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3课《聆听 波斯市场》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3课《聆听 波斯市场》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0-20 12:4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波斯市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聆听管弦乐作品时有所想象,能够很清晰的听辨出演奏的乐器组合,以及区位的划分(铜管组、木管组打击乐器等)。
2、在乐曲聆听的过程中,自然地有形成音乐画面,根据自己的理解串联出音乐故事,发挥无限的想象。
3、用身体律动去感受音乐旋律的强弱起伏,长短停顿,增强对富有地域特色音乐的体验,编创舞蹈动作加深主题乐段的体验。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方法】 体验法、模仿法 聆听法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教学重点】 1、熟悉了解交响乐器的基本知识,能够听辨出乐器的类型。
2、感受乐曲的各个主题乐段,充分享受旋律的美,并且用身体律动体现出音乐想象。
【教学难点】 如何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自主的表演编创主题乐段,以及乐段之间的音乐表现
【教材分析】 《波斯市场》是英国作曲家凯特尔贝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管弦乐小品,它描绘了一位美丽端庄的公主在侍从的簇拥下经过波斯市场的所见所闻,通过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波斯集市繁华喧闹,五彩缤纷的景象。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管弦乐乐器听辨能力,音乐编创的想象力都非常的丰富,班级大多数孩子都有学习乐器的经历,所以在聆听过程中对管弦乐曲一点都不陌生,其次《波斯市场》乐曲本身就比较的经典,让学生第一遍听完就留下很深的印象,对地域特色的音乐充满了极大的兴趣。
【设计理念】 根据乐曲本身的浓郁的地方特色,最重要的设计就是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使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鉴赏力;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自信表现和相互合作,加深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交响乐器舞台分布图,认识铜管组、木管组、打击乐器组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真个乐器组有一个大致了解,为后来聆听乐段,分辨出乐器种类做好铺垫}
二、初听乐曲
学生跟随音乐旋律在老师的带领下,挥拍子。并且在白纸上标记出耳朵所聆听到的旋律乐器。
三、作品分析,按照主题乐段聆听
1→2→3→4/5→6→2→3→1→3(尾声)。
再现主题:主题 7(乞丐再现)8(公主回宫)9(骆驼商队离开)
老师随着乐曲的进行,提示各段的描写内容, 用合适的肢体语言来表现乐曲。
(1)A段:骆驼商队来到市场,由短笛吹出旋律,音乐由弱到强,代表骆驼商队越来越近。
(2)B段:乞丐在市场里乞讨,由男声合唱,不断反复唱着「慈悲啊!阿拉的神!」?
(3)C段:美丽的公主来到市场,音乐转为舒缓柔美,由竖琴伴奏,大提琴和单簧管奏出旋律。
(4)D段:魔术师的表演,由短笛奏出。随后,由木管乐器吹出玩蛇者吹笛弄蛇的主题。?
(5)E段:酋长的列队经过市场,由雄壮的铜管乐器齐奏。?
(6)再度听到乞丐的乞讨声。
(7)公主的旋律再度出现,代表公主要离开市场了。?
(8)骆驼商队也渐渐远离,声音由强渐渐地转弱,依稀可听见公主的主题,代表远远地望见公主的身影。最后骆驼商队的旋律也越来越弱,队伍渐行渐远。
四、经典乐段的音乐呈现
B段音乐:感受音乐,用口风琴来表现音乐的旋律,重音记号处如何现,模唱人声合唱版的B段。
C段高贵公主人物形象的描绘:分辨主奏乐器是大提琴还是小提琴,比较不同音色的提琴,并且用哼唱的形式表现音乐。
五、拓展与延伸:请同学们在不同主题出现时,进一步感受乐曲,认识主奏乐器,记住其音色。
六、总结
热爱古典音乐,从古典音乐中汲取营养,让自己变成以为会“听”古典音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