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4章在光的世界里 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4章在光的世界里 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20 19:0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末测试(三) 在光的世界里
(时间:45分钟 总分:100分)
题号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30分.1~8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9~10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来宾中考)下列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2.(雅安中考)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最好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
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
像会成在光屏上
D.玻璃板应选择较厚且涂有水银反光面的镜子
3.(北海中考)用激光笔沿图中所示的PO方向照射,一定能照射到尚未移动的小鱼或小鸟的是(
)
4.(赤峰中考)如图所示现象,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小孔成像   B.
隔墙看小猫
 C.
用放大镜看指纹
 D.
海市蜃楼
5.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
)
凹透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凸面镜
6.(泉州中考)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
A.近视眼 凸透镜
B.近视眼 凹透镜C.远视眼 凸透镜D.远视眼 凹透镜
7.(威海中考)荣成烟墩角天鹅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上万只天鹅每年冬季成群结队悄然降临,栖息越冬,这期间有大批的摄影爱好者云集于此,如图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所拍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
D.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靠近天鹅并将镜头前伸
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四幅图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B        C  
     D
A.大海深处发光的水母是光源
B.雾天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C.医生用电子胃镜通过光导纤维观察人体胃肠道内部是利用光的多次折射传输图像信息
D.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证明了太阳光是复色光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此时的物距大于20
cm
C.当物距是30
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
10.
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时,在光屏的中央承接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屏上的像与照相机成的像性质相同
B.
若只升高凸透镜,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C.
若只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上还会承接到清晰的像
D.
若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动,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光屏上还会承接到清晰的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1.(莆田中考)从岸上看清澈池塘的深度比实际的要浅(填“深”或“浅”),这是由于光的
造成的,所以我们不能冒然独自下水,以免发生溺水事故.
12.有时,黑板反射的光能“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这是发生了
反射.改变这种状况的方法是:
(答一种方法即可).
13.(沈阳中考)将一个平面镜斜放在水槽中,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光线与镜面夹角为55°,如图甲所示,则反射角应为
度.向水槽中加水,使平面镜的下部浸入水中,让太阳光照射在水下的平面镜上,调节水面高度和镜面角度,可以观察到白纸上出现一道“彩虹”,如图乙所示,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
混合而成的.
14.(佛山中考)图中凸透镜焦距为10
cm,蜡烛位置如图所示,光屏应放在光具座
范围才能得到
(填像的性质)的清晰实像.
15.(呼和浩特中考)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虚(填“虚”或“实”)像;
(2)A点与水面相距3
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6m;
(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
m,说明水位
(填“上升”或“下降”)了0.5m.
16.(盐城中考)小明用爷爷的老花镜正对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面,移动眼镜,在纸上会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老花镜是
(填“凸”或“凹”)透镜,小明发现老花镜可以使稍远处的窗户在光屏上成
(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像,生活中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17小题4分,第18小题6分,共10分)
17.(赤峰中考)如图所示,鱼缸侧壁有一平面镜,画出光线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和该反射光线射出水面后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18.(广州中考)手指投影灯玩具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调节它到墙壁的距离,墙上会出现如图2所示清晰的喜羊羊图像,完成如下小题.
 
(1)在图中标出物距;
(2)画出图中所示的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之后的光线;
(3)墙上的喜羊羊是实像还是虚像?
.该像相对于物是“正立”还是“倒立”的?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19小题8分,第20小题10分,第21小题12分,共30分)
19.(宜宾中考)小雷对凸透镜焦距与制成凸透镜的材料种类、凸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
 
次数
1
2
3
材料
玻璃
玻璃
水晶
凸起程度
较小
较大
较大
焦距/cm
8.0
4.0
(1)他第一次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的焦距为
cm.
(2)由1、2次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3)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受此启发,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结论是:对同一凸透镜,
光入射时焦距小些.
(4)探究完成后,小雷和其他同学用焦距为8.0
cm的凸透镜和蜡烛进行成像实验.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当物距均为16.0
cm时,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9.0
cm、13.0
cm,与理论像距16.0
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20.(莱芜中考)(1)小刚在实验室里做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他把一张白纸平铺在木板上,把一个小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在白纸上画出一条垂直于镜面的直线ON,作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参考直线.用激光笔沿着白纸的表面,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然后用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如图甲所示.
 ①小刚让光沿着白纸的表面照射,这样做的目的是

