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能
B.地质作用都进行得非常缓慢,不易被人察觉
C.变质作用属于外力作用
D.地表形态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不断变化发展的
解析:选D。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组成物质、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才称为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有的极其缓慢,有的迅速激烈。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1年衢州一中高二期中检测)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2~4题。
2.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
A.褶皱 B.背斜
C.向斜 D.断层
3. 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B.甲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C.修一条南北向隧道选址丁处
D.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4.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
A.地壳运动所致
B.内力作用所致
C.岩浆活动所致
D.外力作用所致
解析: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丁处岩层最新,而两翼岩层老,故为向斜。图中甲处为背斜,它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丁处为向斜构造,在此修一南北向隧道,隧道易积水。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轴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答案:2.C 3.A 4.D
5.下列外力作用与其举例搭配合理的一组是( )
A.流水的侵蚀作用——新疆魔鬼城
B.流水的沉积作用——华北平原
C.风力的侵蚀作用——黄土高原黄土层的形成
D.风力的沉积作用——桂林山水
解析:选B。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现实事物的形成原因的把握及“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的掌握情况。新疆的魔鬼城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华北平原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平原。黄土高原表面的黄土层是风由北部带来的沙子沉积而成。桂林山水是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6.读下面“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1)~(4)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处的地形属________山地。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________。(多项选择)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_______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是读图分析题,运用地质构造剖面图判断某地的地质构造。分析构造地貌及其成因,并根据地质构造找地下水的出处。读懂地质构造剖面图是解题关键。(1)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和岩层的形状分析地质构造。一般来说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岩层由轴部向两侧由老变新,向斜岩层向下凹,岩层中间(轴部)新,两翼老。(2)构造地貌的形成除了考虑内力作用以外还要分析外力作用。(3)断层的判断依据是岩层断裂错位,关键是错位(沿断层)。(4)找地下水一般在向斜构造,在两个隔水层之间有承压水。
答案:(1)②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易受侵蚀 中间地层老,两侧地层新 块状
(2)绘图略。 (3)AC
(4)① 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处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
一、选择题
1.下列地表形态的变化,不是由地质作用引起的是( )
A.东非大裂谷 B.渭河平原
C.大寨梯田 D.黄河三角洲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的定义。地质作用是由自然力引起的,而大寨梯田为人类活动,因而不是地质作用引起的。
读下图,回答2~3题。
2.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图中所示方案中,构造稳定、地基坚实、最适宜建坝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中四种地质构造不是由水平挤压运动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图中①③处在断层上,构造不稳定;②处在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不坚实;④处于向斜槽部,受挤压,比较坚实,最适宜建坝。(2)图中四种构造中,①处断层是由垂直运动形成的。
答案:2.D 3.A
读下面地貌景观图,回答4~5题。
4.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
5.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解析:火山喷发为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现象,属于内力作用;褶皱为地壳的水平运动使岩层弯曲变形而成,也属于内力作用。峰林为喀斯特地貌,因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以化学作用为主;“V”字形峡谷由河流侵蚀作用而形成,以机械作用为主。
答案:4.D 5.C
(2011年济南学业水平模拟)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贯穿大自然运动和演化的全过程。来自太阳的外部力量激荡着江河海流,孕育出风云变幻;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驱动着褶皱与断层,营造出高山深壑。据此完成6~7题。
6.导致“背斜成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岩浆活动 B.侵蚀作用
C.风化作用 D.沉积作用
7.下列地形地貌,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喀斯特地貌 B.东非大裂谷
C.恒河三角洲 D.风蚀蘑菇
解析:“背斜成山”是褶皱构造形成之初的地貌形态,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因而“背斜成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形成的,恒河三角洲是流水沉积形成的,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的,均为外力作用。
答案:6.B 7.B
8.六大板块中,几乎全在海洋的是( )
A.印度洋板块 B.非洲板块
C.美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答案:D
9.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
A.全球岩石圈分为七大板块
B.各板块既包括大陆也包括海洋
C.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海洋和裂谷
D.板块碰撞地区都形成高山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只包括海洋,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海洋和裂谷,板块碰撞地区既可以形成高山,也可以形成海沟、岛弧链。
10.(2011年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各类岩石都能直接形成岩浆岩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只有岩浆岩能形成变质岩
D.只有岩浆的喷出活动能形成岩浆岩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形成;各类岩石均可能发生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而固结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也均可能在地壳深处发生重熔再生作用成为新的岩浆或发生变质作用而成为变质岩;岩浆的侵入活动和喷出活动都能形成岩浆岩。
1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外力作用的是________,表示变质作用的是________。
(2)在a、b、c中,a表示的岩石名称是________,b表示的岩石名称是________。
(3)在a、b、c中,可能有生物遗体存在的是________,由岩浆冷凝而形成的是________。
(4)简要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
解析:首先应读懂图,由图示可以看出c为岩浆,a为岩浆岩,b为沉积岩。箭头①表示冷却凝固,②表示外力作用,③表示变质作用,④表示重熔再生,其中b即沉积岩中可能有生物遗体的存在。
答案:(1)② ③ (2)岩浆岩 沉积岩
(3)b a
(4)地球内部的岩浆,经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出露地表的岩石受到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受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受到重熔再生作用形成岩浆。
12.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最有可能是学生甲所绘制的是________图。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属于学生乙绘制的图是__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多摄氏度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艰苦。”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主要是由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
解析:做此题首先要判断出图中的地貌名称,它们分别是:A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B为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陡崖;C为冰川侵蚀形成的冰斗和角峰;D为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岛和河口三角洲;E为风力堆积形成的新月形沙丘。然后再分析这些地貌所处的地理环境,A和E发生在干旱的沙漠地区;B发生在沿海地区;C发生在高纬或高山有大规模冰川运动的地区;D发生在河口处。
答案:(1)B
(2)C 冰川侵蚀作用
(3)A和E。A是风蚀蘑菇,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E是沙丘,主要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