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卷
高三地理答案
C解析:指南针两端指向两个磁极
解析:无论是竖版地图还是横板地图,都可以清晰显
各地以及中国疆域的完整亻
项错
纬度地区依然有变形
变形较小。C项错。横版地图极地变形大,竖版地图两
周边都能清晰的显
C解析:图
为西经165度,昏线
正值夕阳西
项错误。两个日期的界线
度和
西经75度经线,新的一天范围超过
解
地潜水水位
之间,潜水埋深1.5
拔为5.3-6.7之
B解析:根据
位和指向标判断
为西北流向东南
6.D解析:根据太阳的视运动和晷针的
得十二时辰,图中排列最上为子时,然后顺时针依次
D解析:晷针影子最短为当地夏至时,符合夏至现象的是D现象
8.C解析:图中温度数值显示b点温度最
点增温达到最大,属于平流层
度
变化
为下降时期,分别为平流层和对流层。飞行高度达到平流层,A项错。电离层位于高层
错。图中显示e-a温度下降,没有逆温
错。对流层杂质多,C项正确
析:对流层大气对流运动强烈,气球上升
流影响
期的河道
流发展的过程,河道弯曲加剧
流速减
积物颗粒由大到小变
A解析:①为岩浆②为
④为沉积岩⑤为沉积物,根据地质循环,各元素的来源应该是
解
为风化作用b
积作用c固结成岩作用d冷凝作用。沙金矿为河流泥沙沉积形
解析
水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是因为海陆分布
影
4.B解
部海区属于受
寒流影响地区,上升流是形成渔场的原因
解析:图中乙海区位于霍尔木兹海峡
输量大,海
为污染问题
运动岩层断裂(1分),地下岩浆沿裂隙上升,形成花岗岩(1分):地壳上升
岩石被侵
蚀(1分
岗岩致密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花岗岩陡崖
运动,岩层受挤压力,形成背斜
分);背斜顶部受张力,裂隙发育,在外力作用下,侵
快,形成谷地
)地表水沿岩石裂隙下渗,溶解石灰岩中矿物质(2分),裂隙扩
流速度加
蚀能力增
成
地表(2分
(1)1月份南侧气温0度以上,北侧0度以下
较大(2分
两侧温度相
分)
(2)秦岭位
度地区,南北过渡地带
);我国处于季风气候区,季风对冬季气温影响明
分)
秦岭南北两侧温差大,0度等温线穿过此地(2分
)夏季,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气流上升水汽凝结释放热量
递减率低(2分);北坡气流
增
江平原湿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土壤水含
被生产量高,有机质来源
季温度低,微生物分解作用差
碳得以积累(2分);地表水多,淋溶作用强,有机质下渗
变暖,加剧黑河中游地区
被减
分)
生物分解加快
壤有机碳
洞庭湖平原区因河流的淤积亻
多沙质土壤,水土流失轻,土层深厚肥力较
周边丘陵区
红壤分布
质料
力低(2分)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卷
高三地理
考试说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三等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我国发行的世界竖版地图,是沿北纬15度的纬线把地球横着切开,然后采用
几何投影的方法制成的地图。图中阴影区表示夜的范围,M、P表示为现代地球的两个磁
极的位置。据此回答1~3题
1.地球上水平放置的指南针,在北京北端的实际指向是
A.与北京位置无关,始终指向正北
B.与北京位置无关,始终指向西北
C.与北京位置有关,指向东北
D.与北京位置有关,指向西北
2.我国发行的世界竖版地图与普通世界横版地图相比,可
A.完整显示世界各地分布
B.清晰完整地显示极地科考线路1
20
避免了高纬度地区的变形
D.保证了我国版图的完整性
3.此图所示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点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B.东半球即将开始新的一天
C.新的一天占全球范围大于1/2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与大气圈相通
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下图是我国某河段
流域内潜水等水位线(单位:m)分布图,甲地地下水埋深1.5米。据此回答4~5題,
4,甲地海拔高度最低可能是
B.6
5.甲地地下水的大致流向是
A.东流向西
B.西北流向东南C.东北流向西南
西流向东
高三地理第1页共6页
我国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辰,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太阳高
高时为午,其它依次排列。赤道式日晷则是一种利用太阳投影指示时间的工具(甲
晷针指向北极星方向,晷盘平行于赤道。晷盘上标有十二个时辰名字,利用晷针影
子读取时刻(乙图)。据此回
c甲图
乙图
乙图中十二时辰刻度标注正确的是
A.丑
B.酉
C.寅
D.卯
当晷针的影子正好为一年中最短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小麦正在播种
考察南极大陆的最好季节
C.南非的开普敦附近多晴天
D.索马里半岛沿岸多雾
根据探测髙度要求,气象台站给携带探空仪的探空气球充满足够的氬气,然后记录飞
行过程中实时测定的温度、湿度等大气要素数值,分析大气状况。最后气球破裂飘落
为广州市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夏季某日在揉场释放的探空气球,图2为气球释放后某时
段记录的温度变化曲线。据此回答8~9
气球
8.关于此次探空气球叙述正确的是
A.最大飞行高度10km
B.c-d段可检测到空气电离层的存在
C.d-f段检测到空气杂质增多
D.c-a段检测到强烈的逆温现象
9.图中a-b时间段内,探空气球上升的因素包括
A.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导致气球上升的直接原因
B.气球上升时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东偏移
空气温度梯度大会加快气球上升速度
D.大气杂质明显阻碍气球上升,导致上升速度逐渐减慢
高三地理第2页共6页
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