②小刚让光沿AO方向照射在平面镜的O点,他在ON的另一侧观察到了反射光OB.接着他让白纸沿ON折叠90°,这时他只观察到了入射光,而反射光在纸上看不到了,这样做的目的是

(2)小明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研究,他在水平桌面上放一玻璃板按如图乙所示进行实验.
①实验中他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

②上述问题解决后,小明也顺利完成了实验.在这个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光的特点,便于

③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21.(镇江中考)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
方.
(3)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
(填“>”“<”或“=”)L,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
(用L0、L表示).
章末测试(三) 在光的世界里答案版
(时间:45分钟 总分:100分)
题号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30分.1~8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9~10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来宾中考)下列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D)
 
          
  
2.(雅安中考)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该实验最好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
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
像会成在光屏上
D.玻璃板应选择较厚且涂有水银反光面的镜子
3.(北海中考)用激光笔沿图中所示的PO方向照射,一定能照射到尚未移动的小鱼或小鸟的是(C)
4.(赤峰中考)如图所示现象,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B)
            
A.
小孔成像    
B.
隔墙看小猫
    C.
用放大镜看指纹
   D.
海市蜃楼
5.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A)
A.凹透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凸面镜
6.(泉州中考)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B)
A.近视眼 凸透镜B.近视眼 凹透镜
C.远视眼 凸透镜D.远视眼 凹透镜
7.(威海中考)荣成烟墩角天鹅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上万只天鹅每年冬季成群结队悄然降临,栖息越冬,这期间有大批的摄影爱好者云集于此,如图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所拍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
D.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靠近天鹅并将镜头前伸
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四幅图中说法错误的是(C)
     A           B          C  
       D
A.大海深处发光的水母是光源
B.雾天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C.医生用电子胃镜通过光导纤维观察人体胃肠道内部是利用光的多次折射传输图像信息
D.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证明了太阳光是复色光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D)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此时的物距大于20
cm
C.当物距是30
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
10.
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时,在光屏的中央承接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
光屏上的像与照相机成的像性质相同
B.
若只升高凸透镜,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C.
若只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上还会承接到清晰的像
D.
若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动,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光屏上还会承接到清晰的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1.(莆田中考)从岸上看清澈池塘的深度比实际的要浅(填“深”或“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所以我们不能冒然独自下水,以免发生溺水事故.
12.有时,黑板反射的光能“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这是发生了镜面反射.改变这种状况的方法是:使黑板变得粗糙一些(答一种方法即可).
13.(沈阳中考)将一个平面镜斜放在水槽中,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光线与镜面夹角为55°,如图甲所示,则反射角应为35度.向水槽中加水,使平面镜的下部浸入水中,让太阳光照射在水下的平面镜上,调节水面高度和镜面角度,可以观察到白纸上出现一道“彩虹”,如图乙所示,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14.(佛山中考)图中凸透镜焦距为10
cm,蜡烛位置如图所示,光屏应放在光具座60_cm刻度线右侧范围才能得到倒立、放大(填像的性质)的清晰实像.
15.(呼和浩特中考)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虚(填“虚”或“实”)像;
(2)A点与水面相距3
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6m;
(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
m,说明水位下降(填“上升”或“下降”)了0.5m.
16.(盐城中考)小明用爷爷的老花镜正对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面,移动眼镜,在纸上会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老花镜是凸(填“凸”或“凹”)透镜,小明发现老花镜可以使稍远处的窗户在光屏上成倒立(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像,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17小题4分,第18小题6分,共10分)
17.(赤峰中考)如图所示,鱼缸侧壁有一平面镜,画出光线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和该反射光线射出水面后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解:
18.(广州中考)手指投影灯玩具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调节它到墙壁的距离,墙上会出现如图2所示清晰的喜羊羊图像,完成如下小题.
  解:
(1)在图中标出物距;
(2)画出图中所示的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之后的光线;
(3)墙上的喜羊羊是实像还是虚像?实像.该像相对于物是“正立”还是“倒立”的?倒立.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19小题8分,第20小题10分,第21小题12分,共30分)
19.(宜宾中考)小雷对凸透镜焦距与制成凸透镜的材料种类、凸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
 
