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练习】中图版 地理必修1:第一章章末综合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练习】中图版 地理必修1:第一章章末综合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0-05 17:3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5×2分=50分)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2009年9月16日报道,天文学家宣布发现首颗太阳系以外的岩石行星——Corot7b,这为人类寻找宇宙生命燃起了新的希望。该行星在体积上与地球相当,但白天的温度高达1500摄氏度,这意味着不大可能有生物在那里繁衍。然而,这项发现却提示人们,银河中或许存在像地球一样宜居的行星。据此回答1~2题。
1.Corot7b和地球同属于哪一天体系统(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行星
2.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下列关于地球上诞生生命的自身条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在地表形成适宜的温度
B.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较为稳定的大气层
C.大小行星运行轨道大致在一个平面上,地球所处环境相对安全
D.地球上气态水的形成为生命的孕育提供必要条件
解析:第1题,由材料中可知Corot7b位于太阳系以外,排除A,地球不属于河外星系,排除C,行星不是天体系统,排除D。第2题,液态水的形成为地球上生命的孕育提供必要条件,不是气态水。
答案:1.B 2.D
   (2011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下图为2009年7月22日发生日全食时太阳、地球和月球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包含的天体系统有(  )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4.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北半球夏至时,地球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的天体系统有地月系和太阳系,故包含2级天体系统。第4题,根据图中地轴的倾斜方向判断,甲处为夏至时的位置。
答案:3.B 4.A
   月球是地球的近邻,也是地球的卫星。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认为,月球是一个绝佳的天文观测场地。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探月工程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的预定撞击点。据此回答5~6题。
5.科学家称“月球是一个绝佳的天文观测场地”,其依据可能是(  )
A.月球上天气状况稳定,便于观测
B.月球的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小
C.月球上没有灯光及人工无线电的干扰
D.月球上昼夜交替周期长,适宜观测的时间长
6.“嫦娥一号”撞击月球留下的坑,将在月球表面保留上千年。其主要原因是(  )
A.月球上没有风力、流水等外力的侵蚀现象
B.月球上没有风化现象
C.月球上没有大气,“嫦娥一号”对月球的撞击力大
D.月球内力作用表现微弱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月球的有关知识,进行天文观测要求干扰越小越好,尤其是灯光,月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灯光,更没有天气变化,也就无所谓风和流水。
答案:5.C 6.A
7.到目前为止,人类并未在月球上探测到生命存在的“迹象”。下面属探测月球“生命迹象”的现象是(  )
①月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②月球表面温度变化
③月球大气的组成
④月相
⑤月球表面地形起伏
⑥太阳辐射强度及其变化
⑦液态水
A.①②⑤ B.②③⑦
C.③④⑥ D.④⑤⑦
解析:选B。生命存在的条件要具备适宜的温度、大气和液态水,这应该成为探测的内容。
   (2011年泉州高一期中)天文辐射是指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下表是“地球不同纬度地区在二分二至日所受到的天文辐射日总量(卡/平方厘米)变化情况表”。据此回答8~11题。
日期 90°N 70°N 50°N 30°N 0° 30°S 50°S 70°S 90°S
3月21日 0 316 593 799 923 799 593 316 0
6月22日 1110 1043 1020 1005 814 450 170 0 0
9月23日 0 312 586 789 912 789 586 312 0
12月22日 0 0 181 480 869 1073 1089 1114 1185
8.70°S在6月22日的天文辐射量为0卡/平方厘米的原因是(  )
A.该地处于极夜期
B.受极地冷高压的影响
C.冬季冰川的反射率大
D.太阳高度极小
9.50°N天文辐射量最小值出现在12月22日,原因是(  )
A.该地处于极夜期
B.受极地冷高压的影响
C.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D.白昼为一年中最长
10.北极与南极天文辐射量最大值不同,出现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
A.极昼期长短不同
B.极地冷高压强度不同
C.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D.日地距离不同
11.从以上分析,影响天文辐射量的因素有(  )
①日地距离 ②冰川的反射率 ③正午太阳高度
④气压高低 ⑤白昼长短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 D.③⑤
解析:第8题,6月22日70°S为极夜,不能获得太阳辐射。第9题,12月22日50°N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获得的天文辐射量也最小。第10题,北极与南极天文辐射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6月22日和12月22日,这时地球分别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远日点和近日点附近。第11题,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影响天文辐射量的因素有日地距离、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长短等。
答案:8.A 9.C 10.D 11.B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图层构造示意图”,回答12~14题。
12.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解析:选D。生物圈位于地球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交接地点,没有独立空间。
13.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  )
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解析:选B。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14.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 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D。结合图示A、B、C及大气圈的位置可判断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由于生物圈是生命存在的主要场所,故可称之为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14点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为日本观测史上最高震级,东京有强烈震感。地震引发10米高的巨大海啸,造成近万人死亡,超过2万人下落不明。3月13日相对沉静了两周的日本西南部新燃岳火山爆发,向空中喷发的烟灰和石块达到最高4千米。回答15~17题。
15.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解析:选A。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纵波、横波在这个不连续面下,其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
16.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核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壳
解析:选B。日本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而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据此判断此次地震震源位于上地幔。
17.此次火山喷发出大量炽热的岩浆,这些物质可能来源于(  )
A.岩石圈 B.地壳
C.下地幔 D.软流层
解析:选D。软流层存在于上地幔上部,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而岩石圈指的是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不包括软流层。
18.如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可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
A.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地球外部圈层、生物圈、大气圈
D.岩石圈、地壳、上地幔
解析:选A。由图可以看出,选项中的地理概念应具有包含关系,且由大到小。
19.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B.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人类生活的地球表层是开放的、均一的系统
D.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解析:选D。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水圈、生物圈、大气圈,不包括岩石圈,其中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三圈层共同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而人们生活的地表与外部空间保持着物质和能量的联系,是一个开放的、不均一的层面。
   2008年7月30日《成都晚报》消息:为了研究和了解地震破裂过程和发生机制,寻求监测余震的有效方法。经过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讨论,建议在龙门山断裂系实施科学钻探工程。在其主破裂区、余破裂区以及南端未破裂地区布设三口2000~3000米主孔科学钻,以加强对比分析和规律总结。据此回答20~21题。
20.此次科学钻井的深度位于(  )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
