幅以感恩为主题的对联的上联,请根据对联的相关知识,写出下联,不必考虑平仄,大体对仗即可。
上联:果实飘香,不忘土地无私滋养。
下联:
6、请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一副赞颂我国南宋某著名诗人的对联。
池馆重新接草堂
宦游西蜀
烟尘誓扫还金阙
志复中原
诗继少陵
派开南宋
更入清风明月
高吟铁马铜驼
7、请你利用相关知识,从下面八个句子中选出四个句子,组成两副合乎对联要求和特点的春联。
九州春意闹百花争艳
东风袅袅大地绿如茵
旭日出东方光弥宇宙
丽日彤彤神州春似海
神州增秀色水绿山青
大地播春光花香鸟语
桃花艳艳山河添秀色
三春到人间群山起舞
上联:
下联:
上联:
下联:
8、请分别给下面的上联对下联,给下联拟上联。
上联:春满校园桃欢李笑
下联:
上联:
下联:探寻科学奥秘何惧逆水行舟
9、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旧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戏剧社(

文学社(

摄影小组(

3、参考答案:香港欢送金牌选手,澳门喜迎体坛精英。
4、参考答案:
勤学——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立志——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五、真题再现
1、【2014年高考山东卷】
【答案】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
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渡十里欢。
【试题解析】此题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试卷的人文性、文化性,这包含对联、节日、习俗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备考要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并结合语文知识综合应用。挂桃符是春节习俗,根据对仗结构“桃符”对“柳线”,进一步思考“绿”应该写“柳线”,由此推断“红”写“桃符”,确定“门上桃符耀眼红”“江边柳线迎春绿”;根据对联平仄特点,最后一个字“绿”为仄声,在上联,“红”平声,在下联,这样写出春节的对联。同样的思维,竞渡是端午习俗,根据对仗结构,“竞渡”对“驱瘴”;“十里”写“竞渡”贴切,所以确定“碧波竞渡十里欢”,“青艾驱瘴千家乐”;最后一字“乐”为仄声,在上联,“欢”平声在下联,这样最终确定端午对联。
【命题意图】这是一道解析对联的题目,考点为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选用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这类题目在04年高考中出现,近年来又有所升温,和现在的重视国学有直接的关系,考核的中心是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和语言运用的得体。
【考试方向】近年北京卷特别重视这类题目,其他省市也有所涉略,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这类题目出现的概率会逐渐的增多,一般不会太难,只要掌握基本的规律就可以应对。
【得分要点】答题时首先分析所给语句的结构,做到结构的对仗。如此题“门上桃符”和“江边柳线”“碧波竞舟”和“青艾驱瘴”的对应。注意平仄,如此题的“迎春绿”“千家乐”作上联、“耀眼红”“十里欢”作下联。最后注意场合。如此题“门上桃符”和“江边柳线”“迎春绿”“耀眼红”是春联,“碧波竞舟”“青艾驱瘴”“十里欢”“千家乐”是端午联。
2、【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主要知识点是对联。而本题的重点不仅在于对联的常识,更在于对对联内容、含义的把握。也就是说重点落在对这些演出剧种的认识上。《阳春白雪》是汉族古琴十大名曲之一,后以“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高山流水”也为古琴曲,出自《列子·汤问》,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从此处语境来看,主要代指古琴。
  评书、昆曲、木偶戏也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这些剧种的特点,我们需要有一定的了解。评书是一种讲说故事的曲艺,在故事的说演过程中,为了吸引听众,把制造悬念、使用“关子”和“扣子”作为基本的结构手法,从而使其表演滔滔不绝、头头是道,而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疑雨疑云颇多关节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是评书特点。木偶戏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开幕几疑非傀儡”恰恰点出木偶戏的特点。“几疑非傀儡”是强调它的活灵活现,“机关”则是表明它经人操纵的特征。昆曲是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它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由“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可知,这同戏剧有关。