次数
1
2
3
材料
玻璃
玻璃
水晶
凸起程度
较小
较大
较大
焦距/cm
8.0
4.0
(1)他第一次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的焦距为10.0cm.
(2)由1、2次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
(3)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受此启发,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结论是:对同一凸透镜,蓝光入射时焦距小些.
(4)探究完成后,小雷和其他同学用焦距为8.0
cm的凸透镜和蜡烛进行成像实验.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当物距均为16.0
cm时,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9.0
cm、13.0
cm,与理论像距16.0
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时就测出了像距.
20.(莱芜中考)(1)小刚在实验室里做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他把一张白纸平铺在木板上,把一个小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在白纸上画出一条垂直于镜面的直线ON,作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参考直线.用激光笔沿着白纸的表面,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然后用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如图甲所示.
 ①小刚让光沿着白纸的表面照射,这样做的目的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②小刚让光沿AO方向照射在平面镜的O点,他在ON的另一侧观察到了反射光OB.接着他让白纸沿ON折叠90°,这时他只观察到了入射光,而反射光在纸上看不到了,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2)小明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研究,他在水平桌面上放一玻璃板按如图乙所示进行实验.
①实验中他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
②上述问题解决后,小明也顺利完成了实验.在这个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光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③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板太厚.
21.(镇江中考)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倒立(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上方.
(3)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缩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填“>”“<”或“=”)L,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L0-2L(用L0、L表示).
章末测试(三) 在光的世界里
(时间:45分钟 总分:100分)
题号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30分.1~8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9~10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来宾中考)下列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D)
 
               
     
    
2.(雅安中考)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该实验最好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
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
像会成在光屏上
D.玻璃板应选择较厚且涂有水银反光面的镜子
3.(北海中考)用激光笔沿图中所示的PO方向照射,一定能照射到尚未移动的小鱼或小鸟的是(C)
4.(赤峰中考)如图所示现象,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B)
            
A.
小孔成像    
B.
隔墙看小猫
    C.
用放大镜看指纹
   D.
海市蜃楼
5.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A)
A.凹透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凸面镜
6.(泉州中考)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B)
A.近视眼 凸透镜
B.近视眼 凹透镜
C.远视眼 凸透镜
D.远视眼 凹透镜
7.(威海中考)荣成烟墩角天鹅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上万只天鹅每年冬季成群结队悄然降临,栖息越冬,这期间有大批的摄影爱好者云集于此,如图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所拍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
D.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靠近天鹅并将镜头前伸
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四幅图中说法错误的是(C)
     A           B          C  
       D
A.大海深处发光的水母是光源
B.雾天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C.医生用电子胃镜通过光导纤维观察人体胃肠道内部是利用光的多次折射传输图像信息
D.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证明了太阳光是复色光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D)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此时的物距大于20
cm
C.当物距是30
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
10.
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时,在光屏的中央承接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
光屏上的像与照相机成的像性质相同
B.
若只升高凸透镜,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C.
若只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上还会承接到清晰的像
D.
若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动,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光屏上还会承接到清晰的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1.(莆田中考)从岸上看清澈池塘的深度比实际的要浅(填“深”或“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所以我们不能冒然独自下水,以免发生溺水事故.
12.有时,黑板反射的光能“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这是发生了镜面反射.改变这种状况的方法是:使黑板变得粗糙一些(答一种方法即可).
13.(沈阳中考)将一个平面镜斜放在水槽中,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光线与镜面夹角为55°,如图甲所示,则反射角应为35度.向水槽中加水,使平面镜的下部浸入水中,让太阳光照射在水下的平面镜上,调节水面高度和镜面角度,可以观察到白纸上出现一道“彩虹”,如图乙所示,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14.(佛山中考)图中凸透镜焦距为10
cm,蜡烛位置如图所示,光屏应放在光具座60_cm刻度线右侧范围才能得到倒立、放大(填像的性质)的清晰实像.
15.(呼和浩特中考)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虚(填“虚”或“实”)像;
(2)A点与水面相距3
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6m;
(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
m,说明水位下降(填“上升”或“下降”)了0.5m.
16.(盐城中考)小明用爷爷的老花镜正对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面,移动眼镜,在纸上会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老花镜是凸(填“凸”或“凹”)透镜,小明发现老花镜可以使稍远处的窗户在光屏上成倒立(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像,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17小题4分,第18小题6分,共10分)
17.(赤峰中考)如图所示,鱼缸侧壁有一平面镜,画出光线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和该反射光线射出水面后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解:
18.(广州中考)手指投影灯玩具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调节它到墙壁的距离,墙上会出现如图2所示清晰的喜羊羊图像,完成如下小题.
  解:
(1)在图中标出物距;
(2)画出图中所示的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之后的光线;
(3)墙上的喜羊羊是实像还是虚像?实像.该像相对于物是“正立”还是“倒立”的?倒立.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19小题8分,第20小题10分,第21小题12分,共30分)
19.(宜宾中考)小雷对凸透镜焦距与制成凸透镜的材料种类、凸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
 
