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练习】中图版 地理必修3:第三章第四节学业水平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练习】中图版 地理必修3:第三章第四节学业水平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0-05 17:3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关于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数字地球是数字化地球 ②数字地球已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③数字地球的最大特征是虚拟现实 ④数字地球采取集中方式储存信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数字地球是数字化地球,是对数字地球的正确的简单说法;目前数字地球正处于不断完善之中,还无法满足人类的需要;数字地球是虚拟的地球;虚拟现实是数字地球的最大特征;数字地球需要储存大量信息,不能集中储存,采用在全球网络中分散存储。
2.数字地球框架中数字获取以下列哪一项为主(  )
A.人工测绘
B.资料统计
C.多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
D.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
解析:选C。此题我们要从遥感的角度去考虑,因为数字地球的信息获取方式以遥感为主,在遥感的应用中,分辨率的应用不是越高越好,而是根据对象而定,对于气象遥感我们没必要应用那么高的分辨率,也可以说利用高分辨率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在从土地类型图的信息获取来说,高分辨率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会给地理信息系统的后期工作带来大量不必要的麻烦。
3.目前世界上商用卫星的分辨率最高的是 (  )
A.0.16米 B.0.61米
C.0.31米 D.0.13米
解析:选B。目前世界上商用卫星的分辨率已达到0.61米,实现了以往只有航空摄影才能达到的分辨率。这种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可以使数字地球的地图绘制达到足够的精度。
4.下列关于数字地球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信息的获取、传输、接收与处理、分析和应用等功能
B.具有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等功能
C.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D.具有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功能
解析:选C。选项A的内容是遥感的功能;选项B的内容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选项D的内容是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
5.“数字地球”的应用领域有(  )
①可持续发展 ②政府决策 ③百姓生活 ④科学研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数字地球的应用领域涉及可持续发展,政府决策,百姓生活,科学研究等,可以这样说,只要我们能够想到的方面,数字地球就能提供帮助。
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数字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1)数字校园包括(  )
①网上学校 ②网上交易 ③虚拟学校 ④电子商务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未来借助于数字校园技术,下列有关地理课的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再使用地球仪,学生只要戴上显示头盔,就能看见太空中的地球
B.对于区域的学习,利用声音识别系统,就能够得到关于行政区域范围、动植物物种分布、人口等各方面的信息
C.课堂上不再需要老师,学生完全靠计算机自学
D.想要有关地区更多的信息,可以通过“数据手套”,单击一下链接按钮,就能够看见
(3)在下图空白处填入各环节名称。
解析:本题考查“数字地球”的一种具体形式“数字校园”,它包括网上学校和虚拟学校,在虚拟学校中可虚拟出教学中需要的各种教学环节和教学需求以进行远程教育。
答案:(1)A (2)C (3)自左向右:虚拟学校 远程教育
一、选择题
1.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数字地球”就是指因特网
B.“数字地球”就是“信息高速公路”
C.“数字地球”只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并不能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
D.“数字地球”是用数据通信技术使地球上信息的表达方式日益数字化
2.下列不属于“数字中国”服务领域的工作是(  )
A.了解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状况
B.了解股市行情
C.通缉罪犯
D.设计时装
解析:“因特网”“信息高速公路”都是实现数字地球的工具,数字地球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既方便生活,又创造价值。构想中的“数字中国”将建立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公用信息网。它集成了国家信息网、 国土资源信息网、长江流域监控等网络的信息,并将促进这些系统的综合利用。设计时装不属于“数字中国”服务领域的工作。
答案:1.D 2.D
3.关于数字地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数字地球是通过数字对真实地球的一种反映
B.数字地球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延伸
C.数字地球只有通过网络才能实现全球信息共享
D.数字地球的核心思想是用数字来统一处理地球问题
解析:选C。数字地球在利用数据时,要把所需数据迅速从四面八方调来,只有通过高速网络才能实现。
4.数字地球要实现全球信息共享只有通过(  )
A.网络       B.电视
C.电脑 D.电话
答案:A
5.虚拟环境是一种(  )
A.仿真视景 B.模糊视景
C.真实视景 D.梦幻视景
答案:A
6.数字地球实现以后,科学家们可以(  )
A.制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B.控制全球气温升高
C.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D.控制全球贫富差距
答案:A
7.数字地球在建设大型水库方面的作用有(  )
A.提供当地的地质条件
B.虚拟大型水库建成后库区周围和上下游的环境变化
C.提供当地的人口迁移规模
D.提供水库的水量和水的流速
答案:B
8.数字地球可以使普通百姓(  )
①周游世界各地 ②接受远程教育 ③进行网上购物 ④网上求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B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数字地球只有在安全稳定的国际环境下才能实现全球信息共享
B.数字地球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地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意义不大
C.现在的国际互联网由于用户量的剧增和自身技术的限制,无法满足数字地球的需求
D.数字地球是人类对目前所生活地球的一种理想化境界
答案:C
10.有关数字地球的应用,正确的是(  )
A.可以控制犯罪的发生
B.可为国家大型工程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C.可以控制降水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D.可以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
答案:B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1993年美国政府首先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这一计划被形象地称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材料2:1998年美国副总统提出“数字地球”概念,一般认为“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它是以因特网为基础,以空间数据为依托,以虚拟现实技术为特征,具有三维界面和多种分辨率浏览器的面向公众开放的系统。
材料3:现代战争是数字技术之间的较量,谁占据信息,谁就更富有和安全;谁失去信息,谁就会贫穷挨打。1991年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向中东地区所投的炸弹中,精确制导炸弹占全部炸弹的7.6%;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精确制导炸弹比重达到了80%~90%。
(1)美军精确制导炸弹的关键技术是________。
(2)简述“数字地球”产生的科学技术背景。
(3)美国提出建设“数字地球”这一战略举措有何意义?
答案:(1)全球定位系统(GPS)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及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科学技术已成为研究地球现象的重要手段;信息传输技术尤其是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等,为“数字地球”的诞生奠定了技术基础。
(3)通过把持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制高点,以此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数字地球”是信息高速公路的自然延伸,为信息高速公路提供更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从维持全球战略的需要,“数字地球”将进一步增强美国的实力,增强其对全球事务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对国际热点地区的发言权。
1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数字地球”是地图测绘、航空卫星遥感、探空和深钻的深化,是对地图测绘系统(E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综合,实现地球圈层间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数据的集成,从而对全球化问题进行广泛研究。以农业为例,它在农业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领域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监测等。例如,美国利用资源卫星估测本国小麦产量的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数据制订生产布局、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贸易策略,由此每年可获利数亿美元。
(1)根据材料推断,“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做哪些工作?
(2)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应用“数字地球”相关技术?
答案:(1)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遥感调查,合理布局农业;监测预报气候变化、旱涝、农作物长势、产量预测,提高抗灾能力;农业污染环境状况监测与预报,提出解决措施等。
(2)全球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地震分布、地形遥感、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全球气候预报、生物分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