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进而使学生理解文艺复兴的本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成就,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对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都是历经磨难,经过不懈努力而取得的,从而鼓励学生从小树立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念和意识,倡导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重点:文艺复兴的本质和主要代表人物。
难点: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
【讲述】 课前我们听到的,是世界著名的意大利男高音帕瓦罗蒂的——《我的太阳》。伴随着这美妙的歌声,我们的思绪仿佛驶向了那个以自由与文明而著称的国度——意大利。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时光的隧道,回到14世纪前后的意大利,去了解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
二、探究新知
(一)探源文艺复兴
【出示材料】 14世纪前后欧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状况
材料一 14世纪前后地中海区域是欧洲贸易最繁荣地区。意大利的许多城市商业发达,手工工场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发展工商业富裕起来,开始产生新兴资产阶级。
材料二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会势力加紧对人民的精神控制,残酷压制与教会观点相背离的异端思想。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设问】 依据材料并结合课本第一自然段,思考:文艺复兴的时间、地点和背景是什么?
【预设】 14世纪,首先出现在意大利。
背景:(1)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资产阶级不满教会的精神控制。
【设问】 什么是人文主义?什么是文艺复兴?两者关系如何?
【出示】
人文主义:资产阶级反对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思潮被称为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关系: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武器,进行了反封建、反教会斗争。
(二)感受文艺复兴
【过渡】 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时代。让我们一起感受他们人品与作品的魅力,来了解这些时代的巨人是如何引领人们打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走向尊重人性的新世纪!
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本P66—P68,完成下表。
国籍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 》
《 》《 》
《 》《 》
(1)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神曲》
【出示】 手持《神曲》的但丁像
【教师讲述】 但丁并没有按照教会的标准,而用自己的标准把人分类,这是对旧观念的否定。同时还对教会的各种罪恶加以抨击。恩格斯称颂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出示】 《神曲》里的名句格言
“人生来不是为了像走兽一样活着,而是应当追求美德和知识”
“人的高贵超过天使的高贵”。
“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
【设问】 从这些名句里充满了哲学思想,也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的什么精神?
【预设】 人文主义精神。
2.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出示】 达·芬奇自画像
【学生】 介绍达·芬奇。(多才多艺,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出示】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介绍】 《蒙娜丽莎》这幅画,完全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位女子,据说是意大利一位富商的妻子。这幅画有一个无辜的缺点,就是名气太响亮,平均每天有2万多人到卢浮宫参观这幅画。每个人在她面前驻足观看的时间,不超过1.62秒,谁也没有机会仔细的多看她一眼。有人说,不管你从哪个角度看,都觉得蒙娜丽莎在用神奇的目光看着你,冲着你微笑,你有同感吗?
其它同学可补充。教师点评。
【介绍】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为米兰圣玛丽亚修道院作的一幅壁画。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描绘的是耶稣在餐桌旁,向门徒们宣布“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的一刹那间,这样一个最富于戏剧性的场面。耶稣的话使每个人都感到意外,并从心灵深处感到震惊。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有的人惊讶,有的人恐惧、有的人愤怒、有的人在表白,不是我。有一个人感到紧张和恐惧,他就是犹大。你看,他紧靠桌边,右手抓着出卖耶稣得到的三十块银币。身体向后侧,把脸藏在暗处,以掩饰自己的紧张心情。
【教师讲述】 当我们欣赏这幅作品时,仿佛亲眼看到耶稣和12位门徒就餐时的情景。就像一场无声的戏剧表演。之所以有这样的错觉,一方面是达·芬奇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就是我们感觉达·芬奇所刻画的13个人物,就来自与我们生活的人群中,离我们很近,包括耶稣并不是以一个神的身份出现,而是一个普通人,坦然、镇静,耶稣作为神,已经从神坛上走下来了,成为有血有肉的人。这就是达·芬奇的高明之处。
3.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
【过渡】 15、16世纪,发端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逐渐扩展了欧洲其他国家。一时间,欧洲的天空,星光灿烂。在英国,一颗闪耀的明星冉冉升起,他就是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莎士比亚。
【出示】 莎士比亚
学生1:介绍莎士比亚。
学生2:讲述哈姆雷特的故事。
学生3:讲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
【教师】 通过三位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的生平和作品,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思想,这种思想就是赞美人、肯定人的人文主义思想。
【出示材料】
15世纪中叶起,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暖风吹过阿尔卑斯山,在北方法国、英国、德国、尼德兰等国家和地区引起广泛反响,很快传播开来。各国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向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全面学习,从而使古希腊罗马文化从地中海局部地区变为整个欧洲乃至欧美文明的思想文化基础。文艺复兴,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准备。
【设问】 依据材料,分析文艺复兴的影响。
【预设】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三、课堂小结
文艺复兴是一场光彩夺目、百花齐放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涉及到文学、思想、自然科学等众多学科,并取得了丰硕与辉煌的成就,展示出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的革命热情和首创精神。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人的发现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萌芽2.兴起:14世纪前后,开始于意大利3.实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4.指导思想:人文主义5.代表人物及作品:①但丁《神曲》; ②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③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6.意义: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 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最大的贡献在于把以神为中心的社会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这是本课的主线与灵魂。处理本课的一大难点在于——在现有的课程结构下,大多数学生可能都不清楚文艺复兴前的那个社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如果对这一点毫无感知,学生就很难理解文艺复兴的价值所在。因此,应该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了解中世纪的欧洲,进而使他们认识文艺复兴到底改变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