次数
1
2
3
材料
玻璃
玻璃
水晶
凸起程度
较小
较大
较大
焦距/cm
8.0
4.0
(1)他第一次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的焦距为10.0cm.
(2)由1、2次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
(3)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受此启发,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结论是:对同一凸透镜,蓝光入射时焦距小些.
(4)探究完成后,小雷和其他同学用焦距为8.0
cm的凸透镜和蜡烛进行成像实验.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当物距均为16.0
cm时,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9.0
cm、13.0
cm,与理论像距16.0
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时就测出了像距.
20.(莱芜中考)(1)小刚在实验室里做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他把一张白纸平铺在木板上,把一个小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在白纸上画出一条垂直于镜面的直线ON,作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参考直线.用激光笔沿着白纸的表面,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然后用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如图甲所示.
 ①小刚让光沿着白纸的表面照射,这样做的目的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②小刚让光沿AO方向照射在平面镜的O点,他在ON的另一侧观察到了反射光OB.接着他让白纸沿ON折叠90°,这时他只观察到了入射光,而反射光在纸上看不到了,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2)小明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研究,他在水平桌面上放一玻璃板按如图乙所示进行实验.
①实验中他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
②上述问题解决后,小明也顺利完成了实验.在这个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光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③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板太厚.
21.(镇江中考)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倒立(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上方.
(3)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缩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填“>”“<”或“=”)L,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L0-2L(用L0、L表示).
章末测试(三) 在光的世界里
(时间:45分钟 总分:100分)
题号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30分.1~8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9~10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来宾中考)下列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D)
 
               
     
    
2.(雅安中考)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该实验最好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
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
像会成在光屏上
D.玻璃板应选择较厚且涂有水银反光面的镜子
3.(北海中考)用激光笔沿图中所示的PO方向照射,一定能照射到尚未移动的小鱼或小鸟的是(C)
4.(赤峰中考)如图所示现象,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B)
            