解析:选B。此次科学钻井的深度为2000~3000米,而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故B选项正确。
21.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被称为“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成果是通过直接观测得到的
B.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地球内部的认识大多是通过地球物理等间接方法获得的
C.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可以揭示整个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
D.科学钻探并不能有效地监测某些地震活动
解析:选B。目前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的认识主要是依靠物理方法间接获得的,大陆科学钻探成功后可揭示的只是大陆地壳的物质组成等信息,也可监测地震活动,B选项正确。
   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回答22~25题。
22.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3.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
24.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25.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解析:第22题,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共4个圈层。第23题,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归属于水圈。第24题,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选项中花草树木属于生物圈。第25题,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
答案:22.C 23.B 24.C 25.B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下列四个城市中,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城市是(  )
A.兰州 B.海口
C.上海 D.昆明
(2)兰州的年太阳辐射总量约为________J/cm2,福州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为________J/cm2。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简要分析其原因。
(3)仅考虑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情况,假如你作为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员,应到下列哪组城市营销最合适(  )
A.郑州、海口、贵阳 B.上海、重庆、台北
C.昆明、兰州、北京 D.福州、广州、成都
(4)“蜀犬吠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成都和重庆所在地区太阳能资源的贫乏,请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5)某校(40°N)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本地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调查后,发现热水器的倾斜角度是一个固定值,他们提出一个改进方案,将图中的支撑杆设计成可调节的活动杆。你认为改进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太阳能是一种________(可再生、非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大量使用太阳能可减轻________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答案:(1)D (2)135 120 晴天较多(气候干燥或降水少)。 (3)C
(4)四川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雨雾天较多,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所以太阳能资源贫乏。
(5)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将太阳能热水器的支撑杆设计成活动杆,目的是通过调节支撑杆,使太阳能热水器的受热面始终与太阳光线保持较大的角度,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能
(6)可再生 酸雨、全球变暖
2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1:左下图是上海市(约31°N)某小区两居民楼示意图,右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材料2:李某购买了一套北楼的楼房(见左上图),居住后发现居室内日照时间极短,便向法院提出起诉要求退房,法院依据《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一日内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最短不小于连续1小时”的有关规定,责令房产公司退还业主李某各类费用。
(1)你认为材料2中“一日内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最短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说法,以一年中哪一天的日照时间为衡量标准较为合理?________。
(2)为确保低层住户有一定的采光,房地产公司在建筑住宅楼时,南北楼房之间必须要留有一定距离。理论上,楼房高度相同的情况下,北京市住宅楼的间距要比上海市________(大、小)一些,原因是________。
(3)当济南市某居民楼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达一年中最小值时,地球位于右图中________(填序号)处附近,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
(4)实地观测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方式,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内容:上海某中学地理课外学习小组,在春分日测定所在学校的地理坐标。
观测工具:支架、量角器、重锤(系有细绳)、手表(北京时间)。
安装方式:如右图所示。
测量时期:2010年3月21日。
提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H)
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
以下实地观测步骤的排序是错误的。正确的步骤排序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将安装好的观测仪器放到操场上(空阔位置),随时调节AC的角度和方向,使之始终指向太阳的中心;
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与β互余),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当地纬度;根据正午时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的时差计算当地经度;
③当量角器β的角度最小时,纪录β的数值和此时的时间。
答案:(1)冬至日
(2)大 北京纬度高于上海,且北回归线以北,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低,所以楼间距越大。
(3)④ 快
(4)①③②
28.比较下面四幅图(注:乙、丙、丁三图中、阴影区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各图的晨线分别是:甲:________经线,乙:________弧,丙:________弧,丁________弧。
(2)一年之中,晨昏线与经线重合的日子是________和________。
(3)赤道上晨昏线相距经度________度。理论上地球白昼和黑夜范围相等,但由于大气散射太阳光线的结果,地球上“天亮”的范围实际上比黑暗的地方________。
(4)这四幅图中,北半球昼大于夜的图是________。
(5)甲图中,北京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丙图中,北京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
解析:第(1)题,甲图60°E是0时,则150°E为6时;乙图晨线为AC弧,丙图OA为晨线,丁图AB为晨线。第(2)题,春秋分晨昏线和经线重合。第(3)题,由于散射作用,实际昼半球大于夜半球。第(4)题,甲图昼夜平分,乙图南半球昼长夜短,丙图北半球昼长夜短,丁图北半球昼长夜短。第(5)题,甲图中,60°E为0时,则北京为3月22日4时;丙图中,75°E为6月22日12时,则北京为6月22日15时。
答案:(1)150°E AC OA AB (2)春分 秋分
(3)180 大 (4)丙、丁
(5)3 22 4 6 22 15
29.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在图上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等圈层名称。
(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___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_。
(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等圈层之间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4)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
解析:第(1)题,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结合大气圈、水圈的定义可判断三者在图中的位置。第(2)、(3)题,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各圈层的特点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4)题,由于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故在不同地区厚度不一,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答案:(1)略。
(2)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3)氮 氧 联系 制约
(4)全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厚,平均达33千米,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地壳更厚,可达60~70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只有6千米,各大洋的平均厚度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