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用书 P67]
1.下图自然要素的联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差异性 B.整体性
C.区域性 D.单一性
解析:选B。图中反映的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属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下列地理现象能够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
A.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C.黄土高原由于植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D.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水生植物根系不发达
解析:选C。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构成了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每个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选项A、B、D反映的都是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下列地理环境中,属于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
A.云贵地区的喀斯特地形
B.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C.青藏高原上的高山植物区
D.加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解析:选D。由赤道向两极分异的成因与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关。
(2011年广西南宁检测)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5题。
南半球“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
4.上图中①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热带季雨林带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不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并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陆地环境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一些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①地在副高控制下且西侧为寒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是热带荒漠带;②地在南纬30~40度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③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是热带草原带。
5.上图中①②③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 )
A.②地降水最多 B.只有③地的植被为森林
C.①地年均温最低 D.②、③两地均受暖流影响
解析:选A。①地降水量最少,温度最高;②地属于地中海气候,降水最多;③地的植被为草原,且受暖流的影响。
6.下面是北半球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和垂直分异规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带①为________带,它在40°N的山地分布的高度是________米。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为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气候。
(4)自然带④在大陆西部的典型植被为________。
(5)⑤所在纬度的自然带全球的最大分布地区是________,该自然带典型的动物有________。(举一例)
(6)从高、中、低纬度地带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气候类型、典型植被、典型动物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会判读该图,明确横坐标表示纬度,纵坐标表示海拔高度,同时要学会知识的迁移,即把该图与“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相对照判读。自然带①水平分布在北纬70°~85°,可判定为苔原带;根据纵坐标,可读出其在北纬40°的高山上分布高度是4000~5000米。其余以此类推。
答案:(1)苔原 4000~5000
(2)否 南半球在50°S~70°S范围内,海洋面积广阔,陆地面积狭小
(3)温带季风 温带海洋性
(4)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南美洲(亚马孙平原) 猩猩(河马)
(6)低纬度
一、选择题
1.下图体现了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是相同的
B.我国西北地区物理风化弱,化学风化强
C.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不会对气候要素产生影响
D.气候要素的变化导致该地区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解析:选D。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推动地理环境发展变化,气候要素是西北内陆地理环境形成的主要因素。
2.纬度地带性分异是( )
①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纬线方向有规律地更替 ②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纬度方向有规律地更替 ③地表景观和自然带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 ④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地更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由于热量在地球表面是大致沿纬线方向变化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地域分异规律叫纬度地带性。
3.下列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是( )
A.沿京九铁路坐火车沿途看到植被景观的变化
B.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植被不同
C.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看见植被景观的变化
D.珠穆朗玛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
解析:选C。以水分为基础的分异规律是沿经度变化方向更替变化的。
(2011年四川广元检测)读针阔叶混交林在3个不同地点的山地上海拔高度分布表,完成4~5题。
地点 经、纬度 海拔高度
① 22°N,116°E 1500~2000 m
② 42°N,118°E 600~1000 m
③ 41°N,90°E 2200~2600 m
4.①②两地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坡向 D.降水量
解析:选A。①②两处经度相差不大,但纬度不同,纬度越高,热量条件越差。
5.②③两地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量
C.光照 D.坡向
解析:选B。两地纬度相近,热量和光照条件相当,而自然带高度差异大,是受降水量的影响。
6.全球山地垂直生态系统带谱发育最完整的地区是( )
A.阿尔卑斯山脉南坡 B.科罗拉多大峡谷
C.南美的安第斯山 D.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带
解析:选D。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从而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带。赤道附近的最高山岭,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分异,同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因此结合山地的高度和山地所处的温度带,垂直自然带发育最完整的应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带。
7.在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环境恶化,反映了( )
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②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③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制约和影响 ④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选C。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他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整体特征相统一,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8.下列景观中,属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是( )
A.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
B.黄土高原的黄土地貌
C.赤道及其两侧的热带雨林带
D.青藏高原的高山草原带
解析:选C。喀斯特地貌和黄土地貌都是非地带性分异,青藏高原的高山草原带是垂直地带性分异。
下图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9~10题。
9.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A.积雪冰川带、高原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解析:选A。据山体的高度,下部自然带的分布情况和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判知。
10.该山可能位于( )
A.40°S附近 B.40°N附近
C.赤道附近 D.极圈附近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山地山麓的基带自然带与当地平原地区自然带的关系,因该地基带为热带草原带,故该山位于热带地区。
二、综合题
11.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A_________;B__________;
C________;D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自然带大体以________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各自然带大体沿着________线更替,明显地反映出陆地环境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布的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3)E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属自然带的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道以南的C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是由于受沿岸________的影响,赤道以南的D自然带雨季出现在________月份(代表月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分布及非洲的地域分异及成因。
答案:(1)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 赤道 经 纬度地带性 热量
(3)垂直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差异很大
(4)本格拉寒流 7
12.读天山山地自然植被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天山山地两侧山麓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是遵循陆地自然带分布的________地带性规律。据图判别天山南坡积雪冰川高度比北坡________(高、低),原因是什么?
(2)天山南北两侧山麓地区利用天山冰雪融水发展________农业;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应将牲畜赶往________;下列牲畜中,新疆天山地区放牧的是________。
A.三河牛 B.伊犁马
C.滩羊 D.阿拉善骆驼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垂直地带性的掌握程度。从图中可以看出,天山南北坡的自然植被自下而上有着明显的递变规律,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海拔的增加,水热状况发生变化而导致的,是典型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但在南北两坡,还是有一定差异的,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北坡的积雪冰川下限在3900米,而南坡则为4000米,这与两处的降水量密切相关。天山的南北两侧的山麓地带,由于有比较丰富的冰雪融水,可以用来发展绿洲农业,这一现象在天山北坡尤为明显,这儿的城市就是分布于绿洲之上。从图中还可看出天山北坡的草场资源,除了分布在山麓的荒漠草原、山地草原、山地草甸草原之外,在海拔2700米~3600米外还分布有高山草甸,如果夏季在山麓处放牧的话,势必导致高山草甸资源的浪费(因其冬季几乎无法利用),于是这儿就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冬、夏牧场之别。
答案:(1)垂直 高 北坡面对向西开口明显的准噶尔盆地,有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进入,降水稍多,而南坡则面对较封闭的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 (2)绿洲(或灌溉) 高山草甸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