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戏称为“大魔导师”、“位面之子”的皇帝是?
光武帝 刘秀
陨石术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一.光武中兴
1.王莽篡汉
公元9年,王莽废刘婴,正式代汉登基称帝,建立了新朝,建元“始建国”,西汉灭亡。
新莽末年,因其推行的改革盲目崇古,朝令夕改,不切实际,又触动了上至豪强、下及平民的利益;加之水、旱等天灾不断,广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鸿遍野。
爆发绿林、赤眉农民起义
后起义军攻杀王莽,推翻新朝
刘邦腰斩白蛇起义
王莽中断大汉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2.东汉的建立
公元25年
洛阳
刘秀(汉光武帝)
材料研读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建立之初,战乱不断;郡县过多,官多民少,国家开支过大,且政府官员贪污腐败严重;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村落成为废墟,田地荒芜。
议一议:针对当时形势,假如你是汉光武帝,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惩处贪官污吏;
汉光武帝的统治措施:
(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汉光武帝姐姐湖阳公主的宠奴杀死人,躲藏到公主府。洛阳县令董宣带人把他抓获处死,并指责公主的过失。公主向光武帝哭诉,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就是不低头。光武帝赏识他的骨气,赐给他30万钱,赞许他为“强项令”。
强项令董宣
相关史事
东汉宅院画像砖
安逸祥和的东汉宅院画像砖,表情幽默的说唱俑,这些文物用无声的语言展示了东汉的兴盛。
东汉时张纯说:“(光武)兴于匹庶,荡涤天下,诛锄暴乱,兴继祖宗”。
——《后汉书·张曹郑列传》
南宋诗人陈亮称赞:“自古中兴之盛,无过于光武”。
—— 《龙川文集》卷5《酌古论一》
想一想:光武中兴有怎样的影响?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
1.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2.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
3.重用人才;
4.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合作探究
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政策得当、发展经济等
原因:
启示:
平均即位年龄:9.5岁 平均寿命:24岁
观察表格,你能发现哪些问题?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母后临朝
君权旁落
依靠宦官
夺回君权
把持朝政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形成过程
“外戚干政”和“宦官专权”根源在哪?导致怎样的后果?
政局动荡不安,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外戚和宦官都是利用君权作乱,并非自身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究其根本原因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外戚梁冀立了3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都当官封侯,横行霸道,把数千平民当做自己的奴婢,各地上贡朝廷的物品要先送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帝。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跋扈将军”,梁冀居然令人在面食中下毒,毒死了他。
跋扈将军
材料:“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翻译:刚正不阿的官员,冤死于道路两旁;心术不正者,反而升官封侯,享尽荣华富贵。
政治统治腐朽
人民苦难深重
自然灾害频繁
农民起义
黄巾起义
领导人:
爆发时间:
起义结果:
爆发范围:
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
张角
公元184年
全国各地
失败
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三.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被镇压,是不是意味着东汉朝廷转危为安呢?
请大家阅读课本P66知识拓展:州牧割据
黄巾起义爆发后,地方州郡乱做一团。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派重臣出任州牧,统领地方上的军政事务,地位在郡守之上。此后,州牧的势力逐渐膨胀,甚至不听从朝廷的命令,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州牧割据的局面,加速了东汉王朝走向瓦解。
黄巾起义和陈胜吴广起义有何异同点?
不同点:
黄巾起义是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突发性较强。
相同点:
1.都是为了反抗统治者的压迫
2.起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3.但他们都动摇了当权者的统治基础,加速了王朝的灭亡
东汉---建立
光武中兴--辉煌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衰落
黄巾大起义---瓦解
军阀割据---灭亡
课堂小结
1.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哪一位人物领导义军扫灭新莽、成功实现“光武中兴”的故事(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2.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 )
A.下令释放奴婢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惩治贪官污吏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C
B
课堂检测
3.东汉政权建立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07年
C.公元25年 D.公元222年
4.下列词组形容刘秀贡献的是( )
A.尊王攘夷,春秋争霸 B.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C.建立东汉,光武中兴 D.隆中对策,三分天下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