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练习】中图版 地理必修1:第二章章末综合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练习】中图版 地理必修1:第二章章末综合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0-05 17:3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5×2分=50分)
1.谚语说“十雾九晴”(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指大雾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因为(  )
A.晴天时大气中水汽多
B.晴天时尘埃多
C.晴天时大气运动缓慢
D.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
解析:选D。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空气水平能见度变小的物理现象,雾的形成过程就是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凝结的过程。形成雾的基本条件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使水汽发生凝结的冷却条件、凝结核的存在。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多,气温低,水汽易凝结成雾。
2.图示是北半球七月份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箭头为气流方向,空间高度为对流层高度。设A、B、C、D四处的气压值分别为Pa、Pb、Pc、Pd,四个气压值相比(  )
A.Pa>Pb>Pc>Pd B.Pd>Pc>Pa>Pb
C.Pc>Pd>Pb>Pa D.Pb>Pa>Pd>Pc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中气压高低的判断。由图可以看出,C处气流由中心流向四周,为高压中心,垂直气流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D处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为低压中心,垂直气流上升,在高空形成高压;因此,Pc>Pd,Pb>Pa。又因为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c、d的压强大于a、b,因而选C.
3.在下列“地面和高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等压线的凹凸。近地面受热,高空等压线向上凸,近地面等压线向下凹;近地面冷却与之相反。
4.高层大气的水平运动,受到哪些力的影响(  )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的受力情况。风分为高空风和近地面风,高空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最终风向斜穿等压线。
   用实验模拟某一天气系统(见右图):在塑料盒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回答5~7题。
5.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  )
A.出现水平交界面,蓝水在上
B.出现水平交界面,红水在上
C.出现倾斜交界面,蓝水在上
D.出现倾斜交界面,红水在上
6.该实验模拟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锋
C.高气压 D.低气压
7.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
①没能模拟出主导气流的运动方向
②没能模拟出成云致雨的天气现象
③没能模拟出冷锋与暖锋
④没能模拟出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这与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要求相一致。当向上抽出塑料盒中间挡板后,两种颜色的水从下至上开始混合,由于红色暖水密度小,蓝色冷盐水密度大,在数秒内将出现红色水在上,蓝色水在下,中间出现一倾斜交界面的现象;由题意,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可知该实验模拟的是冷暖空气相遇时的情况,即锋面;无论冷锋、暖锋,都是暖空气沿锋面向上爬升,在锋面上产生的云雨现象,该试验没有模拟出来。
答案:5.D 6.B 7.A
   据南京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8~10题。
8.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
A.反气旋造成
B.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
D.暖锋造成
9.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10.此系统易造成(  )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由图可以看出,此天气系统过境气压一直升高、气温一直下降,因此判断为冷锋。冷锋降水是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的,暖锋降水是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是准静止锋,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是冷锋,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是气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是反气旋。
答案:8.C 9.D 10.B
11.下图是关于气旋、反气旋示意图,正确的说法有(  )
A.天气系统①在北半球叫气旋,在南半球叫反气旋
B.图②是反气旋,出现在南半球
C.图①④分别是北半球的反气旋和气旋
D.图③强烈发展可成为影响我国的台风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气旋、反气旋。天气系统①既不是气旋,也不是反气旋,②是南半球的反气旋,③是南半球的气旋,④是北半球的气旋。
12.在海陆间大循环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
A.海洋水的蒸发 B.大气的水汽输送
C.大气降水 D.地表径流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环节。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修水库可改变水的时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可改变水的空间分布不均。
13.读图,图中曲线为海洋表层海水等温线,箭头为洋流流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南半球暖流 B.乙为北半球暖流
C.甲为北半球寒流 D.乙为南半球寒流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寒、暖流的判断。甲图向北温度升高,说明为南半球,而洋流从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乙图向北温度降低,说明为北半球,而洋流从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
14. 右图为某海区大洋环流示意图,该环流是(  )
A.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季风洋流
B.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
C.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
D.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根据图中纬度判断此图为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从其逆时针方向判断,为南半球大洋环流。
   读下图“部分海域洋流分布图”,回答15~17题。
15. 图中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是(  )
A.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寒流的流向是向南
C.大陆东岸为寒流
D.大洋西岸为寒流
16.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
A.洋流①对欧洲西部气候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B.洋流②使南美洲西岸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
C.P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D.美国东海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海岸海域
17.③处洋流是在盛行风吹拂下形成的,该盛行风带是(  )
A.极地东风带 B.东北信风带
C.东南信风带 D.中纬西风带
解析: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寒流的流向向北,大陆东岸为暖流,大洋西岸为暖流。洋流①为暖流,对欧洲西部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洋流②为寒流,对南美洲西岸的沙漠气候有一定的影响;P处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纽芬兰渔场;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带到其他海域,因此美国东海岸海域污染物会影响欧洲西海岸海域。③处洋流为西风漂流,是在中纬西风带吹拂下形成的。
答案:15.A 16.C 17.D
18.在北半球低纬度大陆东岸的洋流应是(  )
A.寒流 B.暖流
C.向东流 D.向南流
解析:选B。北半球低纬度大陆东岸的洋流是暖流,向北流。
   读下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
A.背斜构造 B.向斜构造
C.断层构造 D.板块构造
20.图中乙处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化作用
解析:甲山地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成山”。乙处有河流经过,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蚀作用。