此题一个明显的要求就是“讲求对应”。此处的“对应”就是能找出对联所点出的某场演出的主要特点,认出它的戏剧样式。解答此题的主要根据是:“疑雨疑云颇多关节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是评书特点;“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可肯定是木偶戏。而由“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流水觅知音”可知这是谈音乐,由“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可知这同戏剧有关。
首先,要镇定,由易到难。题型虽新,知识虽陌生,但我们静下心来,还是能够抓住一些“蛛丝马迹”的。比如“阳春白雪”“高山流水”的典故和“雅曲”的称谓,可以让我们确定“古琴”这一项。然后,再由易到难,从已知走向未知,问题得以解决,信心也就产生了。
其次,抓重点,确定核心内容。对于对联,我们要通过关键信息的把握,明确对联写的是什么,评的是什么,从而抓住它的主要特征。比如,评书与昆曲的不同在于昆曲是由演员来演出的,而评书是只说不唱,一位演员讲故事,为了吸引观众,常常多用伏笔、悬念等技法。我们通过“关节”“连环”“绘声绘影”这些词可把握评书的特征。
第三,善比较。第一,对联与演出之间要考虑两者的契合;第二,选项之间,通过比较,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积累和已经做出的较为肯定的判断,也是可以剔除错误项的。
此外,这道题还提醒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常识的积累。“书到用时方恨少”“处处留心皆学问”,古人诚不我欺!
六、强化训练
1、【答案】元宵节:一曲笙歌春似海
千门灯火夜如年
中秋节:三秋桂子十里荷
一轮明月两地心
2、参考答案:B
解析:A项中的“花甲”表明适用于六十岁寿辰。B项中的“古稀”则指人生七十岁,出自杜甫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诲人无倦”表明是指“老师”,最符合题意。C项是没有表示年龄的词语,但“音容宛在”则说明这是一对挽联,适用于纪念已经去世的人。D项中“执掌教坛垂七十载”则表明是从教七十年,而非指年龄七十岁。
年龄别称:年方二八(刚16岁);束发(15岁)、弱冠(20岁)、而立(30岁)、不惑(40岁)、知(天)命(50岁)、花甲(60岁)、古稀(70岁)、耄耋(八九十岁)、期颐(100岁);米寿(88岁)、白寿(99岁)、茶寿(108岁)
茶寿,是108岁的一种说法。自古以来,老人长寿都有雅称。具体地说:60岁称为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还乡之年;70岁称为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80、90岁称为朝杖之年、耄耋之年;寿得3位数100岁的称为期颐之年。人们为长寿老人祝寿,还有喜、米、白、茶寿之说: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米寿指88岁,因米字看似八十八。白寿指99岁,百字少一横为白字。茶寿指108岁,茶字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在一起就是108岁。
花甲之年:指老人六十岁。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
耳顺之年:耳顺,亦称作耳顺之年,耳顺的意思听得进不同的意见或是清楚理解听到的话。今用耳顺或耳顺之年指人到了六十岁的年龄。
悬车之年: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指七十岁。
杖国之年:年过七十可以拄拐杖行走在全国范围内。
朝杖之年:年过八十就可以允许撑着拐杖入朝
期颐之年:qī
yí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3、【答案】参考示例:
(1)钱塘江边风云际会
西子湖畔中国担当
(2)杭州城拉开经济帷幕
习主席提振世界信心
评分标准:每一联得2分;围绕材料来写,上下联字数相同,语意相对,仄起平落。
4、参考答案:A
5、【答案】示例一:树木参天,常思阳光慷慨沐浴
示例二:学子有成,牢记恩师精心栽培
示例三:子女成才,永记父母辛苦付出
6、解析:这种题型和相关的文学常识、语言连贯等考点结合起来,综合性较高。要正确把这些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先要判断对联所写的是谁。把陆游的生平及“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等诗句和题目提供的短语相对照,可知对联写的应是陆游。然后根据语言连贯及对联的上联和下联结构相同、词性相对、仄起平收等特点,加以组合。
参考答案: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
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
7、参考答案:大地播春光花香鸟语,神州增秀色水绿山青。
丽日彤彤神州春似海,东风袅袅大地绿如茵。(结合对联的结构、平仄等知识筛选组合)
8、参考答案:喜盈大地燕舞莺歌;追求人生真谛哪怕荆棘载道。
9、参考答案:⑤③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