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五年级 课题 近大远小 总课时 3 教师 
教学目标: 通过对景物近大远小的学习,归纳和总结透视的基本原理,初步理解和掌握空间的概念,运用透视的基本原理,尝试着在自己的绘画实践中表现空间。 
学习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归纳和总结出景物近大远小的基本透视规律。 
运用基本的透视知识进行实践练习,尝试着表现空间。 
教学准备: 摄影作品、范画。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指导学生在学校操场集合,以体育课队形站好,告诉学生今天要上一节绘画知识课。 
2、教师讲解:景物都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大至楼房、大街,小至一本书,一个火柴盒。今天我们要从这常见的现象之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样同学们今后画画,就可以更真实的表现景物。 
3、教师引导学生在操场上观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景物: 
(1)学校教学楼。 
(2)体育器械。 
(3)校门口两边栅栏的变化。 
4、教师组织学生整队。 
二、讲授新知 
1、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书中图片。 
2、教师将自己绘制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有些作品有的是正确的透视,有的是错误的透视,请学生分辨。 
三、绘画表现 
1、教师带领学生绘画透视图。 
2、教师指导学生绘画一幅具体事物的近大远小透视图。 
要求:篇幅小,笔画少,简单易明,具有说明性。 
四、展示评价 
1、师展示学生作品。 
2、教师总结。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整队集合。 
2、学生倾听。 
3、学生观察:学生介绍学校事物中近大远小的现象。 
(1)看楼房近处与远处竖线长短的变化。 
(2)单、双杠立柱长短变化。 
(3)栅栏的高矮疏密的变化。 
4、学生回教室做好。 
二、讲授新知 
1、交流 
学生分析课本上的照片及透视图,结合室外的观察情况,谈谈对透视现象的认识。其他学生补充一些生活中和自然界中见到的透视现象。 
2、学生讨论分辨,并讲出一定的道理。 
三、绘画表现 
1、学生跟着教师绘画。 
2、学生创作表现 
四、展示评价 
1、生自评、互评。 
板 书 
设 
计 
板 
绘 近 大 远 小 
教 学 
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