答案:19.B 20.A
21.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质作用的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B.地质作用因进行的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
C.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D.构造运动的动力既有内力作用,也有外力作用
解析:选C。本题考查地质作用的特点及分类。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以外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构造运动的动力只有内力作用。地质作用有时非常剧烈,例如地震。
22.下列各种地表形态中,由同一种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瀑布、戈壁
B.沙丘、黄土沟壑
C.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平原
D.河流峡谷、花岗岩风化
解析:选C。瀑布为流水侵蚀作用,戈壁为风力侵蚀作用,沙丘为风力沉积作用,黄土沟壑为流水侵蚀作用,三角洲和河流中下游平原均为流水沉积作用,河流峡谷为流水侵蚀作用,花岗岩风化为风化作用。
23.关于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水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无序,冰川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有序
B.石灰岩洞的形成是风化作用的结果
C.戈壁滩是冰雪融水冲刷而成的,沙丘是风力作用形成的
D.植物根系对岩石的破坏属于风化作用
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外力作用。流水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有序,冰川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无序,石灰岩洞的形成是侵蚀作用的结果,戈壁滩是物理风化而成的,沙丘是风力作用形成的,植物根系对岩石的破坏属于风化作用。
24.从世界范围来看,地震主要集中在(  )
①所有板块的内部地区
②所有板块的边缘地区
③环太平洋地带
④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板块构造理论。地震主要集中在板块边界处,特别是板块消亡边界。
25.依据我国黄河每年输沙量平均为16亿吨,渤海水深变化不大的现象,可以判断(  )
A.黄河带来的泥沙不在渤海海域沉积
B.渤海海底地壳无升降
C.黄河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
D.渤海的海底地层不断下沉
解析:选D。据题干所给信息分析,按常理,黄河每年向渤海输入大量的泥沙,这是沉积作用的表现,必将导致渤海海底不断升高。而现实中渤海水深变化不大,反映了渤海的海底地层不断下沉。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9分)
(1)图中气压中心A是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它们是由____________断裂而形成的。气压带断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北半球正值________(季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列举三个事实说明A气压中心对于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4)从A高压吹出来的冬季风与夏威夷高压吹出来的夏季风相比,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时间较长、影响范围较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东部地区冬、夏两季在不同的气压中心控制下形成________气候,理论上来说,只要有________都会形成这种气候,但实际上我国这种气候最典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地区发育的该气候与我国相比主要差异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同纬度地区,在不同季节可能形成不同的气压中心,从而形成不同的大气环流。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其主要原因是:这里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南邻印度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很大,海洋和陆地形成的高、低气压区的范围大,气压梯度大。因此,形成季风的水平气压梯度大、范围广,加上地转偏向力影响,冬季亚洲东部盛行西北季风,南部盛行东北季风,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环流。
答案:(1)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2)冬季 北半球陆地上形成高压中心
(3)①冬季,我国广大地区在该气压中心的控制下形成寒冷干燥的天气;②冬季A气压中心吹出来的强冷气流使我国有些地区急剧降温,出现寒潮天气;③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A气压中心吹出来的气流,形成锋面,致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先后进入雨季。
(4)冬季风
(5)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我国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海陆热力差异最为明显 年降水量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较均匀,气温的年较差较小
27.图中中心点d点为极点,a、b、c三个纬线圈的度数分别是0°、30°、60°,图中的箭头表示风向,完成下列问题。(9分)
(1)图示所在的半球为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b处的气压带名称为________,c的气压带名称为________。
(3)b、c间的风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向是________。
(4)图中所示的节气是北半球的(  )
A.夏至日 B.春分日
C.立秋日 D. 冬至日
(5)当a完全移动到北半球时,下列哪些现象将会发生(多选)(  )
①上海处于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
②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地区炎热干燥
③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出现伏旱天气
④南美洲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北凸出
解析:由风向向左偏,可以判断为南半球。b处为30°附近,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处为60°附近,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图示气压带和风带没有发生偏移,可知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当a完全移动到北半球时,为夏至日(6月22日),地中海气候南、北半球均有分布,北半球炎热干燥,南半球温和多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出现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因此③正确。南美洲此时为冬季,大陆温度低于海洋,因而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答案:(1)南半球 风向向左偏
(2)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3)中纬西风带 西北风
(4)B (5)①③④
28.读“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5分)
(1)图中a、b、c三条洋流的名称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属于风海流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分别是________风带和________风带推动海水所形成的洋流。
(2)图中③处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渔场,它位于a和________________的交汇处。世界上同属此种原因形成的大渔场还有日本的______________渔场等。
(3)若①海区有一巨型油轮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现象表明保护海洋环境需要______________。
答案:(1)北大西洋暖流 加那利寒流 北赤道暖流 a c 西 东北信
(2)纽芬兰 拉布拉多寒流 北海道
(3)可加快分解净化速度,但会扩大污染海域面积 国际合作
29.右图中甲、乙、丙表示各种不同成因形成的岩石,a、b、c、d表示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1)在甲、乙、丙中,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是________,含有古生物的化石的是________。
(2)在a、b、c、d中,表示外力作用的是________,表示变质作用的是________,表示重熔再生的是________。
(3)在a、b、c、d中选出适当字母,填在甲、乙之间两个箭头适当的括号内。
解析:本题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变式图,要解答本题首先要搞清楚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进行转化时的作用过程。岩浆经冷却凝固变为岩浆岩,岩浆岩经外力作用变为沉积岩,沉积岩和岩浆岩经变质作用变为变质岩,这三大类岩石经重熔再生可变为岩浆。
答案:(1)丙 乙
(2)c b a
(3)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