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西汉
东汉
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王莽 新朝
9
年
25
年
220
年
前
202
年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东汉的建立
公元25年
洛阳
刘秀
(汉光武帝)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22年在南阳起兵反对王莽。25年,建立东汉。之后,进行了为期15年的战争,恢复了全国的统一局面。
一、光武中兴
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汉末年以来农民沦为奴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解决了战乱之后土地荒芜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1.释放奴婢
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省减刑罚,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
2.减轻赋税
减轻刑罚
光武帝巩固政权的措施
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这样极大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3.合并郡县
裁剪官员
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
4.监督官吏
惩处贪腐
东汉政府把羌人内迁,把南匈奴内迁,把乌桓内迁,把鲜卑内迁,“鲜卑大都护偏何遣使奉献,愿得归化”。
5.缓和民族矛盾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集市画像
此画砖出土于四川广汉,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反映了东汉时期商业的繁荣。
社会稳定
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
出土于四川成都天回山,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造型滑稽、形象喜乐,体现了政治清明之下,百妇安居乐业的情景。
结果:
识图学史
反映了“光武中兴”时百姓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
东汉皇帝 即位年龄与寿命
你能发现此表中的问题吗?
皇帝幼年即位
皇帝寿命较短
皇帝 即位年龄(岁) 寿命(岁)
和帝 10 27
殇帝 1 2
安帝 13 31
顺帝 11 30
冲帝 2 3
质帝 8 9
桓帝 15 36
灵帝 12 34
少帝 14 24
献帝 9 54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皇帝早逝
幼主继位
外戚专权
皇帝长大
诛杀外戚
宦官得宠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楚
危害
①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②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元嘉元年(151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永兴二年(154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
延熹九年(166)三月,司隶(洛阳)、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
建宁三年(170年)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
原因:
时间:
领导者:
组织:
特点:
184年
张角
太平道
有组织有准备
政治统治腐朽
自然灾害频繁
民不聊生
官逼民反
黄巾起义
亡——遍地黄巾除东汉
黄巾起义历时9个月,虽然失败,但其余部坚持斗争20多年。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名存实亡。经过黄巾之变,东汉彻底滑入了乱世泥潭。中原乱,边疆乱,官场乱,人心乱,此时,一批乱世枭雄横刀跃马,闯入了历史舞台。
起义过程
口号:苍天(东汉政权)已死,黄天(太平道)当立,岁在甲子(184年),天下大吉
黄巾起义
领导人:
爆发时间:
起义军的装扮:
爆发范围:
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
张角
公元184年
全国各地
头裹黄头巾
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三、黄巾起义
公元220年,
曹丕建立魏国。
东汉灭亡。
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地方州郡乱作一团。
州牧割据,加速东汉王朝瓦解
结果:
遭到统治者和统治阶级残酷镇压,起义首领张角因病去世,历时九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但其余部坚持斗争了20多年。
影响:
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探究讨论
黄巾起义失败原因:
①军事策略失误
②受到东汉王朝和地主豪强的夹击
③兵力不足
板书设计
2.(襄阳中考)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
1.结束西汉政权的是( )
A.刘秀 B.刘邦 C.王莽 D.梁冀
3.光武帝统治时期,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了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下列各项不属于其采取的措施的是 ( )
A.多次下诏释放奴婢 B.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C.机构改革,多设郡县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课堂练习
C
C
A
4.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 )
A.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强
B.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
C.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5.黄巾起义对东汉政权的影响是 ( )
A.起义9个月就失败了,所以影响不大
B.使东汉统治者励精图治
C.基本上摧垮了东汉政权
D.消灭了东汉政权
D
C