A.
小孔成像    
B.
隔墙看小猫
    C.
用放大镜看指纹
   D.
海市蜃楼
5.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A)
A.凹透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凸面镜
6.(泉州中考)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B)
A.近视眼 凸透镜
B.近视眼 凹透镜
C.远视眼 凸透镜
D.远视眼 凹透镜
7.(威海中考)荣成烟墩角天鹅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上万只天鹅每年冬季成群结队悄然降临,栖息越冬,这期间有大批的摄影爱好者云集于此,如图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所拍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
D.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靠近天鹅并将镜头前伸
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四幅图中说法错误的是(C)
     A           B          C  
       D
A.大海深处发光的水母是光源
B.雾天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C.医生用电子胃镜通过光导纤维观察人体胃肠道内部是利用光的多次折射传输图像信息
D.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证明了太阳光是复色光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D)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此时的物距大于20
cm
C.当物距是30
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
10.
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时,在光屏的中央承接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
光屏上的像与照相机成的像性质相同
B.
若只升高凸透镜,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C.
若只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上还会承接到清晰的像
D.
若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动,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光屏上还会承接到清晰的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1.(莆田中考)从岸上看清澈池塘的深度比实际的要浅(填“深”或“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所以我们不能冒然独自下水,以免发生溺水事故.
12.有时,黑板反射的光能“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这是发生了镜面反射.改变这种状况的方法是:使黑板变得粗糙一些(答一种方法即可).
13.(沈阳中考)将一个平面镜斜放在水槽中,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光线与镜面夹角为55°,如图甲所示,则反射角应为35度.向水槽中加水,使平面镜的下部浸入水中,让太阳光照射在水下的平面镜上,调节水面高度和镜面角度,可以观察到白纸上出现一道“彩虹”,如图乙所示,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14.(佛山中考)图中凸透镜焦距为10
cm,蜡烛位置如图所示,光屏应放在光具座60_cm刻度线右侧范围才能得到倒立、放大(填像的性质)的清晰实像.
15.(呼和浩特中考)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虚(填“虚”或“实”)像;
(2)A点与水面相距3
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6m;
(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
m,说明水位下降(填“上升”或“下降”)了0.5m.
16.(盐城中考)小明用爷爷的老花镜正对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面,移动眼镜,在纸上会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老花镜是凸(填“凸”或“凹”)透镜,小明发现老花镜可以使稍远处的窗户在光屏上成倒立(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像,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17小题4分,第18小题6分,共10分)
17.(赤峰中考)如图所示,鱼缸侧壁有一平面镜,画出光线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和该反射光线射出水面后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解:
18.(广州中考)手指投影灯玩具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调节它到墙壁的距离,墙上会出现如图2所示清晰的喜羊羊图像,完成如下小题.
  解:
(1)在图中标出物距;
(2)画出图中所示的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之后的光线;
(3)墙上的喜羊羊是实像还是虚像?实像.该像相对于物是“正立”还是“倒立”的?倒立.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19小题8分,第20小题10分,第21小题12分,共30分)
19.(宜宾中考)小雷对凸透镜焦距与制成凸透镜的材料种类、凸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
 
次数
1
2
3
材料
玻璃
玻璃
水晶
凸起程度
较小
较大
较大
焦距/cm
8.0
4.0
(1)他第一次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的焦距为10.0cm.
(2)由1、2次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
(3)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受此启发,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结论是:对同一凸透镜,蓝光入射时焦距小些.
(4)探究完成后,小雷和其他同学用焦距为8.0
cm的凸透镜和蜡烛进行成像实验.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当物距均为16.0
cm时,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9.0
cm、13.0
cm,与理论像距16.0
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时就测出了像距.
20.(莱芜中考)(1)小刚在实验室里做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他把一张白纸平铺在木板上,把一个小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在白纸上画出一条垂直于镜面的直线ON,作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参考直线.用激光笔沿着白纸的表面,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然后用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如图甲所示.
 ①小刚让光沿着白纸的表面照射,这样做的目的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②小刚让光沿AO方向照射在平面镜的O点,他在ON的另一侧观察到了反射光OB.接着他让白纸沿ON折叠90°,这时他只观察到了入射光,而反射光在纸上看不到了,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2)小明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研究,他在水平桌面上放一玻璃板按如图乙所示进行实验.
①实验中他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
②上述问题解决后,小明也顺利完成了实验.在这个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光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③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板太厚.
21.(镇江中考)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倒立(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上方.
(3)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缩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填“>”“<”或“=”)L,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L0-2L(用L0、L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