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研究些什么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研究些什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8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10-05 19:1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九年级化学研讨课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2.能区分常见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知道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并初步学会观察化学实验现象.
5.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
组成和结构
用途和制法
变化和性质
化学研究物质的
物质的变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常伴随的现象:
3.判断依据:
发光、放热、冒烟、变色
产生气体、
生成沉淀、
释放或吸收能量。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不能依据现象去判断)
选一选
1.下列古诗词中( )只涉及物理变化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下列( )属于吸收能量的化学变化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蜡烛燃烧
C.灯泡通电后发光 D.湿衣服晒干
C
A
观察是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要学好化学,必须学会观察。
如何观察
方法:
步骤
反应前:反应物的色、态、味
反应时:火光、烟雾、颜色、
气体、沉淀等
反应后:生成物的色、态、味
利用各种感官,看颜色、闻气味、听声音、手触摸、皮肤感触等
A.蜡烛先熔化,后燃烧
B.吹灭蜡烛的瞬间产生白烟,白烟能够被点燃
C.蜡烛燃烧时只发生化学变化
D.蜡烛燃烧生成的CO2和H2O,可以借助小烧杯和石灰水去检验
按课本要求做第11页“活动与探究”
然后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
C
物质的性

化学
性质
需要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不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性、碱性等
物理
性质
不需要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密度、颜色、气味、味道、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延展性等
性质与变化容易混淆,如何区别?
1.变化描述的是一个过程。如:蜡烛燃烧、铁生锈等。
2.性质是物质本身具有的一种属性,多用能够、可以、易、会、是等词语描述。如:蜡烛能燃烧、铁易生锈、铜是紫红色的固体等。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
石蜡熔化
石蜡易熔化
石蜡燃烧
石蜡能燃烧
连一连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它物理性质的是( )(有2个答案!)
A.金刚石坚硬,能做钻探机的钻头
B.木炭燃烧放热,可以用来煮饭、取暖
C.铝导热、导电,可制炊具、导线
D.蜡烛燃烧的火焰明亮,可以用来照明
选一选
A C
就是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目前发现的元素约有109种。(第3章学习)
就是物质是由哪种微粒(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这种微粒又是如何相互连接的。(第3章学习)
物质组成
和结构
组成:
结构:
例如石墨、金刚石:
组成:它们都是碳元素组成的。
结构:它们都是碳原子构成的,但碳原子连接的方式不同。
A.加热面粉、葡萄糖后,都得到黑色残渣,说明它们的组成里都含有碳元素。
B.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有的由1种元素组成,有的由多种元素组成。
C.酒精、葡萄糖的组成元素一样(都是C、H、O),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一样。
D.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但它们的性质相差很大(如硬度),这是它们的结构不同造成的。
做一做
做课本第14页“活动与探究”,然后从下面选择1个错误的说法( )
C
就是这种物质具有什么作用。如:酒精可以消毒、肥皂能去污……
就是用什么方法获取这种物质。如:酒精可以用粮食发酵来制取;也可以用石油来合成……化学就是一门制造物质的科学。
物质用途和制法
用途:
制法:
目前人类已经制造或提取了4千多万种物质.
今后人类攻克环境污染、治愈疑难杂症、构建新型材料等还需要一些新的物质.因此,研究物质的制法已成为化学家最重要的任务。
19世纪末诺贝尔制出了安全炸药,他因此积累了巨额财富.他拿出920万美元设立了至高无上的诺贝尔奖.
从此,很多化学家因为制出了重要的物质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哈伯(德)因首先合成了氨气,获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
霍沃思(英)因首先合成了维生素C,获193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黑格(美)、马克迪尔米德(美)、白川英树(日) 因为制出了导电塑料,获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
钱永健(美籍华人)因为合成出荧光蛋白质,荣获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65年中国化学家合成出结晶牛胰岛素,1979年获诺贝尔化学奖提名……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化学方面最早研制出的重要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填一填
填黑火药、纸、瓷器、酒、醋、铁等均可
下列关于酒精的叙述,前半句与后半句不属于因果关系的是( )
A.中国人最早学会用粮食发酵造酒;酿酒是化学变化。
B.酒精能燃烧;酒精可做燃料。
C.酒精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酒精灯不用时要及时盖上灯帽。
D.酒精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严禁酒后驾车
选一选
C
组成和结构
用途和制法
变化和性质
化学研究物质的
作业
1.动笔:完成课后习题和本节《探究与训练》。
2.动口:向身边的人宣传“严禁酒后驾车”。
3.动手:上网查阅中国化学家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项目为何与诺贝尔化学奖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