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20 21:5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楚汉战争刘邦打败项羽,统一了全国。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汉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接秦之敝(同弊)……,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人民流离失所,人口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田地荒芜。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门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特指东汉和西汉时期,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
汉并天下瓦当,就是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这种瓦当还曾出土于汉武帝时修建的建章宫遗址中。"汉并天下"瓦当,西汉,直径17厘米。
汉该如何治理天下
陆贾
刘邦听后面有惭色,便命陆贾著书论述秦亡汉兴、天下得失的道理,以资借鉴。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二、休养生息政策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修养生息的政策。
①让士兵还乡务农。
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
③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④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具体措施:
作用:
①增加劳动力
②减轻负担
③鼓励生产
④缓和社会矛盾
3.影响:
汉高祖及其继任者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曹参成为国相后,只颁布了一个政策,那就不改变政策,继续延用萧何的政策。此后的曹参,基本就是无所事事,每天不是在喝酒,就是在睡觉,睡醒了接着喝酒,喝醉了又接着睡觉。下属官员怠政他也不闻不问,甚至共同寻乐。
面对此情此景,终于汉惠帝受不了了。汉惠帝找曹参兴师问罪,说道:“你身为丞相,却整日与官员喝酒闲聊,二对于朝廷大事也不过问,长此以往,你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和安抚百姓呢?”曹参想了想,说道:“陛下,您觉得你与先帝(刘邦)谁更圣明呢?”汉惠帝说:“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提并论。”曹参又问:“我和萧丞相谁更有才能呢?”汉惠帝轻笑的说:“依我看,你不如萧何。”最后曹参说:“陛下您不如先帝,我不如萧丞相,那我们为什么要改变他们制定的政策呢?”汉惠帝无言以对。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三位皇帝。
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刘恒长子,西汉第六位皇帝 。
三、“文景之治”:

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修养生息政策: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 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系农桑。
汉景帝时期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在位的第一年,虽然复收田租,坚持三十税一。他即位的第二年,就免去天下田租的一半,十三年后,完全废除了田租。
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汉文帝
汉文帝时期,把服役由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
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dan),肉二十斤;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汉书·文帝纪第四》
文帝: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割鼻子改为打三百板子,把斩去左脚改为打五百板子……
景帝:针对笞刑,一是减少笞数,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
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重视“以德化民”
上常衣绨(ti)衣(材质粗糙的衣服),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ye)地,帷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史记·孝文本纪卷十》
汉文帝和汉景帝: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史记·孝文本纪卷十》
提倡节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缇萦上书救父
汉文帝
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墨(脸上刻墨)改为髡钳城旦舂(头发剃光、脖子上套铁圈服劳役),把劓(割鼻子)改为笞三百(打三百板子),把斩左趾(斩去左脚)改为笞五百(打五百板子),把斩右趾(斩去右脚)改为弃市(死刑)。
汉景帝有感于文帝规定的笞刑过重,受笞者即使幸免不死,也往往落下终生残疾,因而改革主要针对笞刑进行,措施有二:一是减少笞数。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刑具笞杖用竹板做成,长五尺,宽一寸,末梢厚半寸,须削平竹节;笞打的部分是臀部;笞打过程中不得换人。这样就减轻了笞刑的强度,降低了笞刑对犯罪者身体的伤害程度,也减少了受笞刑而死的数量。
汉文帝霸陵
秦始皇陵
文帝生前曾留下遗诏:“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秦始皇实行暴政,奢侈浪费,最终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最后二世而亡;汉文帝提倡节俭,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成由勤俭,败由奢
文帝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
3、文景之治的取得的效果
汉兴七十余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货财。——《汉书?食货志》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自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史记·平淮书》
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经济发展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汉书?食货志》
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课堂小结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1、西汉的建立
2、汉初经济形势
二、休养生息政策
1、背景
2、内容
3、作用
三、“文景之治”
1、文景之治的含义
2、文景之治的内容
3、文景之治的效果
1、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2、史书记载“文帝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
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文帝为自己
预修的陵墓,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这说明汉文
帝( )
A. 正直无私 B. 轻徭薄赋 C. 重农抑商 D. 注重节俭
3、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的、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
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这段描绘与下列哪一盛
世局面有关( )
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C
D
A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