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练习】中图版 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学业水平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练习】中图版 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学业水平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0-05 17:3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下列属于人文地理环境的是(  )
①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②丘陵和低山地区的缓坡梯田
③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 ④沿海滩涂 ⑤苏州拙政园和北京颐和园 ⑥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⑦北京天安门广场
A.①③④         B.②⑤⑦
C.①②③ D.②⑤⑥⑦
解析:选B。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原貌而设立的,属于自然地理环境。天然草场和沿海滩涂也属于自然地理环境。法院和检察院属于人文社会环境因素,不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人文地理环境。只有梯田、园林、广场是人文地理环境。
2.(2011年湖南湘潭质检)造成地球上气候差异的最基本的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人类活动
C.下垫面状况 D.大气环流
解析:选A。造成气候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最基本的因素是太阳辐射。
下图为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3~5题。
3.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4.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5.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知本州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南早北晚,这与南北方所处的地理纬度不同,接受太阳辐射多少有关。第4题,图中M、N两地纬度相当,又都位于滨海地区,但樱花初放日期不同,N地沿海受日本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樱花初放日期早。第5题,图中P地与M、N位于同一纬度,但P地樱花初放日期晚于M、N地,结合日本地形特征可知,P地位于山地,地势高,气温低。
答案:3.B 4.B 5.A
6.下图表示位于30°N~60°N的大陆部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B、C两地中,常年受西风带控制的地区是________,冬雨夏干的气候地区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处常年受________气团控制,其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 。
(4)下图为三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将其序号与上述气候类型的代表字母对应填空: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重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成因。图中A、B、D是地处温带的气候类型,D地距海远,故降水少,B地常年受西风影响,因此一年四季降水均匀,C地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因而具有冬雨夏干的特点,A地为典型的季风气候。
答案:(1)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2)B C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3)大陆 干燥少雨 (4)①C ②B ③A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自然环境要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
①气候 ②水文 ③岩石圈 ④生物 ⑤地壳 ⑥土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⑥
解析:选D。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土壤、地貌、生物等。
2.在北半球同为北纬30°~40°的大陆东西两岸气候截然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不同 B.环流条件不同
C.地面状况不同 D.人类影响不同
解析:选B。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因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形成了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同纬度大陆东岸则在季风环流的作用下,形成了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可见,致使两岸气候不同的原因是它们受到的大气环流不同。
3.关于洋流对气候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A.洋流对所流经地区的气温影响不大
B.洋流对所流经地区的降水影响不大
C.暖流经过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少
D.寒流经过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少
解析:选D。洋流对所经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都有明显的影响,暖流的影响是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寒流的影响是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4.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座山的阳坡和阴坡的气温差异很小
B.对流层中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降低
C.山地的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相当
D.同纬度的上高原和平原上接受太阳辐射能相同
解析:选B。同一座山地的阳坡所接受到太阳辐射要比阴坡多,所以阳坡和阴坡的气温会有一定的差异;山地的迎风坡为上升气流,易于成云致雨,而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气温增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故与迎风坡降水有较大的差异;同纬度的高原和平原上的大气状况(密度、水汽含量等)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是有差异的,故同纬度的高原和平原上,即使纬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所接受太阳辐射能也是有差异的。
5.对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
C.季风活动 D.陆上水域分布
解析:选C。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所以夏季风的分布范围、强弱是对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
6.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的主要途径有(  )
A.释放废热 B.改变大气成分
C.改变下垫面性质 D.以上三种
解析:选D。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当中通过释放废热、改变大气成分和改变下垫面性质对气候施加影响。
7.下列因素中,造成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差异的主要是(  )
A.太阳辐射 B.人类活动
C.大气环流 D.下垫面
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三种气候类型的分布位置:中纬度(40°~60°)大陆的东部、中部和西部,东部受季风环流的控制,中部深受陆地影响,西部受西风带控制,故本题最主要的差别应是大气环流形势不同,故应选C。
8.下垫面状况直接影响气候的表现为(  )
A.地面反射率的差异不影响气温的高低
B.海陆分布对气温、降水、气压都有很大的影响
C.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越少
D.人类通过改变近地面状况进而能大范围改变气候
解析:选B。海陆分布是说明下垫面分布状况的不同,下垫面状况对气温、气压、降水都有较大的影响。AD两项说法明显不正确;而C项,地势越高,气温越低,但降水则不一定越少。
9.关于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不会影响气候
B.人类活动只能通过下垫面间接影响气候,不会造成直接影响
C.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
D.人类与气候的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方面
解析:选C。人类活动既能通过大气和下垫面影响气候,又能直接影响气候,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中,有些是有利于人类的,如植树造林改变局部地区的气候;有些是不利于人类的,如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将大量废热释放到大气中,直接影响到大气的温度等。
10.下图反映了亚欧大陆60°N纬线上某月平均气温的东西向分布状况。据图判断乙地气温高于丙地的主要原因是(  )
A.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丙地
B.丙地白昼时间比乙地短
C.乙地受暖流及西风影响
D.丙地的地势高于乙地
解析:选C。通过题目所给的材料信息,得出乙地在亚欧大陆的西岸,丙地在亚欧大陆的东岸,甲地在亚欧大陆的内部。然后根据甲地气温值以及三地之间的气温分布特点,可以判断出题目所指季节应为冬季气温分布(即1月)。由于甲、乙、丙三地都在同一条纬线上,因此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状况相同,故选项A、B错误。虽然位于大陆东岸的丙地地形海拔高度高于大陆西岸的乙地,但从题目所给的两地温差看,其海拔高差不足以形成如此大的差距,两地之间的地势差异不是主要原因,故选项D是错误的。从海陆分布和纬度位置看,乙地是欧洲西部地区,沿岸地区受暖流及西风影响,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冬季气温与同纬度地区相比要高。
二、综合题
11.下图为“气候因子关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①大气环流、②下垫面、③人类活动、④太阳辐射的序号填入图中。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主要是________在地表分布不均及其时间变化结果。
(3)从图示看,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________和______。下垫面的差异或变化,将直接导致大气中________的差异和变化。
(4)从图示看,太阳辐射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影响气候;人类活动既能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影响气候,又能________影响气候。
(5)从大气环流因子考虑,受气压带、风带移动而形成的气候是(双选)(  )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本题考查气候因子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要明确某地区气候的基本特征是由图中所示的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等因子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
答案:(1)见下图
(2)太阳辐射
(3)热源 水源 热量和水分
(4)大气 下垫面 大气 下垫面 直接
(5)AB
1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甲图是________季,判断理由是________。
(2)甲图中C处受________控制。
(3)乙图中,c处受________控制,e处受________控制。
(4)甲图中A处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图中E处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此季节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图中大陆为亚欧大陆,试根据甲、乙两图分析甲图中B地区气候的特点及成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点。透过各气候类型的成因,我们不难看到: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形成有着直接的控制作用。
答案:(1)冬 30°~40°N的大陆西岸受西风控制
(2)副热带高气压
(3)东北信风 副热带高气压
(4)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西风控制
(5)地中海气候 温和多雨
(6)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沛、高温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